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青春期大腦風暴》:青春期孩子的依戀關系

《青春期大腦風暴》:青春期孩子的依戀關系

“模式”指的是大腦放電模式所形成的心理習慣。我們從經驗中總結出這些模式,以此來預期將要發生什麽事情,應該做出什麽樣的回應,會產生什麽情緒以及如何過濾我們的感知。模式對於了解我們的行為方式非常有用,它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依戀模式其實是大腦對我們曾經擁有的或正在擁有的依戀關系的記憶。當某個情境與最初我們形成依戀關系時的情境相類似時,我們的依戀模式就會被激活,進而影響我們在當下作出何種反應。模式會自動發揮作用,而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調動它

所以我們父母的依戀模式會影響孩子的養育。孩子兒童期的依戀模式也會影響他們青春期的成長。

人類的依戀關系與四個S有關,即為了獲得安全感(secure)、需要被看護(seen)、被安撫(soothed)並且處境必須是安全的(safe)。

如果妳的父母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持續不斷地讓妳感到安全、感到被看護和被安撫,那麽妳便擁有安全型依戀模式(約占總體的50-70%)。大約有1/2到2/3的人在年幼時擁有安全型依戀關系。安全型依戀模式能夠刺激前額葉皮層整合性連接的生長,從而賦予我們復原力,這就是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力量,它能夠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健康的、具有適應性的功能,而這些功能也來自大腦的整合。

簡單來說,嬰兒和父母短暫分離後,重新相見:

如果嬰兒躲避他們,而不是到他們那裏尋求安慰,稱為“回避型依戀”(約占總體的15%);

如果嬰兒黏著父母,但不確定能否獲得安慰,只能抓著父母不放,稱為“矛盾型依戀”(約占總體的15%);

如果嬰兒還恐懼父母,他們既想逃走或僵住,又想尋求安慰,既想接近父母又想避開父母,但人無法既趨近又遠離壹個人,稱為“紊亂型依戀”這種類型(約占總體的5-15%)。

無論妳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理解自己童年時的依戀關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哪怕非常模糊的記憶都會相當有幫助。如果妳能理解自己的童年經歷(尤其是妳與父母的關系),那麽妳與朋友、伴侶、子女的關系就會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妳會對自己的感覺更加良好。

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右腦:

左腦的皮層主要負責語言(language)、邏輯(logic)、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橫向思維(literal thinking)以及羅列清單(making lists),因為每個詞都是以字母l開頭,而“左側的”(left-sided)也是以l開頭,所以左腦皮層的功能很容易記住。

右腦的皮層主要負責接收來自處於較低層的皮層下腦區的信息,負責處理非語言信號,比如眼神、表情、語調、姿勢、手勢等。右腦常常被認為“更情緒化”,在右腦中,皮層下及身體輸入的信息會更加直接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使我們更不由自主。

左右腦能夠進行合作,或者在某種程度上又各自為政。在我們對童年的敘述中,左腦被認為是驅動我們講述自己人生故事的動機來源,而自傳素材則被存貯在右腦上。條理清楚的童年敘述反映了左右腦既存在差異,又相互聯結,這就是安全依戀關系。

回避型依戀關系的孩子左腦優於右腦。擁有回避型依戀關系的人主要依賴左腦來思考問題,以此作為適應支離破碎的情感生活的壹種方法,因此他們對童年的敘述中缺少自傳式記憶,並且堅持認為人際關系根本不重要。

矛盾型依戀關系的孩子更多利用了右腦。矛盾型依戀模式的敘述者會說出大量與所提問題無關的自傳性細節,這反映了右腦被過度激活,而左腦卻沒有發揮平衡作用,監控語言的輸出量。就好像右腦覆蓋了左腦對問題的回答,充滿了大量的情感和記憶。

在他們的童年敘述中,對問題的回答會突然變得混亂或者好像失去了方向。比如如果某人已經去世了,受訪者在談起他的時候,會好像他還活著。在關於威脅的訪談中,受訪者的回答會表現出恐懼感,就好像他當時正受到威脅。

這些“內隱記憶”存在於海馬體中,既沒有被左腦處理也沒有被右腦處理。這些身體的感覺、圖像、情緒,甚至行為沖突撞擊著他們的意識,讓他們感覺事情好像就發生在現在,這些便是生活中未得到解決的問題和令人無法承受的經歷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未解決的創傷或喪失”。

所以依戀模式的底層生理原因是父母及照顧者的關系,影響了孩子童年期大腦的發展,從而導致了四種依戀模型。

依戀關系主要由我們人生中最初12年的經歷造成,並且有力地影響著我們的青春期及成年期。

那麽,

大腦不僅青春期可以改變,成年期乃至整個壹生都能持續改變。只是需要父母和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去練習青春期孩子的大腦。

這些青少年的問題是右腦發展不夠充分,過度強調左腦功能,將對依戀的需求降到最低,所以重點練習右腦非語言的情緒感知。

可以練習感知身體的內部狀態,學習非語言信號,學會非語言的表達方式,把當天的細節寫下來練習右腦的自傳式記憶,嘗試與同伴練習發出和接受不同情緒(快樂、悲傷等9種基本情緒)的非語言表達,感知事物的背景,試著激活內心深處的渴望親密關系的內在本能需求。

矛盾型與回避型孩子恰恰相反,他們沈浸在右腦過度的情感迷霧中,誇大對依戀的需要。左腦無法應對過度活躍的右腦狂轟濫炸,無法提供某種線性的、符合邏輯的個人敘述。

可以練習識別內在情緒狀態的能力,用左腦擅長的語言描述去描述感覺;寫日記,用語言敘述生活;練習覺知之輪,刻意地整合意識,通過強大的輪轂對各種感覺分類整理,用左腦主動參與內心世界的過濾;了解情緒,對情緒分類整理;練習和親密的人交往,加強對內部的觀測能力。

紊亂型依戀關系,主要因為內隱記憶轉化為外顯記憶的過程受到了阻礙,未經整合的內隱記憶存儲在海馬體內,沒有被左右腦標示為來自過去的某個時刻。但敘述童年時,未經加工的內隱記憶就會被提取出來,強烈的感覺、情緒、意象或行為沖突撲面而來,就好像它們正在發生,它會讓人感到被侵擾,甚至令人害怕。

針對的練習有:寫日記,記錄世界破碎的時刻;理解是內隱記憶導致了紊亂分裂;采取RAIN法治愈痛苦,認識到(recognize)創傷或喪失,接納(accept)它曾經發生過,探究(investigate)過去的體驗,不認同(non-identifi cation)這些體驗;分裂時練習“蝴蝶擁抱”(左手拍右肩膀,右手拍左肩膀);或者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無戒學堂日更第288天

  • 上一篇:精致體面的材料
  • 下一篇:與朋友分享音樂時復制收藏(40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