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張衡簡介 名人傳記 張衡傳

張衡簡介 名人傳記 張衡傳

張衡(公元 78 年—139 年) ,字平之,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因晚年曾當過三年河間相,前人又稱他為河間相。張衡是我國古代壹位傑出的文化巨人,他為天文學、 地震學、 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大科學家。他又是壹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寫了不少詩和賦,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更令人欽佩的是,他還是東漢四大畫家之壹,在我國古代繪畫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為了紀念他,1956 年 *** 撥款重修了張衡墓和平子讀書臺,在張衡墓前樹立了壹塊石碑, 上面有已故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萬視千齡,令人景仰。

張衡,東漢章帝建初三年(公元 78 年)誕生在河南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今河南南陽縣城北五十裏)。

張衡小時候,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很會寫文章,得到了鄉鄰的贊許。因先人去世較早,失去了靠祖蔭入仕的條件,張衡只有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才能改變貧困的家境。所以他刻苦學習,鍥而不舍, “如川之逝,不舍晝夜。 ”

張衡的學習方法和所走的道路與眾不同,獨具特點。張衡年輕時,遊學盛行。仕宦人家的子弟六七歲便開始入學,掌握壹定的基礎知識以後,就出外投奔名師進壹步攻讀。而張衡到了十六七歲時,才告別了家人,只身出外遊學。當時洛陽是政治、 經濟、 文化的中心,急於仕進的讀書人,都願意到那裏學習。在洛陽經郡太守的推薦成為博士子弟以後,才能進太學受業。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仕子在那裏學習壹年後,通過太學官的考試便可被任命為小官。以張衡的才學和其祖父的功德而論,他當可被推薦為博士子弟,但張衡十分重視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固此並未直接去洛陽,而去三輔地區考察了三年。

張衡在三輔地區考察期間,走遍了廣闊的渭河平原、 登覽太華、 終南山等名山的風景,考察了當地的民情風俗,特別是長安的宮廷建築,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觀察得更為仔細。通過遊覽,張衡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衡遊完三輔後,經過灞橋,於永元七年(公元 95 年)來到驪山。在驪山停留的時候,他寫了壹篇《溫泉賦》,這是他流傳至今的最早的文學作品。張衡在兩三年的考察旅途中提筆作賦,隨時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以鍛煉自己的文思,提高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

張衡常說: “壹物不知,實以為恥。 ” 他來到洛陽以後,因未經過縣、 郡 *** 之推薦,不能進太學學習。張衡抓緊分秒光陰到處拜遏名師。[名人故事] 中華勵誌網 名人傳記

張衡在洛陽的五六年修業期間,博覽群書、 豐富自己的知識。當時太學的學生們學習 “五經” (指詩、 書、 禮、 易、 春秋) “六藝” (禮、 樂、 射、 禦、 書、 數) ,畢業時每人也不過通壹經壹藝,但張衡已經達到了 “通五經、 貫六藝” 的地步。張衡還學習了天文、 地理、 氣象、歷算等方面的知識。他的好友崔瑗評說張衡: “焉所不學,亦何不師,盈科而進,成章乃達;壹物不知,實以為恥,聞壹善言,不勝其喜。 ”

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張衡培養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觀察處理壹些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信念堅定,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幹擾。當時張衡學習刻苦,成績優異,贏得了南陽郡守的察舉。接著官府爭相請他出任官職,壹條進入仕途的坦蕩大道已為他鋪平。無權無勢的讀書人欲得察舉和征辟極為不易,非有超凡出眾、 被社會公認的品德和才學不可。誰被察舉或被征辟,被視為莫大的榮幸。但是出乎人們的意料,張衡在京都沒有去當什麽 “孝廉” ,也沒有奔走於官宦門庭以求個壹官半職。他在京城裏仍然如饑似渴地學習,把全部心血傾註在學習上,繼續拓寬知識面。

當時揚雄所著《太玄經》已經問世,該書是仿《易經》的體載而寫的, 道理艱深,文字難懂,學者們很少有敢於問津的。張衡如醉如癡,夜以繼日批讀《太玄經》,不斷為揚雄的深刻哲理而贊嘆不已。在《太玄經》中,既有唯物主義的東西;也有唯心主義的東西,既論形而上學的壹面,亦言及辯證法思想。揚雄明確告誡人們,必須按照東西的本來面目認識自然,而不應該對客觀自然隨意增加或減少。他還指出,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有發展、 有變化的。《太玄經》中這種唯物主義思想傾向對張衡的科學研究產生了很大影響。

遊學三輔以後,張衡已是才華出眾,頗有名望的學者。他不但是可與班固相提並論的大賦家,而且又是 “中世陰陽” 之宗,精通天文、 地理、 歷算、 繪畫等,幾乎無所不知、 無所不曉,被人們稱為 “南陽道人” 。此後,他便開始在各方面表現出了自己的才能。

○文學創作

張衡的創作活動是始於文學作品。

永元十二年(公元 100 年) , 張衡出任南陽主簿的第壹年,寫了壹首五言詩《同聲歌》。詩中張衡以妾自比,以君比鮑德,抒發了他能擔任鮑德主簿的興奮心情,並表達了幫助鮑德處理好郡政的決心。張衡的《同聲歌》在我國五言詩的發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取了民間文學樂府詩歌的營養,寓有通俗文學的氣息,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很成熟,對後世的文學發展頗有影響。

除《同聲歌》之外,張衡還寫出了《定情賦》(公元 99 年)、 《扁賦》(公元 101 年)等作品,可惜均未流傳下來,我們只能從別人著作的引文中看到壹鱗半爪。《定情賦》的失傳使我們無法了解張衡的婚姻狀況,只好扼腕長嘆了。

使張衡在文學史上壹舉成名的是他在南陽主簿時完成的不朽之作《二京賦》,開始著於公元 97 年,完成於公元 107年,長達整十年之久。

《二京賦》由《西京賦》和《東京賦》兩篇構成,二者長達萬言,渾然天成。《西京賦》中詳細描寫了西京的繁華,皇帝生活的豪奢,以及民間的新東西,如都市商賈、 使土、 辯士的活動以及雜技和角觸百戲的演出場面等,描述得都十分突出。《二京賦》的另壹個特點是,在敘述中引入議論說理,發表作者的思想傾向。

繼《二京賦》之後,張衡又寫了《南都賦》,在這篇賦中,他滿懷著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歌頌了南陽美麗的景象,描繪了南陽發達的經濟建設。

陽嘉第二年(公元133 年) ,漢順帝欣賞張衡的才華,任命張衡為侍中。

張衡不怕權勢,不同流合汙的行為,使宦官們很惱火,他們極為排斥張衡,不斷向皇帝耳旁吹風,誣陷張衡。永和元年(公元 136 年) ,順帝聽信讒言,決定調張衡為河間相。[名人故事] 中華勵誌網 名人傳記

對此張衡極為不滿,寫了《怒篇》發泄了自己心中的怨恨。

張衡擔任河間相以後, “治威嚴,整法廉” ,捉拿懲辦了壹批豪 *** 黨,他還清理冤獄釋放無辜,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

《四愁詩》是張衡寫於永和二年(公元 137 年)的詩,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表達了張衡那郁悶的心情,內容上不同於以前詩人們的著作,在形式上也做了大膽的創新,采用了七言的形式,增強了詩的表現力,是我國最早的七言詩。張衡在我國七言詩的發展上有開山之功。

《四愁詩》之後,張衡還寫出了《髑髏賦》、 《冢賦》和《歸田賦》等。其中《歸田賦》是壹篇抒情小賦 張衡簡介 ,表現了作者在宦官專權、 朝政日非的情況下,退隱到田園後的生活樂趣。

《歸田賦》中張衡用清新的語言描寫了自然景物,也抒發了自己歸田後的恬淡安適心情,情與景十分和諧,語言中頗有並偶成份。所有這些在賦的發展史上是壹個轉機。自張衡以後,東漢的抒情小賦不斷發展,對魏晉朝代抒情賦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張衡是壹位承前啟後的賦家,為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學發明

張衡不僅在文學創作方面取得了成就,而且在科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永初二年(公元108 年) ,由於鮑德政績卓著,被朝廷調至京城,升為大司農。

元初二年(公元115 年) ,漢安帝聽說張衡在天文理論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就任命他為太史令,使張衡成為掌管 “天時、 星歷” 的主任官員。此官職使張衡有了用武之地,他頗為滿意。

張衡接任太史令以後,立即來到座落在洛陽平昌山南的靈臺。靈臺就是當時的天文臺,張衡登上了靈臺頂端,仰觀天象。他發現,觀天象的儀器太陳舊, 年久失修,不堪應用。他決定重新修造觀天象的儀器。他精心設計和研制的渾天儀,很形象地體現了渾天說的概貌。

渾天儀的制造驚動了京都的學者,他們紛紛來到太史令府邸,參觀張衡的傑作,但對它能否準確地表示天象表示懷疑,有壹位學者問張衡: “妳能否用渾天儀演示天象讓我們看看 !” 張衡說: “可以,天黑以後,妳們分成兩組,壹組在屋裏看著渾天儀,不斷向外面報告儀器上所表示的天象情況;壹組在屋外觀察星空,看是否和屋裏儀器的演示情況相符。 ” 學者們很高興,按照張衡的部署安排就緒,夜幕降臨,睛朗的天空中出現了繁星。

不壹會兒,屋裏的人向外面報告說: “月亮正在升起。 ” 屋外的人也看到東南方面升起壹彎明月。接著屋裏的人又不斷報告: “某星已經升起, 某星已到中天, 某星轉入地下……” 皆與屋外看到的實際天象相符。試驗結束,屋內外的學者紛紛向張衡表示祝賀,稱贊道: “真是巧奪天工的偉大發明。 ” 張衡也十分珍惜渾天儀,他說: “叫我躺在這個渾天儀下面研究壹生,我也願意。 ”

元初五年(公元 118 年) ,張衡沖破了當時神學、 讖緯的迷霧,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寫出了聞名於世的天文學著作《靈憲》。在《靈憲》中張衡描述了天體演化進程,不斷探討了行星運動的規律,在縝密觀測的基礎上找到了行星運動的快慢與影響行星運動的中心體之間的關系,明確地提出,行星的快慢決定於距離天的遠近。

當時尚未發現行星都是圍繞太陽轉的規律的情況下,提出上述看法,不能不說是壹個具有遠見卓識的發現。

此外,張衡在《靈憲》中對日蝕的產生做了科學解釋。他明確提出,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月亮的光是太陽光的反照。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月亮也就看不見了,這就發生了月蝕。同時他還觀測出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周天三百六十度的七百三十六分之壹是 29° 44′ 這與現在的科學根據已經非常接近了。張衡第壹次用科學的方法,解釋了月蝕形成的原因。

張衡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堅持對圖讖迷信的批判。陽嘉元年(公元 132 年) ,張衡寫了《論舉貢疏》,尖銳地抨擊了招收學生要考試圖讖的做法。公元 133 年,他又上書《駁圖讖疏》,請求皇帝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禁絕圖讖。張衡在當時極力反對讖緯,表現了科學家的大無畏的革新精神,因為在那個年代讖緯得到統治階級的支持,為封建統治階級說教,反對讖緯是要遭殺身之禍的。當時漢順帝比較開朗,他雖然沒有下行政命令禁絕圖讖,但覺得張衡寫的《駁圖讖疏》所言有理,他尤其欣賞張衡敢於直言進諫的精神,所以非但沒有處罰張衡,反而提升他為侍中。

張衡不僅在天文方面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機械制造業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安帝建光五年(公元 121 年) ,張衡擔任過公車司馬令(九卿之壹,衛尉手下秩祿六百名的小官)。官雖不大,但管的事很多很雜。他剛任公車司馬令不久,安帝下令要制造指南車,在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張衡苦苦思索,從南陽郡守杜詩水排的齒輪系統得到了啟發,制造了指南車和記裏鼓車。[名人故事] 中華勵誌網 名人傳記

張衡制造的指南車是兩輪小車,車上高高地站著壹個雕刻精制的木人,不論車子朝什麽方向走,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

張衡制造的記裏鼓車是壹輛兩層套馬車, 上層中間有壹面大鼓,鼓旁有兩個木頭人,手裏握著鼓棒擺出揮棒欲敲的架勢。下層中間掛壹口銅鐘,鐘兩旁站著手握鐘錘的兩個木人,車子每行壹裏,上層的木頭人就自動擊敲壹次,車子每行至十裏,上層的木頭人就自動敲鐘壹下。建光三年(公元 124 年) ,安帝去泰山祭奠時用了張衡制造的指南車和記裏鼓車 張衡簡介 ,重揚了皇威。

張衡居住過的房子裏有壹張寬大的桌子,上面擺著壹件東西。這個東西是用青銅鑄造的。圓圓的,像壹個大酒壇子。壇子的周圍鑲著八條龍,按照東、 南、 西、 北、 東北、東南、 西北、 西南八個方向排列著。龍嘴裏都含著壹粒小銅球,對準龍頭的嘴巴下面,蹲著八個昂頭張著大嘴的銅蛤蟆。這就是張衡發明的世界上第壹架測定地震的儀器— — —地動儀。在哪兒發生地震,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張開,龍嘴裏的銅球就落在銅蛤蟆的嘴裏,告訴人們那個方向發生了地震。張衡的地動儀是陽嘉元年(公元 132 年)發明的,比世界其它國家的同類儀器早壹千七百多年。陽嘉二年(公元 133 年)四月,京都發生了地震,地動儀準確測到了。地動儀制造6 年以後(公元138 年)的壹天,地動儀頭向西北方向的壹條龍吐出了銅丸,而人們卻絲毫沒感覺地震。於是,本來壹些對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持懷疑態度的學者,嘲笑地動儀是 “屠龍之技” ,不相信地動儀會有那麽靈驗。

張衡自己也有些焦慮不安了。直到過了五天,忽見從洛陽西門外跑來壹個騎著快馬的信使,直奔記史的太史府,向太史府投了壹份報告。報告中寫道: “五天前,隴西地區發生了地震。 ” 在事實面前,大家才信服了地動儀的準確性。張衡的地動儀的發明,使我國開始了用儀器遠距離觀測和記錄地震的歷史。

張衡制造地動儀的同時,還研制了壹架測定風向的儀器— — —候風儀。可惜的是對這種儀器的制造過程和形狀歷史上沒有文字記載,後人無法了解。

張衡從事科學研究多年,制造了巧奪天工的渾天儀、 自動測量行程的記裏鼓車、 指明方向的指南車、 報知震向的地動儀、 辨別風向的候風儀,確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文學、地震學、 機械制造業等方面的顯赫地位。

張衡的確是罕見的全面發展的人物,他在所從事的文學、 科研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創作和發明,對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功底,表現了非凡的才能。

據史書記載,張衡特別喜歡畫怪獸。《太平廣記》中有這樣壹段記載:在張衡家鄉附近薄山的壹個水潭裏,有壹種怪獸,名叫駭神,它頭像人,身子像豕,狀貌非常醜陋,鬼見了它都害怕。駭神經常爬上水邊的石頭上玩耍。有壹天,張衡帶著紙和筆來到水潭邊想畫怪獸。但是,張衡剛拿出筆來開始繪畫,怪獸就急忙跳進水中無影無蹤了,他等了好長時間怪獸都不出來。張衡回到家裏問了別人,才知道駭神最怕人們把它的形態畫下來,所以壹見有人畫它,它就急忙跳進水中躲了起來。於是第二次張衡空手來到了水潭邊,恰逢怪獸正在玩耍。他兩手相拱,不動身子,暗暗地用腳趾在地上畫下了駭神。

從此,人們把那個水潭叫畫獸潭。[名人故事] 中華勵誌網 名人傳記

張衡還有不少繪畫作品,如他根據自己對地理科學的研究情況曾畫過壹幅地形圖,標畫了全國主要山川的地理位置,還形象地展現了各地的地理風貌。這幅畫不僅在地理學上有重要價值,同時作為壹幅藝術珍品,在中國繪畫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張衡也成為東漢時期我國四大畫家中居首位的大畫家。

到了老年,張衡極不滿意當時宦官與外戚激烈爭鬥的腐敗政局,無意繼續從政。大約永和三年(公元 138 年) ,張衡正式上書順帝表達了辭官歸鄉的想法, 但未獲準,反被召至京城升任尚書。早已看透時世,對官場心灰意冷的張衡,雖然赴洛陽復命,但無法再振作起來。他上任不久就臥床不起,次年卒於任所。壹代文化巨人就這樣滿懷憂愁,過早地離開了人間。

但是,炎黃子孫們沒有忘記他,他們世世代代懷念他、 紀念他。張衡歸葬於家鄉南陽西鄂的郊水,歷代文人學者經常到這裏瞻仰他的墓。明朝嘉靖年間,壹個名叫周任的人又重修了張衡墓。1955年我國發行了紀念張衡的郵票。1956 年 *** 撥款重修了張衡墓和平子讀書臺。墓前種著蒼松翠柏,四周築有磚砌的甬道和圍墻,兩旁豎著壹塊上有牌樓保護的墓碑,顯得古老,肅靜而肅穆。

世界人民也沒有忘記他, 1970 年,國際上以張衡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壹個環形山。1977 年又將太陽系中壹個編號為 1802 的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張衡的名字與全球同在,與人類同在,與宇宙同在。

《中華名人百傳》(全四卷)夏於全 許光宏 主編

  • 上一篇:滁州旅遊景點攻略
  • 下一篇:評價陶淵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