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妳對中學生談戀愛的看法與疏導方法?

妳對中學生談戀愛的看法與疏導方法?

我們關註的不是允不允許中學生“戀愛”,而是關註戀愛對當事人的建設性、成長性意義,並將戀愛帶來的破壞性、阻滯性負面影響最小化。面對中學生戀愛問題:禁止並非良策;默許是種失職;善待中學生的“戀愛”,教學生把握成長才是良策。面對中學生“戀愛”,成年人眾口壹詞:堅決禁止!理由也很充分:孩子們生理正處發育,心理還不成熟,學業沒有結束,職業沒有選定,經濟也沒有獨立,尚不具備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的條件。但多年實踐證明:禁而不絕,中學生戀愛的發生率繼續攀升,而且在壹些城市出現普遍化、低齡化傾向,在壹些中學甚至出現公開化苗頭。在我們成年人的思想深處,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確理解不深,對人的差異性的確尊重不夠,執行“禁止”政策時,的確存在擴大化的錯誤。要知道,中學生性生理發育進入高峰,性心理發展迅猛,隨著成人感、獨立意識的增強,縱向人際關系(與父母師長)逐漸松懈,橫向人際關系(與同學)逐漸加強,他們在開展同性同學交往的同時,也就開始了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嘗試。

壹、善待異性交往

異性交往並不等於戀愛,但異性交往是動態的,可能從友誼就發展到壹種比“友誼”濃、比“愛情”淡的朦朧狀況,在過密的交往中進入“戀愛”階段,這個階段也並不是成年人的談婚論嫁,而是壹種情感的愉悅。中學生不戀愛很正常,中學生戀愛也正常。應當指出:壹些地區和壹些家庭,缺少寬松的異性交往環境;壹些學校缺少規範的異性交往正面引導;有些教師和大部分家長對中學生戀愛的界定相當泛化,不少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差異性缺少尊重,和當事人沒有平等的溝通;有的教師沒有保護個人隱私的概念,有的家庭因此而發生辱罵、毆打等暴力。歸根結底,在異性交往的教育上,我們缺乏民主意識,缺乏“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缺乏對學生壹生幸福的關註。

二、把握成長,承擔責任

默許是我們的壹種失職行為。從中學生心理需求看,戀愛是生命中的第壹次,既快樂又不安,既幸福又痛苦。當事人渴求民主、尊重,同時也渴求幫助、指導,以使他們既不放棄自己的感情,又不違背社會的規範。這時,班主任和家長是不可袖手旁觀的。

僅僅默許,不能滿足孩子們的成長需求,教學生把握成長,才是良策。把握成長就是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選擇,在選擇中承擔責任。筆者建議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手握主動權的少男少女就能體會到自尊自律,就逐漸學會了選擇。不要以為學生是在說教中長大的,學生是在生活體驗中長大的。學生們在體驗中產生愛憎變化、是非判斷和行為取舍,成人應當支持學生在體驗中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家長提倡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能不能被學生所認同,關鍵在於學生是否有壹個“內化”過程。當成人的文化傳遞和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相碰撞時,要經過學生自己的比較、選擇、批判、整合,才能“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清楚了“對不對”、“該不該”、“值不值”、“做不做”,就有了行為準則,就有了自律能力,就懂得了承擔責任。這樣,我們也就可以說,這個學生在壹定程度上把握了青春的成長。

三、給予保護和限制的體驗

體驗是壹種自我教育的成長過程。由於體驗的素材不壹樣,我們所持的態度也不壹樣。我們把中學生的體驗素材分為三類:可鼓勵的體驗;應嚴禁的體驗;給予保護和限制的體驗。所謂可鼓勵的體驗,指的是體驗素材是文化知識、生活能力、職業技能等,用獲取的直接經驗去印證書本上的間接經驗,從而構建自己完整的認知結構。我們不要剝奪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因為對孩子來說,和體驗成功壹樣,體驗失敗同樣是成長的壹部分,所以我們對這類體驗的態度是鼓勵。所謂應嚴禁的體驗,指的是生活中帶有自損、自虐或危及社會的體驗,例如吸毒、自殺、殺人越貨等。這類體驗有災難後果,生命只屬於我們壹次,我們必須嚴加禁止,強調尊重科學,遵紀守法,服從道德約束,千萬不要去嘗試。所以我們的態度是嚴禁。

所謂給予保護和限制的體驗,是指體驗素材是人際交往壹類的體驗,包括異性交往等。首先要強調的是這類體驗我們是支持的,它具有必要性和教育性。學習交往,是中學生特別是獨生子女群體社會化進程的重要壹課。人際交往能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培養他們善良、正直、寬厚、樂觀等良好性格,使他們成為社會、家庭、學校所悅納的人,尤其異性交往能力的鍛煉,對於他們今後婚姻家庭壹生的幸福,都有極大影響。第二要強調的是人際交往特別是異性交往具有復雜性和風險性,發展過程不穩定,發展方向也不穩定,這些未成年的當事者隨時會遇到麻煩,隨時面臨選擇。例如:偶遇深情的註視;課本裏夾著壹封不具姓名的情書;表達愛慕後碰了軟釘;產生按捺不住想親吻的沖動;發現母親在跟蹤盯梢;這個月的例假竟然沒有來!等等。這些經歷往往都是他們生命中的第壹次,他們沒有經驗,不知道做出什麽樣的選擇最適宜的;也不知道選擇之後,事態怎樣發展,將要承擔什麽責任。如果在做出選擇之前,自己手裏掌握著壹個是非判斷和行為取舍的標準,該多踏實!

四、制定教育和疏導對策的前提

從成年人角度講,在孩子們體驗異性交往時,如果給予壹定的保護和限制,風險性是不是能降到最低呢?這裏說的保護和限制,指的是法律、道德、校紀、家規和健康的文化環境,還有科學的知識、自省、自律和慎獨。筆者認為這些是為了獲得保護必須接受的限制,既是保護又是限制。社會的法律、公德,學校的紀律、守則,家庭的美德和良好的習俗,還有健康的文化環境,統統都叫他護和他限;學生們心中的科學知識、自省、自律和慎獨,叫自護和自限。筆者認為,孩子們成長中最可貴的就是能夠自護自限。有了自護自限與他護他限的結合,學生的異性交往就有了健康和安全的保證,中學生就可以在異性交往中學習選擇,在選擇中懂得承擔責任。我們認為,制定對中學生戀愛的教育對策,有三個前提必須明確:

(壹)明確民主、尊重的前提。民主、尊重是現代教育的本質。

(二)明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前提。制定教育對策,要對學生壹生的幸福負責,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

(三)明確時代發展的前提。我們的學生必須適應入世之後的中國社會環境,我們的孩子必須適應已然發生變遷的中國婚姻家庭現實。

我們主張的中學生戀愛教育對策是:面對全體學生,大力提倡中學生的友誼交往;個別發生戀情不強行壓制,既不急於定性也不代替學生選擇;鼓勵當事人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在當事人選擇出現困難時,老師家長要起到保護和限制作用。

  • 上一篇:回顧我的9年朗訊生活
  • 下一篇:練字體會作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