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所有人都會說謊嗎?

所有人都會說謊嗎?

是的

我們3歲時就學會說謊了。男人和女人會說不同的謊。我們每開口3次,就有壹次在說謊。我們當中最有魅力的人可能是最大的騙子。我們究竟為什麽要說謊?

我們本該說出真相,大腦的某些部位卻開始***謀並制造了壹個謊言。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說謊對於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1 每開口3次 就有壹次在說謊

還記得妳上壹次說謊是什麽時候嗎?是跟什麽人?妳的老板、愛人、朋友還是妳自己?妳上壹次被謊言欺騙又是什麽時候?——恐怕不像妳自己想像得那麽久。

有人說,謊言是壹種生存機制,社會離開它便無法運轉。他們甚至認為,說謊使人們得以應付周遭的復雜環境,否則,人類將會滅絕。

不要急著對以上言論表示反對,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有不誠實的壹面。壹項調查顯示,英國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的人更傾向於撒些無傷大雅的小謊:11%的英國人曾否認自己收到過某些電子郵件,這個比例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分別為4%、3%、3%和1%。蓋洛普的壹項民意測驗顯示,英國人平均每天說20個謊。這意味著,我們每開口說話3次,就有壹次會撒謊。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曾做過壹個試驗,請所有參與者在身上攜帶壹個隱形攝像機,記錄自己壹天的談話。他的分析結果是,每10分鐘的談話中會出現3個謊言。他舉例說,有壹位女士接到男朋友的電話,對方說自己生病了,這位女士在電話中表示非常關切和同情,但事後她告訴費爾德曼,她心裏的真實想法是:真是個孩子,還不會照顧自己。

2 撒謊是生活“必需品”?

人們認為,說些小謊無關緊要,甚至是必需的——尤其是那些善意的謊言。但問題在於,有時我們做過了頭。

大約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們似乎對研究謊言沒什麽興趣,直到他們發覺“病態撒謊”(pathological lying)又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過去,心理學家壹直認為習慣性說謊是壹種精神疾病,或者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有意進行的。但如今,即便是成功人士也會習慣性地說謊,而他們既沒有精神疾病,也不會因此而得到任何好處。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查爾斯·戴克博士說:“我們都認識壹些這樣的人。他們每天清晨起床,就忍不住要編造壹些故事。他們中有些人對此非常在行。”普利策獎得主、著名歷史學家約瑟夫·埃利斯曾滔滔不絕地給學生和同事講述自己在戰爭中的故事,但實際上他從未上過戰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壹位法官聲稱自己曾效力於中央情報局並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結果,2001年,他的這些謊言被揭穿,並因此脫下了法官服。看過電影《貓鼠遊戲》(Catch Me If You Can)嗎?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在電影中扮演的弗蘭克·阿巴尼爾可是確有其人,他在效力於政府之前曾先後假扮醫生、聯邦特工、律師等,在26個國家開出了價值250萬美元的假支票。

盡管以上兩個例子都發生在近代的美國,但說謊這種現象是不分地域、從人類會說話那壹天起就有的。盡管作為學者的戴克博士並沒有闡述人們說謊的具體原因,但要找到這些原因並不難。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將自己與社會名人進行比較。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我們對這些名人的私生活知之甚少。如今,我們對他們了解的越多,就有了越多的謊言素材,在與他人聊天時就會不自覺地將這些素材納入自己的生活,從而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或者讓他人覺得自己更有魅力。

很多人對說謊的行為表示譴責。其實,謊言有時也是美德。就說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吧,當初他在中東和談中進行斡旋時,對談判雙方都承諾另壹方已表示讓步。盡管這種說法是不誠實的,盡管和談最終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相信沒有人會責怪克林頓,因為他這麽做是為了避免沖突的產生。此外,許多人都這樣教育孩子:善意的謊言是可以接受的。父母這麽做可謂用心良苦:壹方面可以保護他人的感情不受傷害,另壹方面可以確保自己的孩子招人喜愛。孩子在成年後依然認為謊言是必需的,人類社會世世代代都服從了這個邏輯。

3 受教育程度越高 說謊的水平越高

對於自己以及身邊人的不誠實,我們理所當然會感到不安。不要太沮喪,有理由支持我們這麽做。說謊的進化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妳偽裝得夠好,妳就會贏得更好的伴侶,至於妳是否配得上她,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僅人類,動物也會撒謊。大猩猩Koko損壞了壹個鋼制水槽後,曾指著自己的寵物貓,用身體語言向飼養員撒謊,說小貓才是真正的肇事者。沒有人能說清楚這是Koko的玩笑還是她真想嫁禍給小貓。

據推測,孩子通常從3歲至4歲開始學著撒謊,通常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使自己免受懲罰。用幻想來抵制現實是孩子自我發展和自我保護的重要階段,但如果這種做法持續到成年,就會成為壹種病態。

多數說謊者曾經是自信、熱情的人,他們在兒時就曾通過說謊使自己擺脫麻煩。如果天生善於此道,並從中獲益,他們就將壹直這樣做。刊登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雜誌上的壹篇論文指出:病態說謊癥的患者通常非常自信,有魅力,很受歡迎;壹個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說謊的水平也就越高。這篇論文的作者之壹德布拉·卡什說:“壹個人越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越可能說謊。”卡什還強調:“盡管大多數謊言都是自私的,說謊者為了保護自己不會遭遇尷尬、反駁或者沖突才說謊,但是,仍有大約四分之壹的謊言是令他人受益的,這通常是為了保護對方的感情。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在女性的交談中。壹旦有異性加入談話,自私的謊言就會越來越多。

4 怎樣識破謊言

在撒謊時,我們的大腦會發生什麽變化呢?英國謝菲爾德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的西恩·斯潘絲博士通過對參與試驗者進行大腦掃描發現,在說謊時,大腦消耗的能量遠遠超過說真話所需要的能量。

撒謊壹旦超過某個特定的程度,就會出現問題。壹旦妳越過了這個界限,平時運用的社交手腕就會失靈。曼徹斯特城市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法醫心理學講師麥克·柏瑞博士說:“大部分人都會說謊,這些謊言通常是關於他們的年齡或者所做的事。不過他們懂得該在哪裏打住。畢竟,天花亂墜的謊言可能給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第壹印象,但是隨著交往的深入,真相總會逐漸浮出水面。因此,人們通常只選擇在壹些小事上撒謊。”

當我們承認自己常常撒謊並打算改正時,又會發現另壹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都習慣於說謊並且會用謊言欺騙自己,因而妳的真話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比如,妳告訴女朋友自己並不愛她,並告訴她只有她自己才能真正判斷妳對她是否足夠好。但妳的坦白恐怕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她會告訴自己,妳壹定非常愛她才會這樣說。

對於辨別真話與謊言,我們能做的其實不多。作為普通人,我們通常靠直覺和經驗來判斷,其準確率跟扔硬幣的幾率沒有太大差別。即便是警察、法官等以分辨謊言、獲取真相為職業的專業人士,在這方面也通常不會比我們強太多。2005年夏,在《新科學》雜誌上刊登的壹項對253人進行調查的報告顯示,人們分辨謊言的正確率為53%。

面對說謊者,我們真的毫無辦法嗎?大部分人都有壹個錯誤的看法:說謊者害怕目光的接觸,他們會轉動眼球來掩飾;壹個人說謊時通常會向右看,如果在回憶或者思考,則會看向左邊。其實,這些辦法都只對判斷普通的說謊者奏效。真正高明的說謊者非常註重眼神的交流,他們需要通過對方的目光和表情來判斷談話的進展,從而更有力地控制局面。他們會非常專心地觀察對方,以至於面部肌肉和語音語調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這才真正地出賣了他們。

  • 上一篇:驚艷老師的作文開頭與結尾集錦
  • 下一篇:圍城內外,世間百態—讀錢鐘書先生“圍城”後感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