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關於朝鮮族禮節問題,多謝!

關於朝鮮族禮節問題,多謝!

朝鮮族的娛樂

朝鮮族人民非常熱愛體育運動。摔跤是他們古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愛好的體育活動。延邊素有“足球之鄉”的美稱。蕩秋千和跳板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跳板:朝鮮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流行於吉林、黑龍江、遼寧朝鮮族聚居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節舉行。參加者多為女子,比賽進行時以2—4人為壹組,分別站在壹塊長約5米的蹺蹺板兩端,它有“抽線”和“表演”兩種。“抽線”在蹺蹺板兩端各置壹團線,抽出線頭系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所抽出的線的長度、高度,來判定勝負。“表演”則有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種,主要根據比賽者的跳動動作難度和姿勢進行評分。

蕩秋千:也叫“打秋千”,是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尤其受到婦女們的喜愛,並經常進行該項目的比賽。比賽時評定優勝者有幾種方法:壹種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樹上的樹葉或花朵為目標,用腳碰著或咬掉樹葉(花朵)者為勝;壹種是在踏板底下掛壹根長繩,測量秋千蕩起的高度,高者為勝;還有壹種是在秋千架前方豎兩根樹桿,桿上橫拉壹根系有鈴鐺的繩子,蕩秋千者以碰鈴次數多少決定勝負。

摔跤: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奪錦標,人們常選壹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給優勝者。比賽時,雙方穿上特制的服裝,右腿上紮壹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裏,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壹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比高低,經過多局較量,獲勝者牽著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壹周。

鐵連極:朝鮮族武術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武術套路以器械為主,其中“鐵連極”為著名器械。鐵連極類似我國傳統武術的大梢子。在壹根齊肩高的棍端,有壹圓環,環上套連著三根並列成放射狀的短節,長度尺余,舞動起來雙手握棍,風格勇猛,控制範圍大,有砸、掄、掃、纏、蓋、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種身形,異常精彩。

頂甕競走:朝鮮族傳統體育活動.主要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常在勞動之余舉行,參加者均為女子。比賽開始前,參加者先頭頂壹盛有10斤水的瓦甕,站在出發線上,裁判員發令後,即快步疾走,每次賽程為壹百米或二百米。走時,以瓦甕不倒,水不濺出和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朝鮮族的服飾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幹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婦女穿短衣長裙,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壹大特色。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壹種斜領、無扣用帶子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腰間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朝鮮族男子壹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長褲,褲腳系上絲帶。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鮮族的飲食

朝鮮族的主要食糧壹般是大米和小米。以魚肉蛋奶制品和海鮮產品為輔,基本上以素食為主,同以吃葷的民族有明顯的區別。辣泡菜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菜。另外,打糕、 冷面、大醬湯、辣椒和狗肉也是他們非常喜愛的。

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壹。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壹。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打糕是打出來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則用小黃米或糜子;所灑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紅豆外,還可以用黃豆、綠豆、松子、栗子、紅棗、芝麻等。制作時,先將粘米淘凈蒸熟,放在打糕槽內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壹塊而成。吃的時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蘸著糕面吃。

朝鮮冷面:朝鮮族傳統食品之壹。朝鮮冷面的歷史很長。據日本史書記載,17世紀上半期,朝鮮僧天珍已將制作冷面的方法傳到日本。朝鮮族人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臘月裏也喜歡坐在炕頭吃冷面。特別是每年到農歷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有全家壹起吃冷面的習俗。據民間傳說這壹天吃面條,可以“長命百歲”,故冷面也稱做“長壽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蕎麥面、小麥面和澱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樹皮面和土豆澱粉制作。做法是在蕎麥面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面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制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鮮族的風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聰,此酒並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與狗肉醬湯:三伏是壹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可是朝鮮族在三伏天卻有宰狗吃狗熱湯的習俗。這種醬湯別有風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大補。朝鮮族大多數人愛吃狗肉。然而在節日,或辦紅白喜事時是絕對不準吃狗肉的。這是壹種習俗,也是壹種禮節。

五谷飯:朝鮮族吃五谷飯由來已久。新羅國時;把正月十五這天叫做“烏忌之日”,用五谷飯祭掃烏鴉。每逢正月十五,農民用江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谷飯吃。還拿壹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壹種,便表示哪種糧食這壹年能獲豐收。這種風俗,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米酒:朝鮮族愛喝的壹種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壹碗自家釀制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壹點,而且還略帶甜味。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壹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著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壹。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制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朝鮮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壹道菜。

朝鮮族的居住

朝鮮族的村落,多位於山坡下的平地上。在鄉下常見的壹般有草房和瓦房兩種形式。村內房屋的建築多面向南或東南、西南,有瓦房與草房,房墻外多刷白色。屋頂多四個斜面構成,主室上蓋為大“人”字形,兩翼斜坡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蓋。每套房屋正面開壹扇或四扇門,同時開窗。後面壹般亦設門和窗。房內壹般分寢室、客室、廚房和倉庫等。有的在正房蓋廂房,作為住房和倉庫。室內用土磚或平埋的片石鋪成平炕。進屋脫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離地60—70厘米,外有臺階。

朝鮮族的婚戀

婚姻方面,朝鮮族實行壹夫壹妻制,按傳統習俗,近親、同宗、同姓不得通婚。“男主外,女主內”是壹種普遍的習俗。解放前,婚姻都由父母包辦,早婚較普遍,也有招婿、童養媳等現象。朝鮮族婚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蔔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復。“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復。“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復雜,在延邊,婚禮壹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壹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壹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征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朝鮮族的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有的地區也實行火葬。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發,也不準吃幹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吊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壹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壹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朝鮮族的節日

朝鮮族的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壹年主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等。

朝鮮族春節: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壹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有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著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樓”,隨著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上元節:朝鮮族傳統歲時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壹天,這天,朝鮮放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烯“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裏放燈船。這壹天還要吃藥飯、五谷飯,喝聰耳酒。藥飯以江米、蜂密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藥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壹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以盼望當年五谷豐收。上元節有許多遊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火炬戰,即賽火,看誰的火炬最亮,燃的時間最長。車戰,是比誰的車結實。所有娛樂活動,全村人都來參加。圍觀者敲鼓助威,熱鬧異常。取勝者唱歌、跳舞,歡慶勝利。晚上,大家舉著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誰當年有福,誰就能望見初升圓月,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跟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嬰兒生日節:即嬰兒周歲生日節。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壹周歲紀念日最受重視。嬰兒壹周歲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也非常隆重。嬰兒生日到來之際,嬰兒的媽媽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壹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已準備好的生日桌前,讓嬰兒“過目”專門為他擺設的“涉獵物”。桌子上會擺放壹些打糕、糖果、食品、筆、書、小槍等等帶有象征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後,嬰兒的媽媽就叫孩子從桌子上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隨便拿自己喜歡的中意之物。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壹樣東西時,客人們就歡騰起來,說壹些使祝興的話。這個過程人們叫做嬰兒受生日席桌的“儀式”。有的地方還有老人給孩子脖子套上壹團素白色線的習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線團那樣做壹個潔白的人,能像長長的線那樣命長延壽。

洗頭節:陰歷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壹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裏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壹起,吃壹頓豐盛的晚餐。

回婚節: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周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壹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壹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著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六壹節:“六壹”節是國際兒童節,但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壹”兒童節活動當成壹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壹”這壹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

朝鮮族的風俗

禮儀:朝鮮族講究夫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人們非常鄙視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吃飯時長輩動筷子後其余的人才能就餐。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裏,若放在桌上則表示已吃完。與長者同路時,年輕人須走在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老者說明原委。

花甲宴席:朝鮮族每個家庭都很重視老人的花甲壽辰。父母誕辰60周年那天,子女們要為老人舉辦“花甲宴”(也叫花甲禮)。花甲宴上,子女親戚歡聚壹趟,老兩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裝的子女按輩分長幼為序排開坐下。祝壽開始,從長子夫婦起,到孫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謝老人的辛苦操勞及養育之恩。禮畢後子女盛情款待親朋好友。

參考資料:

s!1pAj6Ih-XatZVJJo98xFVzjA!530.entry

  • 上一篇:校園言情小說
  • 下一篇:瓢蟲雷迪有哪些人物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