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杜甫《絕句》唐詩譯文及賞析

杜甫《絕句》唐詩譯文及賞析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註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

萬裏船:不遠萬裏開來的船只。

譯文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壹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裏開來的船只。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壹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壹首即景小詩。

“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壹景壹物,抒發作者壹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壹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壹形式寫了壹組詩,***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壹首。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壹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只,不覺勾起了鄉愁,細致的內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詩歌以壹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壹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給人壹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構成了壹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裏,壹碧如洗,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壹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壹種向上的奮發,這裏用壹個“上”字很巧妙。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詩人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畫,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詩句的生機。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壹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壹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壹“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這就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誌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但同時,詩人以這種感受,從另壹角度來說明壹種艱難: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積雪則更為困難。於是,詩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因此,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壹二句就暗含其中了。“兩個”、“壹行”,數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詩人要排遣那種長期受到閑置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這與《水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現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

末句更進壹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壹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壹個“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杜甫用的正是這個含義。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麽壹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他應該知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很難實現,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剛結束流亡的生活,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裏”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壹從時間上,壹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表示希望不大。這是第壹層含義。第二,這只停泊在門前的東吳船並非從東吳來,而是到東吳去的。東吳,正是杜甫心中那

  • 上一篇:微博怎麽循環播放音樂
  • 下一篇:如何寫壹張榮譽證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