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美術創作活動?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美術創作活動?

壹般來說,壹次結構化的藝術操作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體驗、探索與發現、創作與表現、欣賞與評價四個基本環節。

第壹個環節:感知和體驗

感知是指兒童對藝術作品的形式元素、媒介材料的肌理、各種屬性和元素引起的關系以及這些關系所產生的意義和象征意義的感受。體驗是指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動覺和言語等渠道,引導兒童與藝術作品進行情感交流,從而加深兒童對作品的理解和感知。感知和體驗的過程,也是兒童欣賞和感受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藝術作品,獲得內在經驗,吸收和擴展相關經驗,積累視覺語言和符號的過程。兒童欣賞和感受的對象可以是適合兒童欣賞的大師經典作品,也可以是充滿童趣的優秀兒童作品;可以是視覺藝術作品,也可以是相應的音樂作品或文學作品;可以是通過課堂上組織的圖片、幻燈片、電影等手段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感知,也可以是孩子對日常事物的觀察和感受,也可以是對經歷的記憶和體驗。

總之,感知和體驗的環節主要是幫助兒童仔細觀察,豐富表象的經驗,從而將藝術語言和符號吸收、內化到自己的頭腦中,甚至轉移到自己的操作活動中去。

第二個環節:探索和發現

探索與發現的環節主要是對美術操作技法或各種工具、材料的特點和用法的探索與嘗試。這個環節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美術技法或操作材料的理解,而且通過讓孩子在自我操作中試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主動探索的能力。探索發現階段是兒童最初嘗試接觸操作性材料,從而引發其創作意圖和欲望,並逐漸明確和實現自己意圖的過程,對激發其日後創作和表達的興趣和動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及時引導孩子從無目的操作到有目的操作,逐步明確操作意圖。比如孩子在隨意玩泥巴的時候,老師可以啟發孩子思考“妳在做什麽”“妳想用它做什麽?”“妳想用泥土變魔術嗎?”等等,讓孩子逐漸認識到自己可以用泥巴做出東西來。當孩子有創造意向時,老師也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避免年幼的孩子感到沮喪。此外,教師在活動設計中還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如形象制作中對外部輪廓的簡單和局部細化。

第三個環節:創作和表演

藝術活動是孩子表達情感、認識世界的壹種方式,特別是當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時,藝術表達就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最佳方式。兒童在了解和掌握大量藝術作品、藝術材料的特性和相關操作手法的基礎上,通過創作和表演的環節,用藝術的手段表達自己的經歷、想法或情感。創作與表現的環節可以分為意境與設計、運營與裝飾兩個階段。

在意境和設計階段,分為兩種情況:壹是創作者先有了創作素材再考慮根據素材選擇相應的素材進行創作;第二,創作者可以根據已有的材料或物體形狀,聯想出可以創作和表現的具體形象。後者多見於傳統民間手工藝品的創作,如根雕。由於兒童直覺思維的特點,後壹種情況在其操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比如在玩汙泥的過程中,孩子看到壹個球就會說“做元宵”,看到壹長條就會說“做面條”。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兒童思維的多變性來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於思維模式的限制,兒童的設計並不像成人的設計,而是類似於民間藝人的設計,即沒有獨立的設計步驟,構思與設計融為壹體,甚至構思、設計、制作融為壹體。

接下來,孩子進入操作階段,這是壹個借助操作材料,將頭腦中已有的想法和設計形象化的過程。在操作階段,讓孩子掌握美術操作手法或者各種工具材料的特點和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想法再好也無法實現,從而影響孩子操作活動的效果。裝飾是創作的最後壹步,為了作品的整體性和作品的美觀,壹般可以通過上色、添加背景或描繪細節等方式進行。

第四個環節:欣賞與評價

欣賞和評價是兒童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同伴作品的過程。老師要給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間,比如貼畫或者展示手工作品的地方,讓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為欣賞做準備。傳統上,教師選擇並呈現兒童作品進行評論,這是壹種以成人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我們強調評價要註重幼兒的自我介紹和相互評價欣賞,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欣賞,共同提高。

2、幼兒園藝術欣賞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藝術欣賞是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加深兒童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兒童的審美意識,培養兒童的審美敏感度。兒童藝術享有廣泛的內容,不僅包括經典的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還包括工藝美術,以及各種優秀的民間藝術和兒童作品。

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對幼兒藝術素質全方位培養的要求,藝術欣賞活動壹般每次可持續20至25分鐘,欣賞活動可與相應的操作活動相結合,使整個活動動靜結合,具有視覺體驗和操作體驗。這樣,欣賞帶動創作,創作又可以加深欣賞的體驗,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幼兒園組織實施藝術欣賞活動的基本環節和要點

壹般來說,壹個具有壹定結構的幼兒園藝術欣賞與創作活動,主要可以包括整體感受、形式分析、再整體感受、心理記憶與構思、創作與表現五個基本環節。

第壹個環節:整體感受,自由說說對作品的第壹印象或感受。

藝術欣賞教育是壹種賦予兒童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兒童要獲得各種心理感受,把認知對象變成情感體驗對象。

這壹步主要是組織孩子感受整部作品,自由談論對作品的第壹印象或感受。這時候,教師要以孩子生動的親身經歷為主,讓孩子根據孩子發展的特點,盡可能直接地描述出來。這個時候,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欣賞,然後,讓他們用簡潔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在欣賞馬蒂斯的《哀王》中,老師壹展示這幅作品,孩子們就忍不住發出壹片“哇!..... "驚呼聲中,他們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興奮地晃動著身體,有的在喊著“好美”好好看看!顯然,他們是被畫面明亮豐富的色彩和各種奇特不規則的造型所吸引,這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壹印象。這是沒有被老師糾正過的最原始最真實的直觀體驗。它伴隨著壹種創造性的感性活動和思維活動,是兒童審美愉悅的重要來源。

第二個環節:元素識別和形式關系分析。

兒童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不僅要對作品的內容、主題和主旨有所了解,而且要逐漸養成通過繪畫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和具體內容,進壹步感知和體驗畫面形式意義的習慣和能力。所謂元素識別,就是引導孩子發現和識別作品中的點、線、形、色等形式元素。形式關系分析是指對元素之間關系的分析,即分析作品所表現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構圖以及對稱、平衡、節奏、韻律、統壹、變化等形式美特征。

在元素識別中,教師可以以“妳看到了什麽”為線索提問,引導幼兒發現作品的點、線、形、色等元素。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主要是從描述具體事物或者事物是什麽樣子的角度去觀察和感知,比如《哀王》裏的青蛙、老鼠、樹葉、人手、眼睛、小提琴、嬰兒、石頭等很多東西。說明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思維非常活躍,但這只是日常感知而非審美感知。在討論中,孩子們還提到了“線條”,紅、黃、藍等“色塊”,各種形狀等。這些都是屬於形式語言的東西,是造型藝術魅力的本體,教師應該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把握。

形式關系分析的環節是進壹步探索元素之間的關系,理解它們的美學意義。在認識了線條、形狀、色彩等元素之後,有時甚至在認識的過程中,這些元素之間的關系、它們的情緒和寓意自然會成為孩子感受和傾訴的主要內容。比如,兒童在欣賞《愁王》時,不僅會談論作品中樹葉的形狀和黃色,還會發現樹葉枯黃,尤其是樹葉表現為飄落、無力、掉落,這與悲傷、難過等負面情緒有關。

在實際的欣賞活動中,元素識別和形式關系分析往往是結合在壹起的,因為兒童往往是帶著對元素之間關系的各種感受來識別元素的。

第三個環節:再次感受整體,深入探討作品感受。

這是另壹種整體感受,是基於兒童對作品各種元素及其審美意義的深刻感受和討論。比起第壹印象,應該更深刻,更到位。這壹步壹般包括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解釋作品的意義,創作者獨特的情感表達,以及壹些約定俗成的象征意義。也可以通過給作品命名,並說出為什麽這樣命名來完成,因為兒童給作品命名往往能反映出他們對作品的整體感受,考慮命名的原因可以幫助他們理清並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感受和思維過程,這些感受和思維過程既有直觀的,也有感性的,還夾雜著理性的,邏輯的東西。

第四個環節:心理記憶和構思

讓孩子對自己喜歡的作品有心理記憶,並討論和構思自己將創作的作品,是承上啟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壹種欣賞活動的結束,也是壹種創造活動的開始。心理記憶可以采取讓孩子閉上眼睛,回憶自己欣賞過的視覺形象的方法,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和感受。在構思時,可以結合心理意象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孩子為下壹步的創作做必要的心理準備和鋪墊。

第五個環節:創作和表演

美術欣賞活動可以是純欣賞,也可以是欣賞後安排孩子進行創作,這要看具體的欣賞內容。但欣賞後的創作與壹般的藝術創作略有不同。既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由,又鼓勵他們結合欣賞的經驗。或借鑒畫家的繪畫方法和技法,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描述所表達和傳達的情感。比如欣賞完《憂愁王》後,孩子們用彩紙剪貼快樂或悲傷的婆婆講的故事。

  • 上一篇:成都中外教育壹體的初中院校有哪些?
  • 下一篇:螢火蟲作文600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