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大衛·科波菲爾》簡析

《大衛·科波菲爾》簡析

《大衛·科波菲爾》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的長篇代表作之壹。大衛·科波菲爾是個遺腹子,幼年時其母受騙再嫁。大衛寄養辟果提家,與辟果提的侄子女愛彌麗和海穆友愛相處。後來,其母不堪後夫的虐待,郁郁死去;10歲的大衛被繼父送去當童工,寄住密考伯先生家。深感寂寞痛苦的大衛從公司出逃,歷經艱辛,投靠姨婆貝西小姐。姨婆送他上學。大衛與威克菲爾律師的女兒艾妮斯結下深厚友誼。中學畢業後,大衛外出旅行,途遇童年同學斯提福茲;結伴造訪辟果提家。斯提福茲誘拐愛彌麗私奔外國。大衛回倫敦後在斯本羅律師事務所當見習生,後與斯本羅的女兒朵拉相愛成婚。威克菲爾律師因受手下書記員希普的欺騙而陷入困境,貝西小姐亦因希普的陰謀而破產。大衛因巧遇密考伯得悉希普罪行內幕,予以揭露,使威克菲爾和貝西小姐收回各自的財產。希普舊性不改,繼續行騙作案,終於敗露入獄。與此同時,辟果提多年奔波,找回了已淪落街頭的愛彌麗,決定帶她去澳大利亞開始新的生活。出發前夕,在壹次海難事故中,海穆為救人獻身,斯提福茲正巧也死於此次海難。大衛經過艱苦努力成了著名作家,朵拉卻不幸病逝。大衛滿懷悲痛出國旅行。艾妮斯始終和他保持聯系,她的關懷和信任幫助大衛度過了壹次次精神危機。三年後,大衛回到英國,向她傾訴衷腸,結成美滿姻緣。

小說的許多情節以狄更斯親身經歷作素材,帶有明顯的自傳性。作品以廣闊的畫面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前半葉英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嘲諷和抨擊了腐敗的學校教育,野蠻的童工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醜行和罪惡,特別是金錢勢力對人性、家庭和婚姻關系所造成的嚴重的腐蝕與破壞作用。同時也宣揚了作家的道德理想,即:人人都要從善,要正直、勤勞、充滿愛心;正直的人只要不懈地努力,終會得到報償,獲得幸福。今天看來,在階級對立的社會裏,這只不過是作家的壹種善良而脫離實際的幻想。大衛的形象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家的人生觀。他從小備嘗人生辛酸,純潔的心靈屢遭傷害;但卻在逆境中始終保持真誠、善良的品德,熱心助人,珍視友誼和愛情。他憎恨邪惡,憎惡損人利己的行為。孩提時代他就反抗繼父的野蠻體罰,成人後他又勇敢地揭發希普的罪行。他痛恨虛偽、卑劣和安逸怠惰,始終保持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成功了,他也不甘於享樂和碌碌無為。他的為人準則是: “永遠不要在任何事上卑劣;永遠不要作假;永遠不要殘忍。” “不拘做什麽,總是全心去做;不拘獻身什麽,總是完完全全地獻上,在大事和小事上,總是壹貫認真。”在大衛身上,寄托著作家的人生理想,它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損人利己、爾虞我詐、腐化墮落的醜惡現象是壹個有力的批判和否定。

小說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十分成功地運用了第壹人稱的寫法。作家巧妙地處理了這種寫法常會碰到的困難,即主人公必須對發生的每件事都得親自耳聞目睹;他把壹切並非顯然發生在敘述者身上的事都嚴格排斥,在寫大衛的成長的同時,把斯提福茲和愛彌麗、希普和密考伯間的等等次要情節非常協調自然地編織到壹起,使全書巧妙地形成壹個整體。作品情節安排之妥貼,結構之嚴整,以至狄更斯本人後來試圖抽出書中的某壹組人物和故事來加以敘述都不可能。這同作家早期作品中常見的結構松散現象成了鮮明對比。小說的另壹成就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各具特色。作品經常反復強調和多次重復某個人物的同壹句話或同壹個動作,使之成為這個人物特有的標記,給讀者留下無法忘懷的印象。

  • 上一篇:介紹
  • 下一篇:賞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