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名人犯錯的事例

名人犯錯的事例

1、列寧

列寧八歲那年,有壹次母親帶著他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

活潑好動的小列寧壹不留神,把姑娘家的壹只花瓶打碎了。

但是,誰也沒有看見。

後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

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

” 而小列寧因為在生人家裏害怕,怕說出實話會會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親看他的表情,已經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

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裏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

?

於是,小列寧的媽媽就想:應該怎能樣對待孩子撒謊這件事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這件事,並且處罰他。

但是列寧的媽媽沒有這麽做。

她認為,重要的是教育兒子犯錯誤後要勇於承認錯誤,做壹個誠實的好孩子,而不是責備他。

於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壹直沒有提起這件事。

而是給兒子講各種各樣的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

從那以後,列寧的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著他。

有壹天,在小列寧臨睡前,媽媽又像往常壹樣,壹邊撫摩著他的頭,壹邊給他講故事。

不料小列寧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阿尼亞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

其實是 *** 的。

”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說:“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壹定會原諒妳的。

” 於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2、周處

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好爭鬥,被鄉親們認為壹大禍害。

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壹起侵害百姓。

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只剩下壹個。

周處立即殺死了白額虎,又下河斬殺蛟龍。

蛟龍在水裏有時浮起、有時沈沒,周處與蛟龍壹起浮沈了幾十裏遠。

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互相慶祝。

周處最終殺死了蛟龍上了岸。

他聽說鄉裏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壹大禍害。

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

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提高修養。

可又擔心自己年歲太大,最終不會有什麽成就。

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聖賢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妳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

並且人就害怕立不下誌向,只要能立誌,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顯露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最終成為壹名忠臣。

3、孔子

壹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貢和顏淵到海州遊覽。

登山時孔子感到又熱又渴,他讓顏淵下山去舀海水來喝。

顏淵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聽得身後有人在笑。

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回頭壹看,是個漁家孩子,於是就問他笑什麽。

那個孩子說:“海水又鹹,又澀,不能喝。

”說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遞給了孔子。

後下雨,孔子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兩句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孔子的三個弟子都齊聲贊揚孔子的詩做得好,那孩子卻持反對態度。

他對孔子說:“千層浪、萬點坑,妳有沒有數過?”孔子心服口服地對孩子的反詰表示贊同。

孔子在當時已是名揚天下的賢人,但是,在壹個孩子面前,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並勇於承認。

4、晏子

晏子到晉國的時候,看見壹個穿得非常破爛的人在路旁休息,晏子從外表感覺他像壹位很有才華的人,於是派人前去問道:“先生是幹什麽的?”對方回答道:“我是越石父。”

晏子聽說是越石父,就問他:“為什麽搞到這個地步?”越石父說:“我在中牟給別人當仆人。

”晏子問:“妳為什麽要給人當仆人?”

越石父說:“還不是為了度過困境!”晏子又問:“妳當仆人有幾年了?”越石父說:“大概有三年了!”晏子接著問道:“可以贖身嗎?”越石父說:“可以。”

晏子立即把壹匹駕車的良馬解下來,贖回越石父,並把他帶到齊國。

晏子回家的時候,對越石父連個招呼也沒打,就走了。

越石父非常生氣,要求與晏子斷絕來往。

晏子派人去告訴他說:“我並沒有與先生交往,妳當奴仆時我看妳可憐,所以才把妳贖回來,妳應該知足才對,先生為什麽如此絕情呢?”

越石父說:“有句話說,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

我為人奴仆三年,沒有人能了解我。

當您把我贖回來的時候,我以為遇到知己了。

上車的時候,您不打招呼,我想您大概是忘記了。

現在回到齊國,您又不辭而別,這和雇我當仆人的有何區別呢?我還不如繼續去當我的仆人!”晏子聽到越石父的這番話後,趕快去見他,說:“前兩天只見到先生的相貌。

今天才了解先生的才氣!有句話說,君子不會因小誤會而絕情,您給我壹個改過的機會吧!”於是晏子馬上設宴,以尊貴的朋友之禮招待他。

越石父說:“您這樣做,我反而愧不敢當。”

5、愛因斯坦

1917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恒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

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也就是說宇宙要麽膨脹,要麽收縮。

由於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

為求得壹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壹個“宇宙項”。

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

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裏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壹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壹解。

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

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雲的觀測,發現遠距恒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

離地球越遠的恒星光譜線紅移越大。

這說明恒星在遠離地球而去。

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裏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

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壹生中最大的錯事”,並收回了對弗裏德曼等人的批評。

後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

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壹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壹般是正確的。

”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這次失誤。

  • 上一篇:溫州亞運會文章材料
  • 下一篇:關於日本核輻射引發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