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走進綏德

走進綏德

綏德地處陜西北部,榆林地區東南部,位於陜北兩條母親河無定河、大理河的交匯之地,隔黃河與山西呂梁相望,素有“天下名州”、“秦漢名邦”、“西北旱碼頭”之美譽。站在綏德縣城大理河石橋上,壹擡頭就可以看見“天下名州”這四個碾盤大的隸字。它從清代道光年起就立在橫崖斷壁上,已經立了約壹個半世紀。

? 山環水匝古綏州,壹片晴光碧樹秋。綏德城池蜿蜒於疏屬山、嵯峨山、雕陰山等山峁之間。史誌記載,綏德“山勢由南而北,水流則由北而南”,因此整座城“山繞孤城水繞山,洞門開傍兩溪灣”。綏德縣歷史文化悠久,“綏民以德”更是本縣的精神靈魂,壹輩輩、壹代代壹直傳承著“以綏為系,以德為先”的優良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又是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壹,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極為豐富。

歷史上秦太子扶蘇、大將蒙恬,漢代名將李廣曾率部駐守,著名的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漢武巡邊都從這裏經過,是抗金名將韓世忠的故鄉。1924年在綏德師範建立陜北地區最早黨團組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抗日軍政大學、警備區和359旅司令部先後駐綏。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綏德戰鬥生活,眾多革命前輩先後在綏任職工作。民國時期和上世紀50年代前,曾是行政專員公署所在地,在陜北政治、經濟、軍事、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是革命老區、秧歌之鄉、嗩吶之鄉、剪紙之鄉和石雕之鄉。

綏德鐘靈毓秀,人文薈萃,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出土的文物絢麗多彩,有舉世罕見的商周青銅器,國家珍奇瑰寶東漢畫像石,造型別致的陶、骨、銅器,形象逼真的石雕造型,還有極具特色的黃土高原景觀,郝家橋,革命歷史博物館,雙水村更是遠近聞名。壹句名言“米脂婆姨綏德漢”、壹首民歌《三十裏鋪》、壹部秧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壹部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更是聞名中外。

陜北民歌的不朽之作《三十裏鋪》,是誕生於綏德民間的愛情歌曲,在陜北的溝溝峁峁間傳唱,成為陜北民歌最經典的曲目之壹。陜北廣袤貧瘠,歷來戰火紛爭不斷,造就了陜北人極強的生存意識和生死相隨的犧牲精神,民歌往往出奇大膽,動人心弦。以信天遊為主要代表的陜北民歌,不受格律束縛,隨時隨地即興而唱,曲風高亢嘹亮,自由奔放。淒然悲壯、無限拖長的高音如沙漠壹般遼闊,大起大落、沈郁頓挫的旋律如陜北高原的萬千褶皺。千百年的流傳中,山、溝、草、沙、騾子、腳夫等黃土高原常見的人、物、事,是陜北民歌的經典符號,其中綏德民歌頗具代表性。攔羊嗓子回牛聲,野調哼出天籟音。綏德民歌多是群眾在耕地、趕路、放牧等各種生活場景裏觸景生情,即興編唱的;歌詞創作多用賦比興、排比、誇張等手法直抒胸臆,還常用大量古老而又原汁原味的陜北方言疊字、重詞如毛眼眼、俊臉臉、白牙牙、巧手手、藍格英英、紅格艷艷、白格生生、綠格爭爭等,與曲調結合後,更顯動聽、俏麗、情濃意切。陜北民歌善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或許正是《詩經》的延續。

? 綏德縣素有“石雕之鄉”的美稱,石獅隨處可見,巳成為當地壹種符號。在綏德有千獅橋,天下第壹石牌樓,天下永樂大道石版畫,天下第壹獅等石雕。綏德石雕藝術是綏德漢情感的壹種宣泄,同時也是綏德男人的壹種藝術。它凝結著綏德男人的直率、淳樸、頑強拼搏的精神,從古至今,綏德的石雕工匠們大膽隨意的想法以及自然嫻熟的雕刻藝術,雕刻出了綏德男人的五彩斑斕的情感世界。“石魂廣場”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石雕建築,也是陜北黃土文化的門戶。在陜西綏德縣城石魂廣場內,有壹對巨型石雕獅,兩座石獅高達19.5米,直徑11米,看上去氣勢磅礴。這對石雕獅是近年來陜北最大石雕作品,僅獅子口就能容納十多個人。石獅子高大威猛,被稱為“天下第壹石獅”。綏德石獅,以當地石頭為建造材料,形成了氣勢恢宏的石獅陣容,體現了陜北綏德縣獨特的地域性和唯壹性,以唐宋石獅風格為主。

? 綏德古城悠遠的歷史、厚重的文化使其聲譽遠播,摩崖石刻的題詞者兼涉古今,既有古代帝王將相、官員,也有革命領袖、黨政軍高級領導以及作家、書法家、藝術家和各界名人。綏德“秦時明月漢時關”摩崖石刻景觀以普通的石壁,加以巧妙利用後卻成了壹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提升了綏德的文化品位,還可以作為文化景觀供人欣賞。

  • 上一篇:楊麗萍為了舞臺效果更逼真,衣服都是畫的,鏡頭拉近驚掉下巴,有多恐怖?
  • 下一篇:用flash做四字成語故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