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在東北闖關東是指什麽年代的事兒

在東北闖關東是指什麽年代的事兒

明清到民國期間。

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從明清到民國期間,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遊連年遭災,黃河下遊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雙方發生大規模的海戰和陸戰,東北地區“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闖關東變得如履薄冰。

而當九壹八事變之後,闖關東變得更加艱難,很多山東人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統治,加上關內旱情的緩解,紛紛返鄉。

擴展資料:

滿清入關後,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頒布禁關令,嚴禁漢人進入東北“龍興之地”墾殖。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

滿人傾族入關,導致關東人口劇減,但滿清政府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關東實行封禁政策。

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余公裏“柳條邊”籬笆墻——東北長城(柳條邊墻、柳墻、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

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故在民間有“邊裏人”“邊外人”的說法。盡管禁令日見嚴厲,卻不能完全禁阻關內民眾進入東北。

迫於日趨沈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和河北省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湧向仍在沈睡的東北沃野。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實行封禁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故稱之為“闖關東”。

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從移出地看,壹面是天災,旱、水、雹、蟲、疫並發。

壹面是人禍,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太平天國、撚軍、黑旗軍、義和團等都曾橫掃華北諸省。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新舊軍閥的混戰年年不斷,戰禍波及華北各省。

兵災匪禍頻繁,日益加重田租、稅負、差徭和額外攤派。越來越多的破產農民和災民、難民不得不到東北去逃荒、避難。

從移入地看,東北的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華北地區地少人多。在山東等地“闖關東”由來已久,移民中向家鄉寄錢者有之,帶財物回鄉過年者有之,也不乏發財致富成家立業者,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眾要到關外謀生賺錢。

膠東有些村莊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裏青年人不去關東闖壹闖就被鄉人視為沒出息,逐漸形成了闖關東的習慣。

所以在華北特別是山東的膠東和河北的冀東,勞動力稍壹充裕,或壹遇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是攜家帶子,或集結親戚好到關東去謀生。

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日本緊跟其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民關外,多是華北地區的農民,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

山東膠東地區的登州、萊州、青州和河北省保定、灤州等冀東地區、京津地區,有便利的途徑,有闖關東的習慣,是移民的主要輸送地區;後來,河南也有相當數量的農民逃亡到東北。

20世紀三十年代前,每年從冀魯豫去東北的約有40至50萬人,不少年份超過百萬。

闖關東,對於那些苦難的農民來說,既是壹段悲壯的歷史,也是壹段奮鬥的征程。闖關東,為中國人口移民史寫下了波瀾壯闊的壹筆。

百度百科——闖關東

  • 上一篇:怎樣的發型才顯得年輕
  • 下一篇:非常完美男吳承謹個人資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