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歷史問題(百家爭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

歷史問題(百家爭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艷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艷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復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壹個思想領域裏“百家爭鳴”的局面。

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裏來的。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儒家學派在孔子以後發生分裂,至戰國中期孟子成為代表人物。孟子名軻字子輿,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張是復古倒退的,當時許多國王都認為不合時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他為荀卿。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戰國初期魯國人。

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壹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大約是戰國人編纂的。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莊周是宋人,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曾做過宋國漆園吏的小官。後來厭惡官職,“終身不仕”。《莊子》壹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是荀子的大弟子,與李斯同學,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壹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註意吸取法家不同學派的長處,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鬥爭的激烈和復雜。雖然流派很多,但階級陣線非常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開元盛世

開元(公元713—741年)為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這段時期唐王朝國勢強盛,在各方面達到了空前的盛世景況,史稱“開元盛世”。

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擊豪門士族,爭奪土地勞力;第二,改革食實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第三,玄宗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第四,發展農業。

在外交方面,玄宗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壹步統壹。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

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采取了壹系列積極的政治經濟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余萬人。唐代的商業亦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

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王朝進入了壹個短暫的混亂期:先是武三思與韋後,安樂公主勾結,害死於中宗復位有功的"五王";而後太子李重俊率禦林軍殺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韋後部下所殺;再而後,韋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立傀儡重茂為少帝,自己總攬大權,垂簾聽政.韋後肆無忌憚,安樂公主公開賣官,朝政異常腐化.

此時26歲的李隆基登臺了.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同精心謀劃,發動政變闖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武延秀,鏟除了韋武集團,並迎相王李旦入輔少帝,後來又擁其為帝.

景雲三年(公元712年),睿宗李旦讓位於李隆基,是為玄宗.

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變成了玄宗的強大對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開元元年(公元713年)七月,玄宗得知"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亂",立即動手,斬殺公主黨徒常元楷,李慈,蕭至忠,岑羲,竇懷貞自縊,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

武後退位後八年的時間裏,政變叠起,政局動蕩.

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團後,立即"講武於驪山之下,征兵二十萬,旌旗連亙五十余裏".並流放郭元振,斬殺唐紹揚威皇權,並逐步將功臣,諸王外刺(調離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權穩固之後,玄宗開始整頓朝綱,任用賢能.

玄宗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早年).

姚崇,盧懷慎,宋璟,蘇颋,張嘉貞,源乾曜是開元前期玄宗精心選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曉治國方略,盡心操勞國事的名臣.玄宗依靠這些賢臣在穩定政局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

建制諫官,恢復諫議制度.

完善法制,刪輯律令格式,編纂<<唐六典>>.

農業上靜民勸農,檢括戶口,開墾荒地,提高畝產.

設置四監管理官府手工業,民間手工業也發展迅速.

繁榮商業,金融機構櫃房出現,互市與海外貿易發達.

正是由於開元初期君臣壹體,上下同心,全國經濟迅速繁榮,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

康乾盛世

從康熙中葉起,清朝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於鼎盛。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現在人口的增長上,在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全國人口突破壹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 有人將此歸結為清朝統治者勤政的結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全國推廣的結果。

在此期間,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康乾盛世” 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是不值得稱頌的。

壹種觀點認為,“康乾盛世”是騙人的,是中國部分歷史學者無視歷史、自欺欺人的說法。在康熙年間,對俄作戰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割讓領土,如果是盛世卻割讓領土真是匪夷所思。無獨有偶,同樣處於“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間,也簽訂了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而且在康雍乾三個皇帝在位期間,他們做了什麽?制造了壹波又壹波的文字獄慘案,康乾數次下江南奢靡遊玩,自雍正起又耗盡民脂民膏修建圓明園。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發展,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侵略者已是堅船利炮,而清朝軍隊卻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這個地步,真是無恥之尤。康熙年間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潛書》裏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而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壹個泥足巨人,“中國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蠻人”時代(見馬嘎尼的中國行記)。

  • 上一篇:茶的海報設計-在PS中怎樣做壹張茶海報
  • 下一篇:描述婚紗的句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