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陶淵明集的專家點評

陶淵明集的專家點評

陶詩的藝術風格平淡自然。這同東晉玄言詩人所倡導的清淡文風有壹定的聯系,但陶詩的平淡不是思想內容平淡,而是思想內容貼近生活,富於真情實感,語言平易,不假雕飾,且意境鮮明,耐人尋味,與玄言詩根 本不同。他的詩尤其註意對意象的整體把握,註意構圖的和諧統壹,因而能創造出壹種似淺而實深的意境,給讀者再創造的余地。例如前面提到的《歸園田居》其壹, 《飲酒》其五即是如此。這是壹種很高的藝術造詣。 劉勰曾稱宋初的文風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壹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 (《文心雕龍· 明詩》)。文人創作,多好錘煉個別句子,而未能從整體著眼去加以把握,結果產生“有名句而無名篇”的現 象,如謝靈運的壹些詩即是如此。陶淵明則不然,壹切都以他所要表達的意境為目標,而不以雕章麗句為能事。他寫的都是平平常常、眼見耳聞的事物,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因而用的也是平平常常的生活語言、詞 匯。例如“種豆南山下” (《歸園田居》)、“今日天氣佳” (《諸人同遊周家墓柏下》)之類。他也煉字,但目的也是為了增強表現力,豐富內涵。如“靄靄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和郭主簿》)的“貯”,“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時運》)的“翼”,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擬古》)的“扇”等等,就都是能以少總多、增強形象性的平常的字眼。從美學角度說,平淡自然本來就是壹種美,而且是壹種不易達到的美的境界,陶淵明所追求的就是這種美學境界。他的詩平淡中自有深厚,樸實中自有華采。蘇東坡稱“其詩質而實綺,臒而實腴” (《與蘇轍書》),元好問稱其“豪華落盡見真淳”(《論詩絕句》),都是這個意思。陶淵明的詩中還常常帶著壹種理趣,這與他喜歡對宇宙、社會、人生做哲學思考有關,也與魏晉玄學及玄言詩的發展影響有關。陶淵明詩中的理趣往往與景物、情感結合在壹起,因而來得不覺,且絕無說教氣。詩是以情景為主的,沒有情景的哲理詩必然淡乎寡味,令人生厭,壹些玄言詩是這樣。但壹旦理趣與情景很好地結合起來,情況就大不壹樣。它可以更好地誘導人們的理性和悟性,把人們引向深沈而高遠的境界,起到按之愈深、恢之愈廣的積極效果,這也是陶詩經得起咀嚼、詠嘆的壹個重要原因。

陶淵明還善於捕捉那些能表現自我、表現個性的景物來增強詩的內涵。詩中經常寫到孤松、秋菊、白雲、歸鳥,這些都帶有某種象征意義,象征著自己孤高傲岸、不拘世俗的品質與情懷,這是對楚辭的比興有所吸取。

陶淵明的詩有五言與四言兩種主屬體式。從五言說,他繼承了古詩十九首的傳統,特別是對阮籍的詠懷傳統有所繼承和發展。從四言說,他上繼《詩經》,下繼嵇康而又有所發展。他的四言詩像他的五言詩壹樣,以自然而有情韻為特色。王夫之稱他的《停雲》、《歸鳥》為“四言之佳唱,亦柴桑之絕調”( 《古詩評選》卷三),如從四言詩發展的歷史看,嵇康以後,淵明之作確可稱為絕調,但四言的表現力畢竟不及五言,故就陶詩的整體看,還是以五言詩的成就為高。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願窮困也不肯屈事權貴的精神在當時就已為人所稱道。蕭統《陶淵明傳》說:“時周續之入廬山事釋慧遠,彭城劉遺民亦遁匡山;淵明又不應征命,謂之潯陽三隱。”詩人顏延之所做《陶征士誄》,主要就是從他光明峻潔的人格角度來緬懷他的。陶淵明可以說為後世士大夫樹立了壹個耿介正直、孤高偉岸的人格模範,具有相當動人的示範力量。唐代詩人高適不平拜迎長官,李白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都與陶淵明精神壹脈相承。陶淵明的真率性格對士大夫也影響極大, 他那種不拘形式上的禮儀、講求真情實感的生活作風常成為後世士大夫效法的榜樣。這種真率性格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往往就是壹種豪放超邁的風格。當然,它多少也助長了士大夫的隱逸心理,把壹些人帶進逃離現實生活即所謂“獨善”的精神世界之中。

陶淵明的桃花源社會政治理想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唐末的《無能子》、南宋鄧牧的《伯牙琴》、康與之的《昨夢錄》中都曾憧憬過相類似的理想境界。《昨夢錄》中所描繪的異姓壹家,計口授地,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臬之屑皆公有均分的思想,尤與桃花源境界相似。後世文人對桃花源的性質的理解雖有不同,或以為是仙界,或以為其中“雖有父子無君臣” (王安石《桃源行》),但都把它看成壹種美好的理想境界則是***同的。歷史上很多詩人如王維、韓愈、劉禹錫、王安石、汪藻、王惲等,都曾根據他們對桃花源的理解做詩加以贊美。還有壹些美術作品也以此做題材。他們都把桃花源理想境界看成是壹種與現實社會對立或不同的社會加以憧憬,本身就具有否定黑暗現實的意義。

陶淵明的文學成就在當時沒能受到應有的重視。宋齊唯鮑照、江淹稍效其體。鐘嶸《詩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並認為他的詩具有“協左思風力”, “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等特點,但卻只把他的詩列為中品,顯然不公允。劉勰做《文心雕龍》,竟對他只字未提。他的詩受到重視,是在蕭統為他編集並做序之後,這時已是他死後八九十年了。蕭統說: “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讀淵明之文 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怯,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這個評價就比較符合實際了。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派者。唐代的王維、孟浩然及韋應物、柳宗元都是田園山水詩的優秀繼作者,世稱山水田園詩派。宋以後山水田園壹直是歷久不衰的詩歌題材。田園生活是後代許多士大夫都曾經歷或接觸過的實際生活的壹個重要方面,陶淵明的貢獻就在於他第壹次大量地發掘這壹生活素材,並在藝術上卓有成效。經過他的發掘,人們才真正認識到田園生活的確有著世俗生活所沒有的那種特殊的美感,並繼續致力於對這壹領域的開掘。

陶淵明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也是使他歷代影響不衰的重要原因。從南朝鮑照、江淹開始,歷代“擬陶”、“和陶”相沿成風。許多著名詩人都以陶淵明創造的藝術境界為追求的目標之壹。如杜甫說: “焉得詩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陸遊說: “ 我詩慕淵明, 恨不造其微。”(《讀陶詩》)又說: “ 學詩當學陶。”(《自勉》)陶詩對後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沈德潛曾說:“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壹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 王右丞(維)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閑遠, 儲太祝(光羲)有其樸實,韋左司(應物)有其沖和,柳儀曹(宗元)有其峻潔, 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說詩啐語》卷上)但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他那種平淡自然的美學追求, 後代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壹種難以企及的最高境界。明人許學夷講自己的學陶體會說: “靖節詩甚不易學, 不失之淺易, 則傷於過巧。予少時初學靖節, 終歲得百余篇, 率淺易, 無足采錄。今間壹為之, 又不免類白、蘇矣。因遂絕筆,不復為也。(《詩源辨體》卷六)唐順之概括說: “陶彭澤未嘗較聲律,雕句文, 但信手寫出, 便是宇宙間第壹等好詩。何則?其本色高也。” (《答茅鹿門知縣》)這些都可謂會心之論。

版本仍推薦中華書局1979年版,由逯欽立校註。此書將陶淵明現存詩文按詩賦散文的順序編為七卷,各本異文隨文附入,可供研究者參考;篇末另有簡要註釋,頗便初學。前有《例言》及蕭統《陶淵明集序》,後有附錄二種:《關於陶淵明》、《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對讀者皆有參考價值。此書聚作者幾十年研讀陶淵名集之功力,融入心得,是行世陶集中較好的壹種。

  • 上一篇:犬夜叉裏 玲在哪幾集裏出現的啊```
  • 下一篇:怎樣寫壹篇領導發言稿中常見文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