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聊齋誌異》被譽為什麽的代表之作?

《聊齋誌異》被譽為什麽的代表之作?

魯迅評:“《聊齋誌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誌怪。變幻之狀,如在目 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壹新。……明末誌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

《聊齋誌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郭沫若評::“寫鬼寫妖高人壹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聊齋誌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誌異會校會註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註聊齋誌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壹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壹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壹個故事代替茶錢。

借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誌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壹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誌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誌異》的寫作歷時四十余年,傾註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聊齋誌異》盡管寫了許多鬼狐怪異,但涉及的卻是廣闊現實。作者通過講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酷,且始終保持了鮮明的批判態度,有時甚至用篇末的“異史氏曰”的形式直接站出來指陳時弊,控訴“覆盆之下多沈冤哉”。

以《促織》為例:由於皇帝愛鬥蟋蟀,地方官媚上邀寵,胥吏借端勒索,遂至“每責壹頭,輒傾數家之產”。成名因為買不起應征的蟋蟀,受盡官府的杖責,奄奄待斃。後來歷盡艱辛,捕得壹頭,卻不幸被兒子不小心弄死。

於是乎,“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後來兒子魂靈化為壹只輕捷善鬥的蟋蟀,獻入宮中後得到皇帝歡心,才挽救了壹家被毀滅的命運。

蒲松齡塑造了壹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突出代表。他父親得罪富豪羊某,被其死後買通冥間的獄吏搒掠而死。為了伸冤,他魂赴冥司告狀,從城隍到冥王,層層上告;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鋸解種種毒刑,仍不屈服;

兩次被押送還陽,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為止。席方平這種“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頑強鬥爭精神,反映了我國人民的不屈精神。

其二,蒲松齡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郁悶而死,最後只能讓自己的鬼魂幫助壹個邑令之子考中舉人。但蒲松齡沒有像吳敬梓那樣從根本上否定這壹制度。

壹輩子未能考上舉人的蒲松齡到71歲才按例補了個貢生,終老之時,還不忘借了某舉人的行頭,請人畫了像。

其三,《聊齋誌異》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熱烈歌頌真誠忠貞的愛情,這是讀者最為喜愛的部分。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占了全書的大部分,《嬰寧》《蓮香》《香玉》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顧封建禮教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願,大膽追求心愛的人並獲得幸福的結局。

《香玉》中的黃生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後來“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美滿姻緣。在《小謝》中,男女雙方更是經過壹段自由接觸後,逐步發展起愛情。這在男女被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百度百科-聊齋誌異

人民網-《聊齋誌異》好在哪兒

  • 上一篇:什麽品牌的瓷磚比較好
  • 下一篇:su墻面材質參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