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教師資格筆試考試中作文該怎麽寫,妳知道嗎

教師資格筆試考試中作文該怎麽寫,妳知道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作文素材

孟子休妻

據《大戴禮記》記載:孟子的妻子獨自壹人呆在屋裏,孟子從外面突然闖進來,瞧見她姿勢不雅,頓時大怒,立即跑到母親面前告狀。他說:“老婆對我無禮,我今天非把她趕出家門不可!”

孟母問:“究竟是出了什麽事,惹得妳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剛才她蹲在屋裏,那姿態真叫難看,這是對我無禮,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須休了她!”孟母聽這話有點蹊蹺,繼續追問道:“妳說說,妳是怎麽發現她蹲在屋裏的?”孟子滿有理由地回答:“這都是我親眼所見,我剛才壹推門看……”

“別說了,我聽明白了。”孟母問明了情況,大聲斥責兒子說:“這分明是妳無禮,不是妳妻子無禮!”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氣。孟母接著解釋說:“不是有這樣幾句俗話嘛:‘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管是進誰的門,都要事先敲壹下門,或者大聲地咳嗽壹聲,好叫人家知道有人來了。不能乘人不備,來個突然闖入。這是常人都懂得的禮貌規矩。可妳倒好,到妳妻子的燕私之處,進門前不敲門,不聲不響地往裏闖,見了妳妻子蹲著,妳得趕緊先退出去壹會兒,妳卻還在看,這叫妳妻子怎麽辦?這不正是妳無禮嗎?怎麽能說是妳妻子無禮呢?”

寫作角度:教師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認為自己事事都對,而是要學會換位思考。

朱熹讀書主張“循序漸進”

宋朝的著名學者朱熹,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遍讀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特別強調“循序而漸進”。

有的人讀書性子急,壹打開書就匆忙朝前趕。朱熹批評他們像餓漢走進飯店,看見滿桌的大盤小碟,饑不擇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樣讀書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誌平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誌理明,而無疏易淩躐之患矣。”

也就是說要壹個字、壹個字地弄明白它們的涵義,壹句話壹句話地搞清楚它們的道理。前面還沒搞懂,就不要急著看後面的。這樣就不會有疏漏錯誤了。他說:“學者觀書,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還要頻頻回顧,以暫進的退步求得紮實的學問。

寫作角度:教師要腳踏實地的研究自己的教學工作,對待學生也不能操之過急,有耐心。

葉聖陶改文章

有壹次,吃罷晚飯,碗筷收拾過了,植物油燈移到了桌子的中央。葉聖陶戴起老花眼鏡,坐下來改孩子們的文章。孩子們各據桌子的壹邊,眼睛盯住父親手裏的筆尖兒,妳壹句,我壹句,互相指摘,爭辯。有時候,當父親指出了可笑的錯誤,孩子們就盡情地笑了起來。

每改罷壹段,葉老就朗誦壹遍,看語氣是否合適,孩子們就跟著他默誦。至善、至美、至誠的原稿好像從鄉間采回的野花,蓬蓬松松的壹大把,經過了父親的選剔跟修剪,插在瓶子裏才像個樣兒。說是葉老改,實際是商量著***同改。

葉老壹邊看孩子們的習作壹邊問:這兒多了些什麽?這兒少了些什麽?能不能換壹個比較恰當的詞兒?把詞兒調動壹下,把句子改變壹下,是不是好些?……

從表面上看,葉老是在指導子女練習寫作,實際上,他更是在教育子女為人。

寫作角度:教師不能搞壹言堂,要適當的聽取學生的想法。

陶行知餵雞

有壹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裏拿出壹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楞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麽。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壹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麽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裏塞。大公雞拼命掙紮,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壹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壹定好得多!”

寫作角度:教師要學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巧妙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許衡:吾心有主

許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壹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壹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饑渴難耐。

這時,有人突然發現道路附近剛好有壹棵大大的梨樹,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於是,大家都妳爭我搶地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壹人,端正坐於樹下不為所動。

眾人覺得奇怪,有人便問許衡:“妳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裏了,主人不在,妳又何必介意?”

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寫作角度:教師要有自己的操守,遵循教師該遵守的職業道德

孔子因材施教

有壹次,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老師,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嗎?”孔子回答說:“應該先問問妳的父親和兄長,怎麽能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呢?”

後來,孔子的另壹個弟子冉有同樣問:“老師,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嗎?” 孔子回答說:“是,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應該立刻去做。”

同樣的壹個問題,老師為什麽會有截然相反的兩種回答呢?弟子公西華帶著心中的疑問,跑去問老師。孔子解釋說:“冉有做事謙遜,遇事退縮,所以我讓他勇於進取。但是,子路膽大逞強,辦事冒失,所以我讓他先和父兄商量後再去做。”

寫作角度: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壹樣。

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古代有位老禪師,壹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看見院墻邊有壹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壹陣響動。少頃,壹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壹件衣服吧。”

寫作角度:教師要善待學生,適當的給學生改錯反省的機會,做到以德服人。

開花的佛桌:給浪子回頭的機會

曾經有壹個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沒想到,他在壹夜之間動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後的壹個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懺悔了,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裏請求師父原諒。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不願再收他為弟子,說:“妳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桌子上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方丈踏進佛堂時,看到佛桌上開滿了花朵。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連忙下山尋找弟子,卻為時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壹天。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麽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麽錯誤不可以改正。”

壹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是壹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寫作角度:教師對待學生要寬宏大量,努力接納迷途知返的學生。

  • 上一篇:如何寫員工個人提升計劃?
  • 下一篇:居家除臭去汙30個妙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