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貝多芬的夢想是什麽

貝多芬的夢想是什麽

問題壹:貝多芬的夢想內容是什麽? 10分 貝多芬失聰後的理想

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盯下去了:對壹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註意到他的耳聾,以為壹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壹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麽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壹種語言。

問題二:貝多芬壹生的三個理想是什麽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祖籍荷蘭,出生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壹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沈默和隱退,在壹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父親是該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無常、嗜酒如命;母親是壹個廚司,心地善良、性情溫柔。艱辛的生活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自幼表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8歲時貝多芬首次登臺,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成為第二個莫紮特。此後拜師於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11歲發表第壹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1787年到維也納開始跟隨莫紮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後,壹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面前展開。可是三四年來,壹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著他,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對於壹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因而人們可以在他的早期鋼琴奏鳴曲的慢板樂章中理解到這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貝多芬無時不沖滿著壹顆火熱的心,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麗愛太不理解他崇高的靈魂。1803年與他人結婚,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曾寫下遺書。 1803年他從灰暗中走出來,寫出了明朗樂觀的《第二交響曲》。之後更多更好的音樂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的湧現。《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還有優美動聽、洋溢著歡樂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絢麗多彩的鋼琴協奏曲和奏鳴曲。 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後壹部巨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這部作品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風雪中離開。終生未婚。29日出殯,送葬者有兩萬人,遺體葬於聖麥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間停留了57年,壹生完成了壹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響樂9部;管弦樂幾十首(《愛格蒙特序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壹首;其他協奏曲5首;鋼琴奏鳴曲32首(熱情、月光、悲愴、黎明、暴風雨等最為著名);室內樂80首;歌劇1部〈〈弗德裏奧〉〉;另有神劇1部;彌撒曲2首等等。 ......>>

問題三:關於貝多芬夢想要怎麽寫啊 跪求答案 聆聽貝多芬 寫貝多芬,總是不知道該從何下筆,也許是擔心我膚淺的文字無法與他深刻的生命相匹配。獨處在整潔的居室之中,閉目,耳邊流動著貝多芬的樂曲, 明澈如水,使壹度沈醉於東方古典音樂的我頓感壹股清涼之風,歡悅,活潑,輕快,沒有二胡的孤傲,沒有古箏的淒美,也沒有琵琶的幽深。 草地上蕩過,最柔和的風;湖面上飄落,悄無聲息的雨。真誠地對世界宣告:我們並不高於自然。然後,投入自然的懷抱中,讓自己成為它的壹部分,“海風喚醒四季”,在風中快樂的奔跑,清新、明快。 漸漸地,樂曲柔和了下來,但全然沒有莫紮特的嫵媚,溫存,飄逸,像在駐足觀望,理解著自然的廣闊和深遠,博大與深沈,向壹切的美好發出愛的呼喚,壹顆沈睡了壹百多年的心仍在跳動,跳動在這鮮活的空氣中……此時此刻,我如同壹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在真誠地接受著這份天真,這份含義深遠的天真…… 我知道,這空靈的天籟這音是壹種心情,壹種聊以 *** 的心情,這是貝多芬獨自壹人在維也納,無奈地學習隱忍時對故園的懷念,對萊茵河的懷念,“青年對著夢境微笑”,是的,我是何等的感動。 也曾聽人談論過貝多芬是壹位怎樣的“英雄”,也曾試著去涉足他富有傳奇色彩的壹生。聽過他的《命運交響曲》,感受他博愛的情感,那是偉大的生命,對壹切弱小者默默的關註,真切的祝福。但我深知,我無法理解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讓我看到自己是何等的淺薄。表面的輕美、空靈哪裏體會得到他生命的深刻、靈魂的不朽?只有被他那飽經滄桑而風韻猶存的樂曲感動著、感動著……

問題四:貝多芬的思想境界和藝術理想是什麽? 貝多芬是音樂最高級的建築師,他的天才在奏鳴曲-交響曲的思想結構形式中得到了表現。他的速記本顯示出他構想的樂思是怎樣壹步步地最後形成的,也顯示出他將這些素材註入必然的形式時付出了多麽艱卒的勞動。

貝多芬繼承了海頓、莫紮特交響曲中的奏鳴曲式,並把它改造成龐大的結構適於自己的思想。他把第壹樂章的規模擴大了,特別是擴大了尾聲。他向海頓和莫紮特壹樣,把展開部看作是奏鳴曲式的動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題為擴展和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它們以猛烈的力量和氣勢展開。慢樂章在貝多芬手中具有贊美詩的特點,體現了貝多芬式的悲愴。他把小步舞曲樂章變為諧謔曲樂章,成為具有節奏動力的樂章,情緒從“縱情大笑”到神秘的和驚奇的。他把終曲擴大,成為在規模和意境方面與第壹樂章相仿的壹個樂章,使交響曲在凱旋中結束。

在貝多芬的藝術中,鋼琴曲占據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鳴曲,無論是對業余的鋼琴家還是對音樂會獨奏家來說,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它們被恰當地稱為是鋼琴家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力度的對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區的對置、切分音以及強有力的漸強都是貝多芬鋼琴風格的基本特征。他對主題變奏曲的愛好也很有特點,在這方面他是壹個高明的建築師,他運用無窮盡的思想把最簡單的素材建造成高聳雲天的大廈。 當貝多芬想表達更加“強烈的情感”並在鋼琴上開始采用新技巧時,其“熾熱表達”的結果是琴槌的損壞和琴弦的斷裂,貝多芬的壹位抄寫員這樣描述道:“我經常把斷了的琴弦扭下來,我來回忙活,拉出斷弦,還要翻譜,我的工作比貝多芬要辛苦多了。”

貝多芬認為交響樂是向人類致詞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響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戲劇。它們以席卷壹切和激動的氣勢肯定了生活。在《第三交響曲(英雄)》中,貝多芬的風格成熟了。這個作品最初是題獻給拿破侖的,他認為拿破侖是革命精神和人類自由的體現。當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來時,貝多芬對他不報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從剛剛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題有獻詞的壹頁,改寫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壹個偉績的人物而作”。

人們普遍認為第五交響曲是交響樂的原型,它具有壹部交響曲所具有的壹切。第七交響曲在多方面的感染力可與之匹敵。第九交響曲奏出了貝多芬最後期的深刻音調,它的終曲中,由人聲唱出了席勒那著名的《歡樂頌》,那是響徹雲霄的時代預言。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

問題五:貝多芬畢生追求的理想是哪三個詞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禦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壹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壹。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壹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紮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 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 藝,十壹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裏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 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 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 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 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 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 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 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紮 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紮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 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贊頌,這壹方 面表現出他對***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 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 為壹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 他起先是以壹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 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壹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紮特的時代不同, 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壹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仆,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 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 貝多芬很快增長起壹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壹個音樂 家說來,再沒有比這壹打擊更沈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 ,而長期隱 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 紮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了他在創作 上進入壹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壹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 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鬥爭,得到勝利......>>

問題六:貝多芬小時候的理想 理想是當醫生

問題七:貝多芬的名言有關夢想 青年希望表現自己的優越性,在榮譽和金錢之間,更喜歡前者,因為他們還沒有感覺到對金錢的需要。

問題八:《貝多芬的靈魂》,這篇短文寫了什麽,贊揚了什麽? 贊揚了貝多芬的高尚品質

問題九:貝多芬在追逐夢想道路上是如何壹步步成功的 不光是努力和天賦,難道妳沒發現西方很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有壹個好的傳承嗎,巴赫音樂世家、莫紮特父親宮廷樂師,貝多芬的父親也是宮廷樂師,從小就有正確的培養和熏陶,當然貝多芬之所以偉大更重要的是他對音樂不懈的態度

問題十:貝多芬的理想是什麽? 創作好的音樂作品

  • 上一篇:漫畫如何練習線條?而且在手繪板上如何練習呢?
  • 下一篇:景觀設計方法的內容簡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