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地理學發展史的古代地理學

地理學發展史的古代地理學

(上古時期至18世紀末)

古代地理學是農牧業社會的產物。其特點是以地理知識的描述性記載為主;學科內外分化不明顯;由於環境差異和交通不便,古代地理學的體例和內容具有顯著的地域差異。 本時期的地理思想和著作主要出現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古希臘和稍後的羅馬帝國等古代文明中心。它們各具特點,其中以中國和古希臘、羅馬最為重要。

古希臘羅馬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繼承了古埃及地理學運用數學探討地理現象的傳統,成為西方地理學發展的源流。其早期重要奠基人,是公元前 5世紀的希羅多德,他最早探索了歷史上的人地關系、討論了區域的界線;希波克拉底創立了人的 4種氣質學說,探討了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稍後,德謨克利特對宇宙的無窮性、大氣現象的原因、生物對氣候的依存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進行了觀察和推測。柏拉圖從唯心論出發,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對稱形,演繹出圓的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這是球形說最早的概念。柏氏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則唯物地認為地球和天體都是原質構成的,從實驗材料和實地觀察中進行了歸納判斷,科學地證實了大地球形說。

亞裏士多德以後的古希臘文明衰落期和羅馬帝國時代,是西方經典地理學建立時期。代表性人物主要有古希臘的埃拉托色尼和羅馬時代的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氏被西方地理學界尊為“地理學之父”,他不僅第1次合成了 geographica(意為地理學或大地的記述)這個術語,而且用兩地竿影換算出弧度,計量了地球的周邊是252000希臘裏(約折合為39690公裏),已近於近代的實測值。埃氏不僅是古代數理地理的創始人,還發展了亞裏士多德的居住適應地帶學說,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和利比亞(以後的非洲)3個地區,以及壹個熱帶、兩個溫帶和兩個寒帶等5個地帶,並首次根據經緯網繪制世界地圖。

斯特拉波整理荷馬史詩以來的古代地理知識,繼承亞裏士多德和埃拉托色尼的居住適應地帶學說,利用當時商業航海的記載並結合自己壹生旅行見聞,寫成17卷《地理學》。它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以地中海為中心的羅馬帝國地理情況,是西方區域地理的先聲。

托勒密的名著《地理學指南》(8卷),內容包括地圖投影、各地的經緯度表和繪有經緯度的世界地圖。這部著作為近代地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地心說統治人類的思想達1500年之久。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各種流派的人地關系思想。

在世界觀方面,主要是圍繞著所謂“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壹指主宰壹切的上帝,壹指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兩者分別具有唯心和唯物傾向,但均有聽天由命的色彩。孔子提出“畏天命”,符合周王自命為天子的政治要求;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視自然規律並具有地理唯物論見解。

在方法論方面,陰陽、五行、八卦學說作為壹種樸素的辯證說理工具,對地理現象的解釋起到不少作用。《周易》認為自然界是由陰陽兩種對立力量作用下發生變化的,在地理書籍中山的陰坡和陽坡、河的北岸和南岸亦均以陰陽區分,沿襲至今。以八卦表示8個天象和地理方位,更是始於中國。

《內經·素問》這本最早的醫書將木、火、土、金、水類比為東、南、中、西、北 5個方位和春、夏、長夏(暑)、秋、冬5個季節,並認為東部地區主木,屬青色,象征植物繁茂;南部地區主火,屬紅色,象征土壤紅赤;中部地區主土,屬黃色,象征黃土高原和沖積沃土;西部地區主金,屬白色,象征戈壁大沙漠;北部地區主水,屬黑色,象征日照短暫和土壤棕黑。

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和《管子·地員》。《尚書·禹貢》按地理特征將古代中國版圖分為九州,並概要記載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活動和物產交通,堪稱世界上第壹部綜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員》探索了中國土地的分類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帶譜,是世界上最早對土地進行系統分類的作品。 (4~14世紀) 中國、阿拉伯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有長足的進步;歐洲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則出現了停滯和倒退。

歐洲中世紀是經濟、文化衰落的黑暗時代,政教合壹、閉關自守的小君主國使人們的地理眼界大為縮小,統治者力圖使地理學成為基督教的奴仆,出現了地理學思想的反動。不僅古希臘、羅馬在地理方面的優秀傳統未得到繼承,而靡用宗教迷信和占星術來解釋壹切地理現象。如 6世紀商人科斯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以地平說代替球形說。書中以摩西的聖櫃作為地球的形狀,把大地看成為扁平長方形,東西長度為南北之兩倍,四周為海洋環繞,其外又有陸地,即天堂所在。12世紀以後,由於十字軍東征,使歐洲人地理眼界擴寬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成立和教會建立大學,將古希臘、羅馬的經典著作由阿拉伯文轉譯過來;加上指南針從中國傳入,使商業航海發達起來。所有這些使歐洲的地理作品和地圖繪制開始出現某些轉機。 阿拉伯世界7世紀開始,伊斯蘭教團結了分散的阿拉伯部族,統治了中亞、西亞、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巴格達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學術中心。他們翻譯希臘先哲的著作;連年征戰、麥加朝覲和商業航海活動,又使伊斯蘭世界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湧現了許多偉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馬蘇第等。十進位制和羅盤就是此期由中國經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古代阿拉伯地理學的成就是不應忽視的。如921年,巴爾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氣候觀察,編成了第壹本《世界氣候圖集》;稍後,馬克迪西提出將世界分成14個氣候區的方案;11世紀早期,阿維森納觀察中亞山區,提出褶曲擡升山嶽的運動和侵蝕切割地形的均變過程。

中國這個時期在方誌、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顯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酈道元的《水經註》至今仍為考證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要著;沈括的《夢溪筆談》壹書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用以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較西方類似的見地早4個世紀。 (15~18世紀)本期的重大事件是中國的鄭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發現。雖然,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比C.哥倫布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航海的技術也遠勝於哥倫布,然而其社會意義和對地理學的影響則遠不及地理大發現。

各民族之間的相互旅行探險,古已有之。但是,旅行探險同地理大發現不是壹回事,說哥倫布是新大陸的發現者,正是從地理大發現這壹重大社會事件出發的。哥倫布之後開始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即西方由中世紀封建制向近代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地理大發現給地理學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從3方面闡明:①地理大發現期間,成功地在遠程航行中運用了羅盤,並精密地測定了經度,技術的改進和數據的積累導致了地圖學的革新。16世紀初,P.亞皮安繪制了壹個地球的心狀圖,其弟子G.墨卡托於1569年繪成了壹幅適用於航海的等距圓柱投影世界全圖,成為第壹個將整個地球表面描繪在平面上的人,爾後又編繪《墨卡托地圖集》。在中國,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編繪的世界地圖,改變了中國學者沿用的“天圓地方”、“華夏居於寰宇之中”的舊觀念。②通過15世紀末到18世紀的地理探險和發現,出現了壹些學術價值較高的地理著作。德國S.明斯特爾的《宇宙誌》於1544年出版,被認為是地理大發現的早期代表作。德國B.瓦倫紐斯的《普通地理學》首次將地理學領域區分為專論和通論兩大部分,前者描述地區特征,後者揭示全球性法則。中國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也在同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理論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論述;清初劉獻廷提出地理學要闡明“天地之故”,即探討地理現象形成的原因等。但是,沒有成為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主流,中國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記載,缺少對地球表面整體規律的研究。這是近代中國地理學落後的原因之壹。③15世紀20年代到17世紀20年代,西歐出現了“文藝復興”,藝術和科學得到蓬勃發展,從而使學者能對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某些法 則進行概括。當時的地理考察和發現,為哲學家和科學家提供了豐富的自然、人文及二者關系的具體素材。另壹方面,新生的地理唯物論又給予地理學發展以難以估量的影響。17世紀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提出的氣候決定論,18世紀德國哲學家I.康德的二元論,均成為近代地理學的方法論基礎。中國沒有壹個文藝復興,且地理發現的眼界遠較西方為窄,歷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集中,壹方面保證了國家統壹和經濟穩定,另壹方面也阻礙了社會、文化和科學的變革。不變論的思想、傳統天人感應的唯心哲學觀,嚴重阻礙了地表事物內在規律的研究和正確人地關系的探討。

總之,從15~18世紀,地理學處於由古代向近代轉變的時期。西方地理學用了3個多世紀,完成了技術革新、資料積累和建立地理唯物論的哲學基礎3方面的準備,為歐美近代地理學的建立創造了前提。中國在明末清初,亦開始了整體地表規律的探索,但由於技術手段缺乏創新、科學資料積累不夠,特別是統治者仍鼓吹天命論等,新的地理學無法興起。

  • 上一篇:太瘦的人穿什麽顏色的衣服好
  • 下一篇:Oc元素材料服裝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