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航空航天的故事

航空航天的故事

第壹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火箭是現代發射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運載工具,是我們祖先首先發明的。起初,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 萬戶

煙火時使用,到13世紀,人們把火箭用作戰爭武器,以後傳入歐洲。 第壹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這個說法還是人家國外的專家說到人類對太空的探索的時候說到的,之前我們國家並沒提出。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準,最早的載人航天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壹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考慮到加上風箏的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為紀念萬戶,月球上的壹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在我國的壹部古書《山海經》裏,還記載著這樣壹個故事:從前,西方有個奇肱[jī_gōng基宮]國。那個國家的人會獵取飛禽,還會造飛車。人坐著飛車就可以隨著風飛到老遠的地方去。湯①的時候,有壹次刮西風,刮來了奇肱國的人和飛車;隔了十年,有壹次刮東風,又把人和飛車刮回去了。

墨子重視實踐,曾親手制作守城的器械,技術很高明。據說,他曾經帶領三百多個弟子專心研究飛行原理,花了三年的時間,制成壹只會飛的木鳥,古書上把它叫作“竹■[què卻]”或者“木鳶[yuān冤]”。

關於這件事,我國很多古書裏都有記載。有的說:“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飛)壹日而敗(壞)。”有的說:“墨子削竹為■,飛三日不下。”有的稱贊那只木鳥,說它反映了當時制作技術的最高水平。有的譏笑墨子,說他浪費三年時間造出壹只飛了壹天就壞了的木鳥。

根據古書上記載的材料,我們可以推想:那是壹架用木或竹制成的鳥形的飛行器,它或者利用高坡下滑的力量,或者憑借風力,可以上升起來,並且在空中飛行壹段不短的時間。這種憑借空氣的浮力在空中飄飛的飛行方式,叫作滑翔[xiáng祥]。但是,也有人猜測,那只木鳥是模仿飛鳥制作的,因此,可能是振動翅膀來飛行的,不是滑翔。這種振動翅膀的飛行方式,叫作振翼(也叫撲翼)飛行。至於那只木鳥有多麽大,古書也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從三百人專心研究試制了三年這壹點來看,我們可以推想,那只木鳥的制作規模是比較大的,不會是僅僅象小鳥般大小。

神話傳說中 嫦娥是中國人飛行的應該算是比較早的壹種夢想或者說是試探性的期盼吧,中國古代的神話中飛行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禦空飛行。孫悟空的壹個筋鬥十萬八千裏算是中國最美好的對飛行的設想。禦風飛行,也能體現中中國最早對於飛行原理的發現,即應用風的浮力。

關於飛行現實中明朝有個叫萬戶的人,第壹個想到了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浮力送自己升空,但是最終火箭爆炸,他死了。

飛行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制作有“機關”的飛行器。我國古代史籍有關這方面的記載也比較多。古書《山海經》裏記載著這樣壹個故事:從前,西方有個奇肱〔jīgōng基宮〕國。那個國家的人會獵取飛禽,還會造飛車。人坐著飛車就可以隨著車飛到老遠的地方去。商朝第壹個君主湯在位時,有壹次刮西風,刮來了奇肱國的人和飛車;隔了10年,有壹次刮東風,又把人和飛車刮回去了。在這個故事裏,人們不僅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從來沒有見過的會飛的“龍”的身上,而且也不再依賴什麽上天神靈了。他們想靠自己的雙手,制造出壹種器械來乘風飛行。

到了我國春秋戰國交替的時期(公元前5世紀初),生產技術有了進壹步的發展,鐵制的工具已經開始廣泛使用了,機械學、物理學、軍事工程學的初步原理,也被壹些人掌握了。在這些思想和物質的基礎上,出現了墨子(約公元前486年—約前376年)制造的飛鳥。據說大哲學家墨子曾經帶領300多個弟子專心研究飛行原理。花了三年的時間,制成壹只會飛的木鳥,古書上把它叫作“竹鵲”或者“木鳶〔yuān冤〕”。關於這件事,我國很多古書裏都有記載。但是也有把制作“木鳶”的功勞,算在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匠人魯班帳上的。我們認為,那只木鳥不管是墨子造的,還是魯班造的,它飛壹日也好,飛半日也好,總之,反映了這樣壹個事實:那就是在2300多年以前,我國就出現了第壹架飛行器。東漢時期的大科學家張衡,也制作過壹只“木雕”。這個“木雕”飛行器的最大特點,是在它的腹中安上了“機關”,只要開動機關,它就能夠獨自飛出好幾裏遠。張衡首先設計用機械作為飛行的動力,這是壹項了不起的試驗。

到了唐朝,壹個天才的工匠韓誌和又制作了壹架極為精巧的飛行器。有壹次,他先給皇帝制造了壹張能飛起來的“龍床”,差點把皇帝嚇著。後來他又制作了壹個形狀像鳥兒那樣的飛行器,能夠做出飲水和吃東西等動作,還會鳴叫。更令人驚奇的是,只要開動機器,它就能夠淩空高飛,升高100尺左右,飛行距離約為四五百尺。韓誌和生活的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文化科學發展較快的壹個時代。據古書記載,當時的其他工匠也有會制木雞、木鶴的,有的會舞,有的會飛。這些精巧的木制器物,反映了八九世紀時我國勞動人民在木工技術方面的高度成就,也反映了當時對飛行技術的研究和探討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宋元以後,我國還有關於制作“飛彈”、“熱氣球”等的記載。早在14世紀初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在制作風箏和火藥箭的基礎上發明了最早的“飛彈”,《武備誌》裏所記載的“飛空擊賊震天雷炮”和“神火飛鴉”,就是現代飛彈的雛形。這些飛行火器的發明,在世界飛行史上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火藥到火箭,再進壹步發展到飛彈,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人類飛行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此外,同飛行有關的氣球,我國勞動人民也早就發明了。據說公元10世紀,我國就出現過壹種能夠飄浮在空中的“飏燈”。到了元朝,飛行器有了進壹步的發展。有壹個叫哥德斯春的美國人,在他寫的《西洋航空發達史》壹書中曾記載了這樣壹個故事:14世紀初期元朝仁宗登位時,在首都北京上空,升起了壹個大氣球。據說,這可能是世界上第壹個真正的氣球。還有,現代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在高速旋轉時,會產生很強的上升力量的現象,在我國也很早就發現了。古代民間壹直流行著壹種為兒童喜愛的玩具竹蜻蜒。竹蜻蜓有幾種做法,最簡單的就是在壹個兩端扭成或削成相反斜角的、長三四寸寬約半寸的小葉片(木片或竹片)的中間,垂直固定上壹根小圓木桿就行了。玩的時候,我們只要搓動木桿,然後放手,竹蜻蜓就會脫手飛起來。這種竹蜻蜓的葉片同現代直升飛機的螺旋槳,不論在形狀上,還是在飛行原理方面,都是壹樣的。

  • 上一篇:如何整合應用素材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 下一篇:圖片怎麽查版權問題信息-如何知道圖片有無版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