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儒勒凡爾納三部曲對後人的影響

儒勒凡爾納三部曲對後人的影響

整整100年前, 當“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J.Verne)在法國北部海岸城市亞眠(Amien)去世的時候,他已經用他的100多部小說,編織了壹系列用科學征服未來的絢麗圖景。無法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年輕的心靈曾經被這個講故事老頭的魔法點亮,與主人公們壹起去經歷那些考驗智慧、勇氣和毅力的奇異旅程。

凡爾納曾說:“亞眠人理智,性格平穩,社會氛圍融洽,且頗有文學氣息。” 正是在遷居亞眠的前後,他陸續完成了最著名的海洋科幻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和《神秘島》。

大胡子列車員的微笑有種童話般的慈祥,列車靜悄悄地穿行在雨幕中,5分鐘後就已經遠離大工業時代的巴黎,進入綿延起伏的田園。1869年,也是這樣的春天裏,凡爾納舉家北遷,由這條鐵路前往小城亞眠。

亞眠街道上的廣告牌在我眼前每30秒滾動壹次,除了流行時尚,還有“2005凡爾納年”的字樣。來自法國其他城市、英國、加拿大法語區、美國等地的凡爾納研究者和他的狂熱追隨者聚集在亞眠大學的學習中心。我心中的神聖大餐正在以壹種無法料想的方式進行——凡爾納的研究學者們填滿了長條桌間的空隙,數十張嘴發出的法語和法國腔的英語讓餐廳成了熱鬧無比的大食堂。除了學派上的論壇外,亞眠大學還是私人收藏者的大秀場。酒商Dolariccio先生所展示的葡萄酒瓶上都用凡爾納小說的封面或插圖作為標簽,這種酒該是他生前特別偏好的壹種葡萄酒吧?老先生向我擠擠眼睛:“如同凡爾納與我的關系壹樣——沒有任何關系!”

與眼下熱氣騰騰的氛圍不同,當初凡爾納離開了繁華的巴黎,來到亞眠選定的是壹處離海不遠的寧靜居所。“亞眠人理智,性格平穩,社會氛圍融洽,且頗有文學氣息。”他曾說, “這裏離巴黎不遠,受其影響,卻無折磨人的嘈雜喧鬧。”正是在遷居亞眠的前後,他陸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和《神秘島》。

“海洋便是壹切。” 對海洋的感受,凡爾納曾借著尼摩船長的口吻這樣說, “在海洋上,人們決不會感到孤寂,因為無論在哪壹方面,他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動。海洋不屬於專制君主,在那裏,我獨來獨往,無拘無束。在那裏我是完全自由的。”

凡爾納讓堅毅又勇敢的尼摩船長駕駛著他的 “鸚鵡螺號”,在《海底兩萬裏》中縱橫馳騁,而他自己則陸續買下過三艘船,“我愛上了這釘子和木板的集合體,就像20歲的小夥子狂戀著他的情人。”他用兒子和海峽之神的名字命名它們——聖米歇爾1號、2號和3 號。曾經,凡爾納就這樣身穿漁民的服裝,親自駕駛著他的聖米歇爾號。船員是兩個老水手:亞力山大·勒隆和阿爾佛德雷·貝洛,他們都是頗有經驗的深海水手,會講很多海洋的故事。凡爾納還曾經和弟弟保羅乘坐“大東方號”經愛爾蘭的科克遠行到了美國紐約。水手的故事和他自己的航海經歷,為他創作海洋探險題材的小說積累了大量素材,更激發了他探索海洋奧秘的渴望。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封面

1969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以後,有人把這次科學探索與在100年前凡爾納寫成的科學幻想小說《從地球到月球》進行了對比,發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

我們在這個春天裏造訪亞眠的海岸,在溫和的氣息中,有時也夾雜著壹些陰郁,就像它攜帶淤泥的浪濤所呈現出的鉛灰色。可以肯定的是,法國北方地區的大海所透露出的敵意,非但沒使凡爾納掃興,反而喚起他內心的深沈回響,他的幻想甚至把他帶到與北冰洋,和神秘的冰川相接。1875年,他給他的書商——尤其喜歡地中海沿岸陽光明媚的迷人景致的赫澤爾——寫信說,“我喜歡多霧景色中,那種染有悲傷色彩的柔和。”

在他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裏,“海洋”是讓孩子們的父親罹難、並在他們尋找父親時使他們陷於危險之中的傳統敵人。而在《海底兩萬裏》中,海洋又是獲得能源與自由力量的源泉,壹個無比慷慨的施主。在《大臣號》中,凡爾納又把海洋描繪成壹個使死裏逃生者互相殘殺、同類相斥的冷酷之地。直至在《海洋的入侵》壹書中,海水湧進北非沙漠,凡爾納依然充滿著對海洋愛恨交集的認知與情感。

“我用大海發電,供給鸚鵡螺號熱和光,使它能夠航行。總而言之,電給它生命。”尼摩船長這樣解釋潛艇的動力來源。凡爾納不是撫摸水晶球的預言家,而是壹位使用公式推導未來的人。“我壹上來就摘錄了所有使我感興趣的或可能對我寫書有用的東西......我每天從頭至尾閱讀15份不同的報紙......發現什麽有用的東西,就摘錄下來......到現在為止,我手中至少有20000條摘錄還沒有用上,可能會在今後的寫作中派上用場。”

對自然要素的充分了解,加上對19世紀所掌握的科學現實的遵循,凡爾納的作品充滿了紮實的想象:《氣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維多利亞號氣球在空中翺翔;兩部月亮小說中的炮彈飛脫而去;《地心遊記》的主人公向地球內部探索;《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極地火山在地心火的推動下噴發......壹些科學預言在隨後的100年間相繼實現:現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幾乎與他的描述完全相同;將人類送上月亮的宇宙大炮則是運載火箭的雛形;人造飛行器則是現代宇宙飛船的前身。

1969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以後,有人把這次科學探索與在100年前凡爾納寫成的科學幻想小說《從地球到月球》進行了對比,發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阿波羅飛船有三名宇航員,凡爾納小說中乘炮彈上天的也是三個人;阿波羅飛船的航速是35533英尺/秒,而凡爾納小說中的巨船航速在36000英尺/秒;阿波羅飛船登月用了103小時30分,而凡爾納的炮彈到月球用了97小時13分20秒,僅僅相差6小時;小說主人公乘坐壹枚巨型炮彈,被從美國的佛羅裏達州發射出去,而美國宇航局的航天飛機也正是從佛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升空——研究者們相信,這不是巧合,因為經過驗證,赤道是最理想的飛行器發射場地,使得飛行器以最快速度擺脫引力,歐洲宇航局選擇的發射地點也因此選擇了圭亞納。

《海底兩萬裏》封面

在南特港口,來自東方的華麗布匹,伴隨著奇怪口音的水手和漂洋過海的奇聞逸事,成為凡爾納童年時光的主要畫面。而他對大海的情愫也許可以從壹次兒時的冒險經驗找出源頭。

“凡爾納的童年就在這裏度過”,法國南特的導遊布裏奇特(Briggette)指著馬路旁的壹幢普通的三層小樓說,“那時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水,是盧瓦爾河的壹條支流。” 1834年,6歲的凡爾納就曾經趴在窗口,看著河道裏往來的船只緩緩駛過。我的頭發被徐徐駛過身後的電車吹動―tramway已經成為這個不大的海港城市極其方便快速的路上清潔能源交通工具。

作為法國西部的主要港口,南特憑借塞夫勒河、埃爾德勒河和盧瓦爾河,成為重要的海上樞紐。港口貿易在中世紀出現,於18世紀達到頂峰。船主們用產自南特的粗加工產品在西非交換奴隸,之後前往西印度群島,再用那裏的糖、雪茄、咖啡、棉花和可可等熱帶作物裝滿船艙。在南特港口,來自東方的華麗布匹,散發著神秘味道的香料,伴隨著奇怪口音的水手和漂洋過海的奇聞逸事,成為那個男孩童年時光的主要畫面。而他對大海的情愫也許可以從壹次兒時的冒險經驗找出源頭。

上小學的凡爾納曾經逃課,獨自登上了壹艘三桅船,當時船上值班的守衛跑到附近的小酒館喝酒去了。他在船上從上到下閑逛了壹遍,還轉了轉舵,感覺船馬上就要離開碼頭,纜繩即將松開,船帆也將扯上桅桿,將由他這個8歲的舵手來駕船出大海!他如此大膽而冒險地登上遠航大船,自然遭到嚴厲的訓斥,但這場逃課卻被家裏人的想像誇大成了離家出走。於是在壹部影響深遠的傳記裏,作者提到11歲的凡爾納曾企圖登上壹艘前往印度的貨船,為的是給自己的初戀卡羅利娜表姐弄上壹件可心的玩意兒。這場心血來潮的冒險未能實現,他被心急如焚的父母找到,遭到了相當程度的體罰,導致他“躺在床上下定決心今後‘只在幻想中旅行'”。

“那時,我們只有大型商業帆船。它們給我帶來多少回憶啊!我在想象中攀著船桅的側支索,爬上桅樓,緊緊抱住桅冠!我是多麽想從晃動著的搭在碼頭和船舷之間的跳板上走過去!”凡爾納在《童年的回憶》中這樣描寫對南特的記憶。那裏是對所有外來者開放胸懷的自由港,培養了凡爾納對自由、音樂和大海狂熱的情感。

隨布裏奇特穿行在地勢起伏的城區,我們仍不時交匯到盧瓦爾河和她的支流,似乎能聞到幾十公裏外海水的腥氣。近幾十年來,現代運輸方式的興起逐漸削弱了貿易港口的地位,盧瓦爾河渾綠色水路上的蕭索景象和歷史的輝煌形成巨大反差,南特無法繼續以曾經的金字招牌自豪。這座浮城因逐漸脫離了水脈而幹燥起來,昔日壹座島嶼上的造船廠於20世紀90年代正式關閉,多情的法蘭西人保留了壹座漆成明黃色的吊車,作為對壹個逝去時代的回憶。

城區緊湊密實,街道兩邊商店鱗次櫛比,從親切溫馨的巧克力作坊到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搶占黃金位置的國際品牌應有盡有,前來赴復活節盛宴的遠近遊客仿佛上溯的鮭魚般遊動在城市的縫隙。第二天,這裏將變成空城――熱愛自由與閑適的法國人將享受無比舒適的賴床時光。旅遊成為21世紀南特自謀生路的第二塊招牌,而文學大師自然成為南特驕傲的資本。

《環遊地球80天》封面

凡爾納的塑像旁永遠離不開津津有味捧著書本閱讀的孩子的造型。但是,從青澀愛情首次萌動,到病榻上因肉體痛苦對嗎啡的依賴,凡爾納的壹生更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壹面。

凡爾納資料館的鐵門層層打開,檔案室裏保存著那位文學大師生前的各種手稿,負責人Marcetteau女士毫不吝嗇地為我們展示令他們引以為豪的大師的生命片斷,從青澀愛情首次萌動後的詩興大發,到病榻上因肉體痛苦對嗎啡的依賴激發的由衷歌頌,凡爾納的壹生更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壹面。

長期飽受食欲過旺癥的困擾,凡爾納的飲食習慣讓常人看來十分驚人。他的椅子腿被鋸短,使臉同盤子壹樣高度,吃起飯來狼吞虎咽,使家人壹個個目瞪口呆。甚至有壹次將為客人準備的整只烤羊腿提前吃得精光。他對盤子裏的任何食物都不拒絕,這讓他的奧諾裏娜深感頭疼,因為無論食物是否經過精心烹飪,都會被同樣的速度吞食。除此之外,自大學起他就開始受到面部神經麻痹的折。1855年,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癥狀:“只要我不張嘴,不閉眼,不用鼻子吸氣,不皺眉頭,別人什麽也看不出來。”

凡爾納的塑像旁永遠離不開津津有味捧著書本閱讀的孩子的造型。在1886年設計的壹幅出版社宣傳海報上,壹群精力旺盛的男孩兒正在攀爬壹棵大樹,其中壹個舉著壹本書,上面印著J.Verne(儒勒·凡爾納);也許這些“奇異旅行”系列的書過於厚重,籬笆墻外的小女孩兒們不得不把書架在腿上。在凡爾納盡力為廣大“兒童讀者”制造閱讀的樂趣的時候,他與兒子的關系卻相當不融洽。這在很大程度上由於母親的嬌慣和父親的縱容。壹天他被兒子的哭鬧吵得不耐煩,走出房間問道:“他到底要什麽?”“他要吊燈!”“拿給他,叫他給我安靜!”米歇爾長到16歲,凡爾納不得不把他送上壹艘開往印度的三桅船,作為壹種“父親的懲罰”。1878年,米歇爾在印度加爾各達給父親寫了壹封令他痛苦的信:“我根本不認為出海可以讓人體會到對大海這種‘無窮恐怖'、‘無盡憂慮'的激情。我言之有理!就該這樣說!......航行了10個月,我從未感受到大海之美。它安靜時令我討厭,因為船也不再前進;它發怒時又令我害怕;水、水、水,永遠只會讓我覺得極其單調乏味。”

也許只有凡爾納看到後人如何為他和他的作品瘋狂,才能夠稍稍緩解父子矛盾給他帶來的巨大痛苦。

從南特的河岸咖啡館到繁華地區的天主教堂,從河心島到造船廠,凡爾納的腳步曾經遍布這裏。腳下規整的石路無言地承受了數個世紀的重量,現在正演奏著最復雜的樂章。在這座凡爾納曾經生活近20年的城市,許多當地的孩子從我們身邊無意地經過,他們的臉上泛著海濱與陽光帶來的健康的紅色,那些懵懂而青春的身影,誰知道,將如何踏上各自人生的遠征。

《氣球上的五星期》封面

某只大手拋出灌了鉛的色子,讓凡爾納在巴黎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相遇了。大仲馬為凡爾納稚嫩的戲劇創作給予了紮實的批評。而命運的轉機來自遇見探險家雅克·阿拉戈。

巴黎就這樣傲慢地仰臥在歐洲大陸的風水寶地,在我眼中,巴黎的春天並沒有想象中宜人,壹個珍貴的晴天過後,厚厚的烏雲再次匯聚到城市上空,就像158年前,它漫不經心地迎接著那些無法抗拒誘惑的朝聖者。1847年,19歲的凡爾納從家鄉前往巴黎學習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在法律事務所打工的同時,他開始嘗試撰寫劇本。隨後,某只大手拋出灌了鉛的色子,讓凡爾納在巴黎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相遇了。

在埃菲爾鐵塔下,有壹塊不大的招牌“凡爾納餐廳”。據說凡爾納餐廳的招牌菜“南特炒雞蛋”見證了凡爾納與大仲馬的相識。在法國,這個版本被多次轉用:童心未泯的凡爾納在壹次晚會上意欲早退,沿著樓梯扶手滑下卻撞到位胖紳士,道歉之後他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胖紳士答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搖頭說巴黎可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就是南特人並且恰好拿手。胖紳士聽後邀請他登門獻藝,這位胖紳士就是大仲馬。他們之間建立了親密的關系,而且這位大師對這位學生很感興趣。他閱讀凡爾納交給他的所有劇本,並把其中壹個劇本留下了。

借大仲馬的壹番好意,《折斷的麥稈》於1850年在巴黎大劇院上演並受到熱烈的歡迎。這出獨幕喜劇塑造了壹個風騷女人和壹個吃醋丈夫的形象。這位丈夫拒絕把他妻子喜歡的壹條項鏈送給她。兩人同意采取當時非常流行的打賭方式:“壹根麥稈被折斷了”,從這時候起,誰要是接受對方的任何壹件物品便算輸。兩人挖空心思,彼此都想使對方來個措手不及。後來丈夫出門,妻子招來了從前的壹位求愛者。侍女把他藏在壁櫥裏,丈夫亦有所懷疑,便向待女要壁櫥的鑰匙;丈夫得到了鑰匙,但打賭輸掉了,不得不獻出項鏈。

前前後後,凡爾納像壹個真正的文學家那樣創作了大量正經八板的劇本:包括五幕詩體悲劇《亞歷山大六世》、五幕詩體悲劇《火藥商的陰謀》、獨幕詩體喜劇《列奧納多·達·芬奇》,甚至歌劇劇本《壹千零壹夜》。但是它們都沒有給他帶來希望中的榮耀和財富。自從他潛心文學創作以來,“凡爾納律師”已經從巴黎的法律事務所消失了,他經常需要南特老家的接濟。《折斷的麥稈》壹***演出了12場,凡爾納拿到手的卻只有15法郎(他在巴黎最拮據的日子也需要壹個月150法郎)。

大仲馬為凡爾納稚嫩的戲劇創作給予了紮實的批評。凡爾納的生活卻並沒有明顯改善的兆頭,他還必須勒緊腰帶,熬下去。而命運的轉機來自凡爾納遇見探險家雅克·阿拉戈(Jacques Arago)。

阿拉戈是個上了年紀的探險家,他性情古怪而熱情,他“從中國北部至南極航行於太平洋兩端和合恩角”的經歷對於熱情好學的青年實在富於吸引力。可以肯定,凡爾納爭取到了這樣壹個人的友誼,必然受其深刻影響。在阿拉戈家裏,他經常遇到其他壹些探險家、地理學家和科學家。

凡爾納是個經常逛巴黎林蔭大道的人,但他已被帶到離林蔭道非常遙遠的地方。在跟這位偉大的旅行家的接觸中,他重新撩起孩提時代的幻想,而且重新見到了靠泊在費多島四周的大船。阿拉戈的敘述使他對地理發生了興趣,但作為壹個熟悉本國歷史的法國人,凡爾納對地理的了解確實不多,所有這些遙遠的國土只是在他孩童的幻想中出現過,這些幻想如同片片雲霧,在從南特啟航開往神秘彼岸的大帆船的船頭上盤纏繚繞。

《神秘島》封面

1863年,凡爾納在《20世紀之巴黎》中這樣描寫巴黎夜景:“壹座沒有很大實用價值的燈塔刺向夜空,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26年之後,在距小說中描述的位置不遠的地方,埃菲爾鐵塔建成!

地理學似乎是這個年輕人開始認真鉆研的第壹門學問,世間萬物的相互關聯讓他視野開闊。在這個時期,凡爾納的人生在不知不覺地悄悄轉折,而且這種轉折開始把他引向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

中篇小說《墨西哥海軍的首批艦隊》是壹篇名副其實的“試筆之作”,小說的開頭使用了凡爾納後來經常使用的方法,壹下子便讓讀者與大海接觸:“1825年10月18日,西班牙多層甲板戰艦亞洲號和八炮雙桅橫帆帆船毅力號,在瓜熱昂島釋放了其中1位馬裏安女人......”

我們在《壹座漂浮的城市》的開頭幾行,又遇到了這種回憶大海氣氛的方法。“1867年3月18日,我到達利物浦,‘大東方號'正待拔錨啟航......”在《壹位15歲的船長》裏,他使用了同樣的手法,“1873年2月2日,雙桅縱帆帆船旅行者號航行至南緯43°57'......”而《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從第壹行起,作者就開門見山地創造了壹次神秘的海上冒險的氣氛:“明天落潮時分,以K.Z為船長、理查德·尚東為大副的先鋒號雙桅橫帆帆船將從新太子碼頭啟旋,開往壹個陌生的地方。”

在《墨西哥海軍的首批艦隊》中,我們已經感覺到作者對資料的重視,對火山現象、暴風雨和暴風雪的描寫所具有的魅力,活潑生動的對話、巧妙的布局藝術以及便於直接接觸的那種簡單明了的風格。然而,只是在過了幾年之後,這些素質才得以肯定,並被壹位獨具慧眼的出版商所覺察。他購買了凡爾納的《氣球上的五星期》——英勇無畏的探險家費爾久遜博士,在倫敦皇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下,乘坐氣球飛越非洲的故事——於1863年以單行本出版。這部作品在成年人和兒童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歡迎。

這位比凡爾納大14歲的出版商叫儒勒·赫澤爾——另壹位儒勒——他發覺,凡爾納是實現自己計劃的合適人選,而他壹直在試圖發掘那種能將科學與文學結合在壹起的才華。壹份合同簽訂了,年輕的儒勒答應每年向年長的儒勒提供三卷作品,而老儒勒則以每卷1925法郎的價格獲得這些作品的全部所有權。稿費並不算高,但年輕的儒勒只看到壹點,那就是:他每月將有500法郎收入,而且他將可以靠筆桿子維持生活啦!

也許當時還沒有人知道,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對未知和自由充滿向往的年輕人將在作品中預言百年後人類對月球的拜訪、核動力潛水艇在海底稱霸、以及乘坐“子彈列車”享受往返法國各個城市之間的舒適旅行——今天,法國TGV高速列車可以用2小時連接巴黎和南特這兩個相距近400公裏的城市。凡爾納的許多奇思妙想,都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

1863年,凡爾納在《20世紀之巴黎》中這樣描寫100年後的巴黎夜景:“壹座沒有很大實用價值的燈塔刺向夜空,高達5000法尺(約合150米),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26年之後,在距小說中描述的位置不遠的地方,埃菲爾鐵塔——這座300米(現高315米)的巨型鐵塔建成!書中還提到以汽油為動力的自行車、計算器、傳真機,甚至是互聯網。這部手稿在1994年才被發現出版,否則巴黎那座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也許將以另壹個名字命名。

巴黎的夜色絢爛開放,盛著它每壹朵迷人的記憶和夢想。當我們慕名來到著名的巴黎歌劇院,它剛被重新用金粉裝飾過,大門緊閉,壹場精彩的戲劇演出正在醞釀之中,命運正等待年輕的凡爾納親手開啟那扇未來之門。

  • 上一篇:七夕手抄報好看又好看。
  • 下一篇:物質鬥爭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