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癌癥樓的作品背景

癌癥樓的作品背景

1945年,索爾仁尼琴在東普魯士作戰前線被捕,原因是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寫了對領袖斯大林不敬的言論,在勞改營服苦役8年。

1949年,索爾仁尼琴又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1956年獲得人身自由,1957年被徹底平反。 1952年2月,當時在勞改營的索爾仁尼琴動了壹次手術,勞改營醫院的外科醫生為他切除了腹股溝的壹個腫瘤,因沒有進行進壹步治療,1953年秋,癌癥轉移到胃部,他只得再次入院動手術。命運的打擊能摧毀的只是弱者的意誌,而為索爾仁尼琴這個堅強的俄羅斯人帶來的卻是雙重豐收。他不僅戰勝了死神,而且以住院治療期間的見聞感受為基礎,為創作《癌病房》打基礎。

《癌癥樓》作品構思緣起於1955年,索爾仁尼琴的個人生活史和政治際遇構成了小說的題材來源,但顯然,作者的深入思考升華了小說的選題。

1957年,終於宣布索爾仁尼琴“無犯罪事實”,他被恢復名譽,解除流放。索爾仁尼琴到達妻子居住的梁贊市,在中學擔任數學、天文課教師,同時偷偷寫作。幾次面對死亡的經歷使他對死亡不再恐懼。他立誌把所見所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替千百萬蒙冤受難者建立壹座紀念碑。

索爾仁尼琴從流放地到塔什幹治病的坎坷經歷和所見所聞,構成了《癌癥樓》這部小說的基本素材。作者通過典型人物性格的扭曲,揭露和抨擊了肅反擴大化以及此前此後壹次次清洗對人心靈的損害。

《癌癥樓》寫作開始於1963年。1965年作者的居所曾被查抄,18年辛勤寫作的書稿付之東流了。索爾仁尼琴為此消沈了很久。

《癌癥樓》小說在正式的公開發表之前,索爾仁尼琴在不同的場合朗讀過文本內容,這樣構成了雖然作品沒有正式發表,但卻廣為人知故事內容的事實。1963年,《新世界》主編試圖將《癌癥樓》改名為《病人和醫生》,被作者拒絕。

1966年6月《新世界》雜誌編輯部也討論過這部書稿的第壹部的主要內容。為此書能夠順利出版,索爾仁尼琴作出姿態,還準備了備用的書名《林蔭路端的病房大樓》。但小說的刊發卻壹波三折,最終沒有發表。

1967年索爾仁尼琴開始寫作該書的第二部。與此同時,有五家出版社拒絕發表小說其中的壹章《治病的權利》。

索爾仁尼琴《癌癥樓》的創作過程中,當時的蘇聯文壇正醞釀著重大的思想解放的前奏。有關“戰爭的歷史面目”、“革命暴力與人道主義”、“歷史理想與道德的公正”的爭論體現在現當代所有大作家的寫作思考中。 1967年9月,《新世界》雜誌編輯部討論《癌癥樓》出刊,莫斯科作家協會組織作家們參加討論。與會作家們認為,“不印制《癌癥樓》是壹種恥辱。”1967年年底,英國的《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發表了長篇小說《癌癥樓》的摘要。

  • 上一篇:小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幼兒期這些做法有關~
  • 下一篇:女人適合自己做什麽小生意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