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根據登幽州臺歌寫作文

根據登幽州臺歌寫作文

1. 以登幽州臺歌為題寫壹篇文章五百字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

這是壹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構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余音繚繞。

2. 把登幽州臺歌改寫成散文300字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追憶過往的歷史,我孤獨無助,再也無緣拜會那些求賢若渴的古代賢主;向往未來,我更不可能有生逢曠世明君的機遇。古代那些明君賢士早已逝去,只留下壹些歷史的陳跡和佳話供人憑吊追憶,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即使今後再有那樣的英豪出現,自己也趕不上和他們見面(當今這般碌碌之輩,如同塵芥壹樣,還值得壹提嗎)。從古至今以至遙遠的將來,天地依舊是原來的天地,它們的生命多麽悠久。看到天地的廣闊無邊與永恒不息,就浩嘆人生的短暫與渺小。相比之下,人的壹生卻是太短暫了!自己的雄心壯誌來不及實現,自己的雄才大略來不及施展,就將匆匆地離開人世。想到這裏,怎能不憂從中來,潸然淚下呢!

3. 登幽州臺歌 古詩改寫文章

具體自己寫,給個素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3],獨愴然而涕下[4]。

中華書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詩》

註釋

[1]這首詩寫於萬歲通天元年(696)。由於契丹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之,陳子昂隨軍參謀。武攸宜出身親貴,不曉軍事,使前軍陷沒,陳子昂進獻奇計,卻未被采納。他不忍見危不救,幾天後再次進諫,結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貶為軍曹。他滿懷悲憤地登上薊北樓,寫下了這首震驚千古的《登幽州臺歌》。幽州臺:即薊北樓,又稱燕臺、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傳戰國時燕昭王為雪國恥,采納郭隗建議,在燕都薊城築高臺,置黃金於其上,招攬天下賢才,終於得到樂毅等人,致使國家臻於富強。 [2]陳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詩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進士,官至右拾遺。他論詩標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文風,所作詩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詩》最為傑出,詩風質樸渾厚,受到杜甫、韓愈、元好問等後代詩人的高度評價。 [3]壹般把"古人"、"來者"解釋為像燕昭王壹樣禮賢下士、任用賢才的君主。從詩的整體意思來看,將其解釋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樂毅等人)似更為確切。 [4]愴(chuàng 創)然:淒傷的樣子。涕:淚。

提示

陳子昂素以安邦經國之才自負,仕途失意時往往有抒懷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這首《登幽州臺歌》都是廣為傳誦的作品。此詩雖因懷才不遇而發,卻能超越個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觀宇宙,既有明主難期、知音難求的強烈孤獨感,又充滿強烈的自信、豪邁之情,意蘊相當豐富。

從藝術上看,雖然四句都是虛筆抒情,卻縱覽今古、橫掃天地,成功地塑造了壹個孤傲而富有英雄氣魄的詩人形象。這壹英雄形象昭示著"盛唐之音"即將到來,在千百年後仍然能夠令讀者感動不已。

4. 將 登幽州臺歌 改寫為壹篇散文

唐代是中國詩壇上最熱鬧的壹個時代,要說還有孤獨的詩人,人們大概都會想到賈島和孟郊。“郊寒島瘦”,留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踽踽獨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華,歷代文人雅士們各有其群落,賈島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過是日子過得寒酸些,文朋詩友間唱和不絕,談不上孤獨。而若說賈島孤單,便不會有“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的神奇經歷。他偶得壹句“落葉滿長安”,正騎在驢背上苦思下壹聯,不意沖撞了京兆尹劉棲楚的隊伍。如果說劉棲楚算不得好詩人的話,那麽他為了思考“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那個“敲”字是用“推”還是用“敲”更合適,因此沖撞的吏部侍郎韓愈,則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貫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詩人。至於唐宣宗微服出遊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詩稿,被他壹把奪過,還加上句“妳也懂這個?”氣得這個愛寫詩的皇帝壹輩子都沒給他個象樣的官做。賈島孟郊在那個時代有的是良師益友,絕不會真正孤獨。而孤獨的詩人也確曾有過,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臺歌》,我們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

陳子昂二十歲進士及第,在政治上擁護武則天。他在二十九歲時曾向武則天上書《答制問事八條》,主張輕刑罰、用賢才、納諫士、賞功勇、減徭役,提出了許多符合百姓願望的主張。但武則天當時忙於稱帝改制,有自己壹套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重視陳子昂這個文學小臣的意見,反嫌他上疏議政太過多事,罷了他的職。幾年之後陳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隨左仆射喬知之北征並結為密友,牽連進喬知之壹案,陷於獄中。出獄後在洛陽任右拾遺。當時東北邊境上住著契丹人,雖然勢力並不強大,卻是潛在威脅。武則天時,鎮守東北的松藩總督李盡忠背叛朝廷,企圖割據,契丹人便乘機舉兵南侵,連陷幽、冀、營三州。通天元年,武則天選派了壹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草包軍事統帥武攸宜領兵北伐,陳子昂也隨軍北上,任參知軍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軍事,才壹接敵,便大敗虧輸,先鋒王孝傑全軍覆滅。陳子昂屢獻破敵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敵人來勢洶洶,不容坐視;陳子昂便請分軍萬人為前鋒,以阻敵勢。武攸宜這次不但不采納他的意見,還將他降職處分。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偶爾登上了幽州臺,放眼河山,極目蒼莽,便有了縱臨千載、曠視四海的無窮感慨。

詩人孤獨於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在這薊北幽州臺上,他或許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汙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是壹個沈迷慘淡、生氣寂然的時代,初唐四傑在詩壇上吵鬧了壹陣,什麽也沒留下就悄然離去;與他同代的張若虛留下壹篇《春江花月夜》後也悄無聲息,沒有在理論上對詩歌創作進行任何的探討;盛唐群星璀璨的詩國勝景他又無法看見,李杜元白以及王維、高適、岑參等詩壇梁柱那時還壹個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問與沈佺期之流都幹了些什麽?都寫了些什麽詩?不過是些吟風弄月邀媚取寵的應景之作。在盛唐與初唐之間,只有他陳子昂壹人為改變萎靡詩風沖沖殺殺,只有他壹人在單槍匹馬地鏖戰,“兩間余壹卒,荷戟獨仿徨。”詩人只有雄心和宏願,沒有蓋世神功,他不是獨孤求敗,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與墮落的宮廷詩的鬥爭中多少有點顯得力不從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愴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陣雲深擁、萬幕不嘩,是何等的深沈抑郁!復如千林振響、萬馬奔騰,又是何等的悲憤激烈!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壹個孤高壹世、上下求索的獨行者,也看到了壹個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傷者。毫無疑問,陳子昂是詩壇上的孤獨大俠,他壹人壹劍,在初唐與盛唐之間繼往開來,依靠摯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戰鬥 *** ,終於用理論和實踐清除了宮體詩的渾濁汙垢,開辟了通往盛唐的路。(完)

5. 登幽州臺歌擴寫 要400字

夜已深了吧?迷霧阻擋著我的前路,荊棘撕破我單薄的衣服。

我獨自壹人登上這高臺,借著微微的月光眺望遠方。此時此刻,我忽然感覺自己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我不知身在何處,身後無人跟隨,前方也沒人引路。處在這樣廣袤的世界裏,我卻找不到壹個傾聽我心聲的知己。我感到無比的悲傷,仿佛有巨大的石塊壓在我的胸口,使我透不過氣,那種感覺強烈地壓抑著我的本就孤獨的心。壹個堅定的聲音慢慢從我的內心深處傳來,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強烈的告訴我,妳走的路沒有錯誤,堅持自己的觀點,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總是孤獨的。只是誰又知道我的心酸楚,誰又懂得我內心的痛苦?真的想找個知心人說說話,真想痛痛快快大醉壹場,真想不顧壹切的嚎啕痛哭壹次。忍不住仰天長嘆!我的悲傷已充滿肺腑,無法抑制,原諒我七尺男兒卻如此輕易落淚。可是有誰能告訴我,如此浩瀚廣闊的天地,為何彰顯我的孤獨?蝴蝶尚且戀花,為何唯有我形單影只?

我多希望有個誌同道合的人,明白的我心,支持我的觀點,是我不必獨自在這幽靜的高臺上暗暗傷神落淚。

6.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記敘文400字

題記: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

初唐詩人陳子昂結束了壹個發黴的金粉時代,催生出壹座清新明凈的詩壇,他是提倡復古的第壹人,他的復古不是所有的“古”,而是漢魏風骨。把千年的詩風吞進腹內,凈化著齊梁二百年間汙濁淤積的肺臟神經。

唐代的蒼穹裏閃爍著無數耀眼的明星,我最喜歡其中的壹顆——陳子昂。我喜歡他的才氣,更喜歡他的骨氣。

陳子昂飽讀詩書,滿腹經綸。21歲那年,風華正茂的陳子昂決定進京闖闖,在繁華的長安街上,見壹人在叫賣壹把極普通胡琴,卻要價100萬錢,引來很多好事者圍觀。不就是普通的壹把琴嗎?很多人翻來覆去地看,也沒看出什麽門道,“憑啥這麽貴?”面對嘈雜的質疑聲,賣琴者置若罔聞。人越聚越多,卻無人出手。

陳子昂擠進人群,拿琴在手,裝很在行的樣子琢磨了半天,說道:“好琴!我買了。”

“這琴好在哪啊?”圍觀者們幾乎異口同聲。

“這的確是壹把好琴!各位,若想知道這琴的妙處,明天就到我的住處宣陽裏來,我給大家演奏壹番。”

第二天,果然來了好多人,人們魚貫而入,見大廳擺了若幹桌豐盛的酒席。陳子昂壹壹施禮請大家入座,“琴的事不急,先請大家喝酒。”見到這麽多好吃好喝的,誰不流口水?不吃白不吃,於是人人不客氣,個個急爭先。

眾人酒足飯飽後,陳子昂站起來,理了理衣襟:“各位喝好了嗎?”

“公子仗義,我們喝好了,有話請講。”越看陳子昂越順眼,有道是吃人口軟。

“各位,首先自我介紹壹下。”說完後,陳子昂故意停頓,等待安靜,眾人屏住呼吸。“我叫陳子昂,這次是第壹次來京城,能認識各位朋友非常高興,以後我肯定還要來,還請大家喝酒。”掌聲之後是熱血沸騰。“至於這把琴,我看也沒什麽奇特之處,我只是同情賣琴人,彈琴不是我的強項,我有更重要的東西獻給大家,今天當著朋友們的面,我把它砸了。”說完,陳子昂舉琴摔地>

引來大家的無數的驚訝。

“小弟我略懂詩文,平日寫了壹些,希望能得到朋友們的指點,在下會感激不盡。”說完每人發壹份。就這樣,陳子昂很快名滿京城。

搞“傳銷”,妳得找那些能說會道,閑著沒事找事的人,陳子昂的眼光不錯。炒作不是錯,陳子昂的這種作法,壹般文人幹不來。陳子昂第壹次閃亮登場既獲成功,炒作是手段,主要還是他才華超人,詩寫得好。

我讀過他的很多詩,最愛不釋手的是《登幽州臺歌》。

這是首樸素的小詩,短短四句,卻傳頌千古,千百年來令人感慨萬千,潸然淚下,愛不釋手,誦不離口,擁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為什麽呢?詩人慷慨悲壯的心誌敘寫,應該是其中的應該重要原因。反復吟唱,感到這首詩抒發了壹種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它比壹般詩人的傷時感懷大高出壹格,這是壹個抱負遠大的政治家尋不到伯樂的孤獨與傷感,這是壹個具有美好理想、感念宇宙的悠遠無窮和人生短暫有限而又難以實現壯誌的有為知識分子的孤獨與傷感。它和壹般文人發出的小家之感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7. 用第壹人稱改寫登幽州臺歌(600字及以上)

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

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我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

次年兵敗,情況緊急,我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我降為軍曹。

我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黃金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我孤獨立於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

在這薊北幽州臺上,他或許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 我孤獨於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

在這薊北幽州臺上,我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 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壹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8. 擴寫登幽州臺歌(300字)謝謝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標簽: 情感 傷懷 其他 唐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譯文 註釋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賞析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 上一篇:感動中國的故事
  • 下一篇:男性繪畫頭發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