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範敬宜常教育學生壹句什麽話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範敬宜常教育學生壹句什麽話

“年輕的心在跳躍,滿腔的熱血在燃燒,聽祖國在向我們召喚,我們響應她的號召!”

屏幕上的範敬宜院長站在西階大教室黑板前,有力地揮動雙手,情緒高亢地唱著《墾荒隊員之歌》。——畫面呈現的是去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典禮上,範老用歌聲表達他對即將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的祝願。

這是18日下午6時許,清華大學宏盟樓內的壹幕場景。此時,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職工緬懷範敬宜院長的座談會已經進行了3個多小時。雖然主持人陳昌鳳副院長宣布會議結束了,可大家仍然凝視著屏幕上範老生前的音容笑貌,久久不願離去。

八年的清華教育工作讓他自豪

“範院長曾給院裏打電話,要我給他壹個帶有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標識的袋子,這樣他就能在每次買菜的時候帶上它。”學院黨辦主任肖紅纓老師的壹個細節回憶讓大家追憶起了範老的清華情緣。

2002年,清華大學正值準備籌建新聞與傳播學院,此時剛剛從人民日報退下來的範敬宜也表示希望參與到為主流媒體輸送人才的新聞教育中。

新聞與傳播學院創辦人之壹、首任常務副院長胡顯章教授,在發言中總結了範敬宜院長的三個新聞教育理念:

壹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是範老壹再強調的事情,他常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是壹句空話,很多新聞教育的問題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方能解決。他極力提倡這個課程力避空泛,通過新聞人鮮活的新聞故事來體現、說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性。因此這也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之壹。

二是新聞文化。為了讓大家更好的遠離浮躁,加強文化積澱,範敬宜院長在2008年,給全校新生開設了《新聞文化》的課程。在對畢業同學的贈言中他講到:我雖然老了,還是想抖起精神和妳們比壹比,大家壹定要做壹個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自覺的人,紮紮實實地打好自己的文化功底。

三是貼近學生。他總是愛和學生交流,詢問同學們困惑的來源,試著用他們接受的方式將所講述的東西新鮮化。當他壹度聽到同學們用“郁悶”這個詞時,他親切地反問同學們:“孩子們,妳們到底在郁悶什麽呀?”這也許就是同學們為什麽喜愛他的原因。孩子們每次碰到他時,壹聲親切的“範爺爺”,他便停住腳步,這壹老壹小在清華園中海闊天空地談論著。

範老曾不止壹次地表示八年的清華教育工作是他最感自豪的事情。在範老住院期間,學院老師每每到醫院探訪,他最高興的事是莫過於聽他們談起學院的孩子們。

曾負責教學工作、剛剛卸任的新聞與傳播學院原副院長李彬教授,認為範敬宜院長不僅是聲譽卓著的新聞工作者,而且也是壹位卓有建樹的新聞教育家。在新聞教育方面,他既為清華的新聞傳播學科鑄就了精神與靈魂,也為中國的新聞教育事業註入了生機與活力。同樣,院長留給清華新聞學院的遺產也集中在壹些名言中:面向主流,培養高手;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如果有來生,還是做記者;不靠維生素片,要吃五谷雜糧……李彬教授還動情地憶起:“最後壹次去看範老,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但他的病床前依舊放著壹份當天的《人民日報》,他高興地告訴我們:這張報紙上有我們3個學生的作品同時發表。”

在範老生病的日子裏,他還是會抽空到學院裏走走看看,來和他心中的“孩子們”說說話,看著他們成長,這是他最期盼,也是最高興的事。今年5月份,他被再次查出膽囊病變後,他依舊參加了7月份的畢業典禮,那時沒有人會料到這竟是範老最後壹次和同學們在壹起。

樂觀通達的長者之風令人敬仰

範敬宜院長壹生有兩張最喜愛的照片:壹是他在艱難歲月中放聲大笑的身影,另壹張是他在農村下放時和農民兄弟的合影。這兩張照片也正是他為人的真實寫照。

“他是壹個樂觀的人。”新聞與傳播學院原黨委書記王健華說,“每次工作中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找範老傾訴,他總能用深刻地見解輕描淡寫地幫我把心中的烏雲化去。曾有人稱範老是位‘老頑童’,他很喜愛這個稱呼。範老從未抱怨過他20多年的風波經歷,他覺得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生活中,他總是那麽平易近人。王健華老師每次找他談工作,都會驚奇地發現,在他的辦公室,正有不少學生正和“範爺爺”相談甚歡;在談話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電話打來,這裏面不僅有學生,有同事,還有他當年下放時結下的農民朋友和他家附近的擺攤的師傅。

在清華講完課,他會親自跑到食堂去吃飯,吃不完的也會打包帶回家。這時,他就會用不經意的語氣告訴大家:“我老伴兒說清華的夥食不錯呀,當然不能浪費掉。”

令王健華老師印象最深的還有壹件事情,就是他在海南出差時給人題字忙到夜裏三點多,連服務員的要求也不拒絕。

將他留下的精神財富發揚光大

在不少老師的印象中,範老從來都是壹絲不茍。從課堂到講話,每壹次都是在他精心準備中。

周慶安老師這樣描述他在範老課堂上的感受:《新聞評論》的作業都是他壹份份手把手改的,連標點符號都不會放過,寫的好的句子他就會用紅筆在下面畫上圈。老人不會用電腦,每次課程講義他都早早開始準備,上課時候把壹份厚厚的講義放在投影儀上,壹頁頁翻給大家看。“範老最好地詮釋了什麽是行‘勝於言’的清華校訓。範老雖走,事業還在。傳承他的精神責無旁貸。”

“布衣卿相、學人記者”是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原副院長熊澄宇教授對他心中的範老形象的概括。“他曾告訴我做‘學者型記者’的意義,認為只有這樣,新聞人才才會實現持續性發展,才能感動人,才能寫出影響社會的好文章。”熊澄宇教授說著拿出壹枚方印說:這上面的印文是‘因循二字,耽擱壹生’。這是我在寧夏得來的壹方古印,帶回來請他鑒賞,範老給我講了這個印文的出處並解釋其含義,即不要因循守舊,而要勇於創新,敢走自己的路。這方印我壹直留在身邊。”

王君超副教授回想當年自己剛到清華從教的情景:在範敬宜院長開設的《評論與專欄》寫作課上,範院長總是站著講到最後;有時別的老師授課,他也會拿著包坐在第壹排,很認真地做著筆記。“他的評論很少講大道理,而是經常用自己寫作評論的例子,告訴大家如何深入生活,寫出貼近性強的評論。他寫的評論,有的素材來源於和出租車司機的談話,有的來源於在火車上的見聞,有的來源於友人電話中反映的問題。他還時常告訴講課‘要學說新鮮話’,後來又將這個評論寫作的要求,用在了黨報宣傳藝術以及教學方法上,給了我很多啟示。”王君超副教授歸納了範敬宜院長1986年提出“三貼近”的雛形、提倡新聞編輯中的“變格”、提出並闡述了“黨報宣傳藝術新論”的內涵等新聞思想,以及“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教育理念。他說:“我們對範院長的紀念,不能止於悲悲切切的紀念,而是要將他的新聞思想和新聞教育理念發揚光大。”

“範老的離去讓我明白:壹個人真正的意義是給別人帶來了多少影響,讓自己的生命對學生有更多的影響,讓自己的生活不要錯過太多!”張小琴副教授說。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白雪蕾 攝

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說:“高山仰止的不止是思想,更是範老對學生竭盡所能的愛。他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會溢於言表地鼓勵,他的壹生總是在不遺余力的提拔別人。成立範敬宜新聞基金,幫助從事新聞事業的學生是範老的最後壹個心願。 ”

範老曾說過:“壹切向後看是為了更好的向前看。”尹鴻院長表示,範老的離去對學院是壹件巨大的悲痛,唯有在追思中挺住,用各種方式寄托哀思,完成逝者的遺願,讓新聞與傳播學院充滿正氣、和諧、親情的風氣繼承下去,這是對範老最好的紀念,也是對他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 上一篇:拓的畫材很可愛。
  • 下一篇:友好和高質量的合成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