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是誰創造了漢字?

是誰創造了漢字?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白水縣陽武村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壹。 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壹人,人下壹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壹場谷子雨,以慰勞聖功。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裏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倉頡,歷來被人們尊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人物。 妳是否知道,那外國人猜不透玄機的方塊漢字是誰造出來的?在白水縣,有壹個婦孺皆知的名字--倉頡,白水人祖祖輩輩把倉頡尊稱為“倉聖”。但是如今,倉頡和那些關於他的傳說還不為人所廣知。 關於倉頡造字,在白水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遠古時候,蒙昧未開,人們都用結繩的辦法錄史記事。那時候,倉頡還姓侯岡,是黃帝的史官。由於記錄史實的結繩形狀奇異,年久月深難以辨識,有壹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遊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魯迅先生曾對倉頡造字這壹史實,作過精辟的論述,意即文字非壹人獨創,而是群眾智慧的結晶。但以倉頡為傑出代表的漢文字創造者,終於終結了“結繩記事”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後世譽之為“文字初祖”,中國古代“四大創造之壹”,實乃當之無愧。 《史記》、《讀書》、《荀子》、《呂氏春秋》等對倉頡作書造字均有記載。這些都說明倉頡確有其人。至少在文字的整理、創造以及推廣等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的偉大功績。因此,他不愧為“萬代文宗”和中華文明的象征。 壹、倉頡廟概況 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壹定規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1800余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到黃帝時代。 倉頡廟內歷代碑石眾多,雖然戰亂多有散失,現保存的仍有18通,陳列於前殿之內。年代從東漢起,歷魏、五胡十六國、唐、宋、元、明、清至民國。早期的有東漢延熹五年《倉頡廟碑》、五胡十六國時的《廣武將軍碑》、唐《倉公碑》、宋代《大宋倉公碑》等。近代有於右任先生,陶峙嶽將軍,朱慶瀾將軍題寫的匾額,對聯等存於廟內殿堂之上。 倉頡廟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二、寺廟現狀 倉頡廟占地17畝,基本形狀為長方形。廟內南北長140余米,東西寬約為48米。廟東側為史官鄉至孫家山的公路,西邊為壹條寬10米,深約2米的溝壑。 今之倉頡廟,高垣厚墻,格局完整。倉頡廟的建築,主體有山門、東西戲樓、前殿、報廳、中殿、寢殿、鐘鼓樓、東西廂房等。元代修建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殿大檁,長16米,粗55厘米,徑勻體直,世所罕見。殿內原供泥胎粉身的倉頡像,四目靈光,有“雕塑史上壹傑作”之譽,可惜“文革”時被毀。1991年民間聚資重塑。緊貼後殿為倉頡墓冢和墓園。倉頡墓,圓錐形,圍以六角形磚砌花墻。登於墓頂四望,不遠處的黃帝陵使人肅穆,壹種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墓園圍墻北端有民國時修建的窯洞壹排十余孔。廟內現存建築的年代多為元明清三朝代,其裝飾華麗,地方色彩濃厚。 倉頡廟的三門,它是廟內唯壹的疊式建築,下層內涵四窯洞,外開明三門;上層是門樓、南北兩面為雕花木制檐屏通風采光。緊貼三門建有兩座戲樓,這在中國為數眾多的祠廟中,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廟院內古樹參天,郁郁蔥蔥,生長茂盛。倉頡廟裏有48棵古柏樹,樹齡均已上了千年。倉頡廟古柏是我國三大古柏群之壹,這裏的古柏論起年齡來,可比山東曲阜孔廟、黃帝陵的古柏都長壽,居我國三大古柏群之首。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動人的傳說。以年齡最大的倉頡手植柏“奎星點元”為首,從廟門口的“驚賊柏”,西北角圍墻外的“不進柏”,到廟裏面的喜鵲柏、柏抱槐、青龍柏、白虎柏、猴頭柏、蛇身柏、鳳鳴柏、孔雀開屏、二龍戲珠、幹枝梅、寶蓮燈等,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廟內石碑多座,皆是書法史上名貴寶物。今存碑16通,尤以《倉聖鳥跡書碑》最為珍貴。該碑立於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鐫28字由白水知縣梁善長摹寫。立石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冬,***28字,重現了象形文字的原貌,這28字相傳為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圖若畫,不易辨認。好在上海書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已經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其中《廣武將軍碑》曾失落千年。於右任先生於1920年得見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騰射”、“老見異物眼復明”,揮毫大書《文化祖廟》四字並讓刻成大匾,懸於廟中。 三、倉頡廟開發價值分析 (1)、倉頡創造了文字。作為漢文字的始祖,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是其它旅遊資源而無法替代的。 文字、剩余價值、國家機構,這三者的出現是人類從愚昧的原始社會進入到文明社會的標誌。文字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我們每人無數次接觸的工具,如同空氣壹樣,時刻不能缺少。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專家學者對古漢字研究逐漸深入。國內官方和民間公認:倉頡是創造漢字的始祖,陜西省白水縣倉頡墓和廟是國內唯壹僅存的、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廟內前殿匾額題有“文字始祖”四個金字,是對倉頡歷史功績的高度概括,也包含了人們對倉頡的崇敬之情。 所以說,漢文字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及遠大的發展前景,決定了倉頡廟將會成為國內外旅遊市場的熱點。特別是倉頡文化旨在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2)漢字壹直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今天,全世界有幾十億人都在用它,因此,知道倉頡的人與使用漢字的人應該是相等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創造了漢字的“萬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師”倉頡,他的墓冢和廟宇,數千年來,孤零零的矗立於渭北高原的倉頡故裏——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倉頡是壹位真正的聖哲,他對中華民族和世界人類的貢獻無論如何評價都不會過高。民間還傳說被中華民族壹直稱為聖人的孔子,曾經拜倒在倉頡墓前,痛哭不絕,長跪不起。孔子尚如此,其他歷朝歷代所有的認識漢字、使用漢字的人,應該如何對待倉頡,便不言而喻了。 (3)、從有關的碑文和遺物看,早在東漢時期,倉頡墓就已經頗具規模。軒轅黃帝與倉頡雖然是傳說中的人,但傳說的內容是不同的,特別是關於陵墓的傳說,有著性質上的不同。傳說黃帝在位二百年,死後升天。但今天人們不斷地從千裏萬裏之外,接踵來到陜西省中部的黃陵縣,把他當作華夏子孫的祖宗來祭拜。倉頡活了壹百壹十歲,死後是由黃帝賜葬的,墓冢的地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卻沒有多少人來到這裏。實際上,按傳說,黃帝本人把倉頡看作比自己偉大許多的聖人,倉頡的姓就是黃帝為表彰倉頡對人類的重大貢獻而賜給的,把倉頡看得比自己更高更偉大。事實也正是如此,倉頡才是中華文化的奠基人。倉頡墓和廟資源的開發,可以為文物保護提供必備的資金。文物的合理利用,是文物古跡有效保護的必然之路。合理利用好文物古跡,不僅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還會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合理的利用文物古跡,不但可以積累資金,而且可以用於文物古跡的搶救和有效保護。 (4)、寺廟內歷代建築的不同風格以及流傳下來的倉頡造字碑等數以千計的文墨珍品,營造出了壹種沁人心脾的文化氛圍。特別主要的是倉頡廟的古柏,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樹齡均已上了千年,它們為我們訴說著逝去的滄桑歲月,也是倉頡豐功偉績和高尚人品的見證

  • 上一篇:[淺議小戲創作] 戲曲小戲創作
  • 下一篇:播放量最高的歌曲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