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人人都是表演者?——讀《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所思所悟

人人都是表演者?——讀《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所思所悟

戈爾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這本書最獨到之處在於戈爾曼在書中將人們的社交活動比做是壹場在劇場上的演出,人人都是優秀的演員,面對他人能很好地展現出自己希望呈現出的形象,放在現在來說也是壹種維持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人設”。人是壹種有思想的智慧的高級生物,這也使得壹個人的行為不會完全純粹無目的的,而在社交中進行表演能夠低成本地達到某種目的或對未來提供某種便利。戈爾曼將人的社交活動比做是壹場表演後,由此引申出前臺、通道、和後臺等諸多概念,用淺顯的比喻傳遞出了社交活動乃至生活中的任意場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實質,書中提到的幾處概念值得讓人深思。

其壹,假裝作為的概念。 在許多機構中,員工需要做的除了日常的工作任務外,還有個心照不宣的任務就是在老板進行巡邏、檢查的時候,即使該做的工作已經完成,但是仍然需要假裝在賣力工作的樣子。這種行為不僅是員工的壹種表演,從而達到在老板面前留下好印象的目的,而與此同時,老板也明白自己的下屬也並沒有所表現出來的那麽忙碌,但他在員工的表演中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威嚴,從而得到滿足,這也是上司作為觀眾對於表演者的期待,由此,員工與老板之間達到壹種心照不宣的微妙的平衡。

其二,限制接觸。限制接觸指的是表演者與觀眾的接觸中保持壹種社會距離,這種距離會使得觀眾對表演者產生並維持壹種敬畏感,但其實表演者追求這種距離是為了防止觀眾通過近距離接觸從而發覺自己與表演者並無差異,從而導致表演無法繼續。通常情況下,觀眾會覺得這種距離感來源於表演者本身具有的威懾力,事實上,這種距離感可能是表演者刻意營造出來的,是距離感導致了威懾力而不是威懾力造成了距離感。這種概念在現實生活中也得到了印證,大部分精英人士在社交活動這個大舞臺上所營造出來的形象往往是高不可攀、遺世越俗的,但在表演結束回到那個後臺,他們也不如所表現的那樣不是人間煙火,極個別精英人士私下的做派比流氓地痞更要齷齪不堪,然而只要重回臺前進行表演,他們又是壹副備受矚目、受人敬仰的模樣。

讀完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了最近的壹個社會熱點:上海名媛和男版名媛。上海名媛指的是壹群所謂的名媛為了維系人前自己“名媛”的形象,不惜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拼壹份網紅甜品店的下午茶、去高級酒店開壹間昂貴的房只為了拍照發微博、朋友圈,豐富自己的“名媛”經歷。無獨有偶,還有這麽壹群男版“名媛”,他們只需要繳納壹筆學費,就會有專門的人員安排他們排隊在豪車前拍照,為他們提供專門的文案,為他們的微信朋友圈提供素材,而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居然在當代發展成了專門的產業鏈,是因為什麽?我認為是人們對虛擬社交的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加深了,比起在人前表演,當代的人更多選擇在社交上面對屏幕表演,或許是網絡上的觀眾變多了,或許是虛擬人設的表演更加簡易了。而虛擬社交的普及化,社交網絡上的表演使得網戀也成為當代年輕人更為推崇的戀愛形式,在網絡上,大家都能戴著面具跳舞,盡情對著屏幕表演,也絲毫不用擔心有其他表演者破壞這場表演,而雙方都沈浸在自己的表演中,也滿足於對方展現出的表演,彼此進行著自我陳列,互相欣賞有意塑造出的形象,但其實這種基於表演而產生出的感情,其本質不過是由符號堆砌的虛假情感,由此獲得的也不過是壹種虛假的幸福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見慣了各種必要或不必要的表演,有些人在朋友圈曬出壹本書的名句,表演自己熱愛閱讀的壹面,而事實上這本書可能二分之壹都沒有看完;有的人在朋友圈秀出經過精心修飾的照片,配上謙虛的文案,實際上卻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贊賞。這樣戴著面具的表演生活讓人沈迷其中,迷失自我,但其實除了得到虛榮心的滿足,其他的壹無所獲。與其整日思考如何演繹好自己的人設,不如早日認清自己,活出自我,畢竟人永遠的觀眾是自己,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保持真實才是人生的真諦。

  • 上一篇:快手發視頻怎麽配音樂和字幕
  • 下一篇:記筆記是用來幹什麽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