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景物描寫的方法有哪些

景物描寫的方法有哪些

景物描寫手法與作用

(壹)手法

壹、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註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還可以化動為靜與化靜為動。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壹眼形象,像壹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

二、虛實結合

在景物描寫中,虛是聯想想象之景,如回憶想象未來或幻想幻覺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柳永《雨霖鈴》想象別後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裏”,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三、繪形繪聲繪色

所謂“繪形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過壹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圓落在地上”,這個句子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圓,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丁丁鐺鐺地跳著”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壹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如杜甫的另壹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壹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

四、細描白描

細描:即細節描寫,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例如《荷塘月色》的壹些段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壹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月光如流水壹般,靜靜地瀉在這壹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壹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白描”作為壹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魯迅《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壹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壹些活氣。”寥寥數語,幾筆勾勒,不但將故鄉的深冬陰晦天色籠罩的原野,盡收筆底;而且字裏行間,表露了蘊含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深沈的悲涼。

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如《儒林外史》寫範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壹遍,又念壹遍,自己把兩手拍了壹下,笑了壹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壹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維妙維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壹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征顯露,盡傳神態。

五、多個角度順序結合

蘇軾在《題西林壁》詩中寫道:“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同壹景物,觀察點不同,獲得的印象就不壹樣。同是廬山,由於橫、側、遠、近、高、低不同的觀察角度,呈現的景物姿態以及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可以從視、聽、嗅、味,觸等多種感覺去描寫,將景物真切再現,富有立體感,做到繪形繪聲又繪色,令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妙。

如《荷塘月色》描寫月色下的荷花時,從視覺上看到了“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從嗅覺上“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裏尤其是最後壹句還用上了“通感”的修辭,讓這個句子有著獨特的韻味。

六、襯托對比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壹方為另壹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壹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並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於突出不同點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壹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裏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臺壹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淒涼的心情。

七、多種修辭結合

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請看:

1.蜘蛛也惜春歸去,網住殘紅不放飛。

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2.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出環境的優美、幽靜,而且渲染了壹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

3.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用博喻刻畫白妞的眼睛:“秋水”見其清澈純凈,“寒星”見其晶瑩明亮,“寶珠”見其圓潤光澤,“水銀”見其黑白分明、水靈生動。這雙眼睛真是顧盼傳情,美麗動人。

4.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張潮《幽夢影》)

運用排比,列舉壹連串悅耳之聲,令人浮想聯翩,心旌搖蕩。

5.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同上)

以賞月喻讀書,表達讀書所獲與閱歷相關的道理,深入淺出。

(二)作用

壹、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景物描寫壹個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有時也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開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的描寫“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壹個曲尺形的大櫃臺,櫃裏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餞,買壹碗酒。”交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具體的人文特點。

再如《壹面》中第5段“門外,細雨煙似的地被秋風扭著卷著,不分方向地亂飛。店裏冷得像地窖壹樣,冷氣從褲管裏向上鉆。”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及當時的自然環境,也暗含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二、渲染氣氛,

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渲染壹種特定的氛圍。例如高爾基的《母親》中寫道:“嚴寒幹燥的空氣緊緊地包圍住他她的身體,直透到咽喉,使鼻子發癢,有壹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寫出母親此次行動的時節,又烘托了緊張的氣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

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寫景不應該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描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把境界分為"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於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例如高爾基的《母親》中 “母親滿意地聽她腳下的雪發出的清脆的聲音”以及“每次開門的時候,就有壹陣雲霧似的冷空氣吹到她臉上,這使她覺得很爽快,於是她把冷空氣深深地吸進去”等描寫又顯示母親從事革命工作時的興奮之情,為塑造臨危不懼的革命母親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四、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圍的環境,包括室內外的裝飾布置,能夠展示壹個人的身份、氣質、個性等,因此作家註意用景物來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魯迅《祝福》中對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

我回到四叔的書房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裏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壹邊的對聯已經脫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長桌上,壹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壹翻,只見壹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壹部《近思錄集註》和壹部《四書襯》。 從對聯和書籍的內容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他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他懶散、自私偽善,冷酷無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壹個重要人物。

  五、推動情節的發展

有時景物描寫能夠推動情節向前發展,例如《祝福》中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壹條贖“罪”門檻,但得到的仍是“妳放著罷,祥林嫂”這樣壹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壹切掙紮的希望都在這壹聲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壹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寫景物,作者往往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寫了壹幅恬淡朦朧的荷塘月色圖,實際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壹名新文學運動的戰士,1927年大革命失敗了,給他心靈上投下了落寞的陰影,他既對黑暗的現實不滿,又不願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脫現實。他借荷塘月色抒發的正是這種幻想超脫現實的情感。

七、照應標題。如《祝福》中的景物描寫就起到照應標題的作用

  • 上一篇:逆轉裁判的獲獎記錄
  • 下一篇:《中國式結婚》txt全集下載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