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瓷上工筆仕女畫的藝術與裝飾:工筆仕女

瓷上工筆仕女畫的藝術與裝飾:工筆仕女

瓷上工筆仕女畫,是傳統陶瓷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筆工整,刻畫細致,色彩典雅,具有很強的藝術和裝飾意味。瓷上工筆仕女畫從線的組織、臉部刻畫、色彩的運用、墨色分布、細節描繪、構圖的變化,都貫穿著藝術與裝飾趣味。這種藝術與裝飾性是將現實生活中的物象,按其本質特征和客觀規律,用形式美的手段給予加強、減弱、集中、取舍、誇張、變形,進行藝術再創造得來的。它強調自然形態更單純、明快和具有韻律感,使畫面具有藝術性,從而成為瓷上工筆仕女畫的重要裝飾性特點。

瓷上工筆仕女畫,在表現效果方面主要通過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元素體現出來,各種元素之間相互呼應,通過具體形象的描繪,創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裝飾意味的藝術作品。是壹種既與現實相符而又不等同於現實並高於現實的壹種理想的美、意境的美,是節奏與韻律同造型相和諧,而又高度概括的壹種裝飾美。

瓷上工筆仕女畫的第壹個特點是用線塑造人物,從而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中國畫註重寫神,西畫重在寫形。從中國畫體系來看,從古至今都是用線來塑造形象,它所具有的豐富表現內涵和裝飾特色,是其它畫種不可比擬的。

瓷上工筆仕女畫在線條運用方面,借鑒和吸收了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以線條的細密精到、連綿不斷、悠緩自然表現人物的形神,富有很強的節奏感、韻律感和裝飾感。古人將中國畫線條總結為“十八描”,這是他們從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出來的成果。歸納起來,描線方法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類線:壹類線型粗細變化不大,壓力均勻,力量含蓄,勁緊連綿;另壹類線型粗細變化較大,壓力不壹致,線型呈多種變化,宜於表現動勢和力度;還有壹類線型變幻莫測,多用偏急之鋒,速度快,往往有意到筆不到之境,是寫意畫專用線。這三類線在作畫運用時有所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也不壹樣,但都能表現出獨特的內涵及裝飾效果。在用筆技巧上也不同於西方繪畫,註重墨色的濃淡幹濕粗細變化等等,以增強畫面的藝術與裝飾語言。

線條具有很強的概括能力。在繪畫造型時可以舍棄壹切繁亂復雜的細節,提煉出能表現物象結構的線條組合,能準確、生動、迅速地表現形體,有效地突出基本特征,達到畫面整體效果的和諧。線的組織及線型變化直接決定畫面的效果和藝術性,如北齊曹仲達畫佛像,筆法稠密,衣服緊窄,猶如水中而出;唐代吳道子畫人物,筆勢生動,衣帶飄舉,兩者之畫風,被後人形象地稱之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從脫水而出、當風壹舞所具有的規整、飄逸、剛勁、柔美的線條中,我們不難體會出傳統工筆畫的裝飾情趣。在現代瓷上工筆仕女畫中,如筆者創作的瓷板畫《左右》,線條的排列組合以及人物的衣紋處理都運用了現代繪畫手法,在衣服、帽子和背包上突破了傳統仕女畫衣服的染色技法,巧妙地結合結構與素描關系,達到層次更加豐富立體感更強的藝術效果。背景用虛線勾畫正在生長的植物,再用色彩作出遠近虛實的關系,無不讓整幅畫面體現出生機勃勃的現代藝術氣息。在繪畫的過程中,由於所繪人物衣料質地的不同,衣紋會產生剛柔、曲直、疏密、粗細、輕重、方圓的變化,但唯壹不變的是人體結構。因此,衣紋及其它附屬物要根據人體的結構進行組織和處理,最後達到線與線筆意相隨,互相呼應,和諧生動,富有節奏感和裝飾性,表現出女性的陰柔美感。

瓷上工筆仕女畫的第二個特點是色彩的裝飾化。中國工筆人物畫在運用色彩方面淵源流長,歷代畫家為後世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遺產。不同風格流派的工筆人物畫作品,如涓涓清泉,匯集成浩瀚的傳統繪畫藝術長河,形成了在設色上獨具特色的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完整體系。南齊著名畫家謝赫在其“六法論”中就提出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的觀點,把色彩的應用歸結到對“類”的認識之上,成為工筆畫家千古不變的著色格言。

在傳統瓷上工筆仕女畫中,色彩不僅在畫面中有均衡構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不同的色彩語言釋放出不同的色彩情感,從而使觀賞者與畫面能進行良好的溝通,起到傳情達意的交流作用。而從色彩使用來看,最富裝飾性的當數工筆重彩畫。工筆重彩畫在著色上要求石色為質,水色為文,並在石色的基礎上,用金色勾描或渲染,賦色柔麗多姿,以追求畫面的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

瓷上工筆仕女畫,用色講究理性、單純化的裝飾味,色彩越單純、越限制,裝飾性越強。色彩總是和情感聯系在壹起的,其顏色意義與水墨畫趨同。中國畫的色彩和客觀物象沒有簡單的等同關系,故可以隨心所欲調配變化,目的不在寫真,而是起壹種裝飾美化的作用,增強畫面的節奏韻律感,借以抒發情感,所以瓷上工筆仕女畫的色彩是情感化、理性化、裝飾化的。

色彩情感化、理性化、裝飾化的特點,我們還可以從歷朝歷代傳世的名畫名作中體味到。而且從唐代人物繪畫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色彩裝飾效果,不僅能夠迎合上層社會的欣賞趣味,同時還能體現畫中人物的不同身份、氣質、儀態和相互關系,具有色彩渲染的裝飾韻味。如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周防的《簪花仕女圖》、閻立本的《步輦圖》等“綺羅人物”畫就是其中的代表。這種畫風在唐代院體畫中很普遍,也非常盛行,它使貴族主義和裝飾寫實主義審美意趣交融畫中,有很強的審美意味。

如果說雍容華貴的色彩裝飾畫風,是唐代的皇家貴族所追求的“鏤金錯采”形式美反映的話,那麽,為歷代文人士大夫們所欣賞和偏愛的則是“清水出芙蓉”般的淡逸雅致。這種色彩的裝飾畫風出現於北宋中後期,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李公麟的《明皇擊球圖》等在文人畫家中很是風行。當時因為理學的盛行,人們追求的是美學上的質樸無華、平淡天真的情趣和韻味,這種審美意識在工筆人物畫色彩方面,追求色調單純和諧,而又不失其內涵的裝飾意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恬靜高逸的審美趣味。

瓷上工筆仕女畫的第三個特點是平面化的空間處理。在空間的表現上,工筆仕女畫非常註意采用平面化的空間藝術處理,將真實的三維空間轉化為平面的二維空間,這種藝術手法的運用使工筆仕女畫的布局表現出很強的裝飾性。

傳統的中國工筆仕女畫的構圖與西方繪畫構圖大不壹樣,它突破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而采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對藝術對象進行超越時空限制的整體把握,從而拓展了畫面的意境。散點構圖是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壹個主要特征。散點構圖中沒有統壹的滅點,不能產生第三維空間,但可以保持畫面的平面性,更好地體現畫面的裝飾美。

瓷上工筆仕女畫在畫面構成上,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可以把世間壹切不同時空的事物組織在壹起,而不受表現對象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使不同物象的具體形狀、實際比例和視覺關系協調完美,使散亂的形象均衡、連綴、巧妙地結合起來。

自古以來,藝術家們壹方面按照美的規律塑造形體,另壹方面又在努力捕捉美的規律具體因素。如前所述瓷板畫《風行》和《秋》,在空間層次處理、勾線、著色等具體手法上,既保留了傳統中國畫的精神特質,又有所突破。在追求人物二度空間的塑造時,超越了傳統的單壹平面性,既有厚度又很空靈。具體渲染時用接近平塗的著色手法,不僅避免了刻板,突出了線條的獨立審美作用,同時利用色彩間的鋪墊和呼應,在單純中突出裝飾性花紋圖案和幾何線條的巧妙運用,使畫面產生很強的現代感。這種平面化的空間藝術處理,它統領於畫面整體的氣氛和意境中,切合於樸素自然的審美取向中,是在新的層面上對傳統的拓展,使傳統工筆畫所不具備的深入程度和工筆與素描、***性和個性、相融性與差異性進行有機地結合,是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真正延續。

總之,瓷上工筆仕女畫之所以能夠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屹立於陶瓷繪畫之林,正是由於在寫實技巧中糅入了華美工巧的工藝手法,充分運用了裝飾手段,達到畫面工整、富麗的藝術效果。而這種裝飾效果又是通過線條、色彩和構圖這三種因素的有機聯系所形成的。

  • 上一篇:4月最小說上連載的虛銅時代全文
  • 下一篇:白樺樹與白楊樹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