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長沙的水運行船

長沙的水運行船

長沙河運歷史有3000年以上。晉代《荊州土地記》就有“湘州七郡,大舶所出.皆受萬斛”之載。直到清末,長沙航行仍主要靠木帆船。長沙縣域內的瀏陽河、撈刀河等不但是杉木、楠竹外運的主要通道,而且是糧運客運的重要途徑,小船可直達其中遊乃至上遊。

木船種類繁多,主要有:

倒扒子:兩頭能行,不畏風浪,為常用的基本船只。

瀏陽揪船:船身長,吃水淺,便於河灘淺水航行。

烏舡船:俗稱“烏舡子”,又名“烏蓬子船”,是溈水和靖港常用木船。

撇子:分“撈河”“道林”“雲湖”3種,航行於市境小河及漣水,周轉靈活。俗有“撇子兩頭尖,有水上得天”之說。

另外壹種渡劃俗稱“渡船”,形狀象布鞋,運轉遲緩,只能作短距離劃行。守渡船的多為貧苦老人,食宿船上,俗稱“渡船老倌”。

行船風俗龐雜,禁忌繁多,如:

1.新船試水。舊時水運習俗,新船下水稱為“試水”。試水前日,船主要齋戒沐浴,夫妻隔房。下水之前要燒香點燭,鳴放鞭炮,安放神龍,恭請魯班先師、洞庭王爺、楊泗將軍等諸位神明上船護佑。船下水時,須有幾人隨船下河,認為如此可免翻船死人,以保行船平安。

船上的纜頭工,上水稱“抵手”,下水稱“大刀手”,負責引水綺望和船上風帆帆索、船舶錨鏈、大櫓、撐篙的管理,相當於現在的副駕駛,要求具有良好的駕駛技術和指揮能力,故很受船主器重。

行船之前,要煮壹只豬頭,由纜頭工在豬頭上插上幾雙筷子,篩上壹杯酒灑在豬頭四周,敬奉船神,祈求護佑;而後大家壹起吃肉喝酒。船主要親自給纜頭工敬酒,並剜出兩只豬眼珠給他吃,俗信可以增強眼力,看清暗礁和水的深淺。如果航行中不幸觸礁或擱淺,纖工們便會嘲笑纜頭工:“莫非船老板沒有給妳吃豬眼珠?”

2.做“開江”。舊時船只、竹牌啟航之日,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稱為做“開江”。首先要選擇黃道吉日,船老大或牌頭工於先天齋戒沐浴,忌行房事。啟航前在神龕前擺上豬、羊、牛三牲或肉、魚、蛋三葷,點燃香燭,燒紙錢,敬奉水神,甚至許願。船上如沒有神龕,則對著船頭跪拜。然後船老板請船工或牌工們吃壹餐豐盛的飯菜,慷慨的還請看壹場戲,稱為“開江神福”或“開頭神福”。船工在吃“開江”飯時,都要講吉利話。有的船老板為了討個好兆頭,專門請來能說會道的人祝賀開江。開江日早晨,大刀手或纜頭工敲響三聲銅鑼,纖夫中的頭工點燃鞭炮,中間亂鑼擊之。當三聲鑼響收尾,第壹掛鞭炮放完,頭工站在船頭或觶頭大喊:“開江了哦!”眾工同時應答:“順江哩!”頭工又喊:“撩起青龍刀哦(即“拿起木橈劃槳”)!”眾工齊應:“過五關斬六將哩!”在這雄渾威武的大合唱中,搖櫓工鼓勁搖櫓,船只木牌便飛駛於航道中。

有的船家開船前準備壹只大紅冠公雞,在船頭殺了敬洞庭王爺或魏公菩薩,爾後,方能開船。從長沙地區到洞庭湖到漢口,水程甚遠,天還沒亮,船老板就要殺雞焚香,叩頭作揖。下漢口的大船,船頭上掛著壹面大銅鑼,還有專門司鑼的船工。開船時,在銅鑼、鞭炮聲中,船老板念誦祝詞:“有請洞庭王爺,開船不遇風暴,不出險灘,壹路平安。”鑼聲停下,祝詞結束。行船沿途,見廟必敬。全由船老大凈手祭祀。船頭擺上條盤,內放供酒、供飯,焚香點燭,撒拋齋飯,望廟遙拜。每停靠壹個碼頭,船老大即上岸進廟祭祀。當船平安抵達碼頭,都認為是“菩薩的神靈保佑”。

3.做“過灘神福”。船過險要處要做“過灘神福”,祭祀船神和伏波王爺諸水神。祭祀時,頭工右手執壹把雪亮的開山斧,左手提壹只五彩大公雞,立在木船的“神墻”(兩聯木船相連處的橫枕木)上,壹斧割斷雞的咽喉,拎著雞繞船灑血壹周,再回到神蛸處,拋雞於牌棚口,旋即向伏波王爺(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及各路神靈奠酒三杯,念誦禱辭,祈求平安過灘。祭祀完畢,鳴放鞭炮,解纜開船。此外,每當過險灘時,時有上千只紅嘴烏鴉飛至船上空,船工要用手抓起飯團朝它們拋撒,不論飯團怎樣拋,這些烏鴉都能用嘴接住,百無壹失。傳說這些烏鴉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士兵,在征伐五溪蠻時淹死於此。馬援死後成了河神,淹死的士兵便成了神鴉兵,專管過青浪灘之船、篇的安全。船、觶過此時,人們以有烏鴉飛至為吉兆,必餵飯食,祈其護佑行船。如果沒有烏鴉撲船(觶),便以為行船將遇不測。

4.做“到岸神福”。在水上,當船行到距離終點碼頭還有三四裏時,船工們便喊起雄壯的進港到岸號子。船泊港時,在距離碼頭約壹裏路處,便大櫓上架,讓船利用慣性行靠泊地。靠岸時,要敲響到岸鼓。當日,船老板要備辦豐盛的酒菜祭祀船神,祭祀完畢,菜肴便用來款待船工,稱為“做到岸”,又名“到岸神福”。菜肴要有魚有肉,取“魚”“余”諧音,以祝賀老板的貨物能夠賣大價錢。全體船工均要壹醉方休。

5.祭洞庭神、江神、楊泗將軍等。長沙至洞庭湖壹帶船家,過去大多在舵房立有神龕,小的壹尺多高,大的則有兩三尺高。內供3個木雕菩薩:魯班先師、楊泗將軍、水婆婆(或為趙公元帥或為關帝聖君)。同時,船行江河,見廟必敬。洞庭湖畔廟宇甚多,大廟不離洞庭(王爺),小廟不離楊泗(將軍)。洞庭王爺即為民間傳說“柳毅傳書”中的柳毅,乃是湖湘船家不能或缺的保護神,從很遠的古代就壹直如此。長沙橘子洲頭有洞庭廟,橘子洲尾有江神廟。行船過此時要敬奉洞庭王爺和錨、纜、柳樹三神,傳說此三物為洞庭王爺的鎮湖三寶,人稱“洞庭三神”。平安到達後,船客必定辦“回頭宴”,以示慶賀。

船民祀奉的另壹神靈楊泗將軍是長沙地方赫赫有名的“土著神”。據《長沙縣誌》載:“紫雲臺,楊泗將軍得道處,跑馬石遺跡猶在。”紫雲臺是金井河流經的地方,金井河的下遊即是撈刀河(湘江支流之壹)。也就是說,楊泗將軍的“發祥地”在金井河畔,他是湘江水系的水神之壹,為金井河——撈刀河——湘江壹帶的水上保護神。與其他有名的水神(如四川灌縣壹帶的二郎神、江西南昌的許真君等)壹樣,楊泗將軍的功績也是在於“斬龍護國”,保護本境安寧。傳說湘江邊出現了壹條孽龍,時常興風作浪,危害民眾。得到神奇力量的楊泗跨上坐騎,手執大斧去將孽龍戰敗。長沙民眾為了感謝楊泗打敗孽龍,使人民免遭水難,就在沿江壹些地方為他立廟塑像——身上穿著金盔鎧甲,壹手持寶劍,壹手捏“定海神珠”。長沙流傳著這樣壹句口頭禪:“楊家泗爺來運(顯靈),只有咯大的法神。”據說,楊泗將軍只是小災顯靈,大災卻難除。這也許是和洞庭王爺在“神職”上各有“分工”吧。

6.“行船壹路歌”。行船壹路歌流行甚廣。船民們將沿途各地地名編成歌謠,便於記憶,稱行船壹路歌,又名“水路歌”“走水路”。如益陽至南京的歌謠為:“益陽開路下劉公(灘),沙頭、羊角、青草坪。毛角(口)子先生算八字(哨),姑嫂(樹)二人問關公(廟)。白馬(寺)頭上生虱子(塞子廟),鈴子(臨資口)壹響到蘆陵。蘆陵潭上把船(或作“牌”)灣,青竹、雲亭、磊石山。磊石上山銅鐘響,逍遙快活南津港。城陵磯、道陵磯,羅山下去是新堤。新堤有個五條街,十個妹子九個乖,又愛耍,又愛玩,鴨塘、茅埠、石頭關。嘉魚、牌州、金口驛,黃鶴樓中吹玉笛。黃鶴樓中鶴不存,壹路順水下南京。”

各地各水都有不同的“水路歌”,不少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的水路交通知識歌。

7.“口風”禁忌 。 船家行船非常危險,故多禁忌,以為平時講話都是壹種預兆,稱為“口風”,或稱“船家忌語”。“龍”“虎”“鬼”“夢”“翻”“滾”“倒”“沈”為其八大忌語,切不可直呼其字音。壹般稱龍為“溜子”,或叫“扭河裏”;蛇稱“小溜”;虎稱“貓”或“老蟲”,連與“虎”諧音的“腐”“斧”也必須改音,故民間稱腐乳為“貓乳”,斧頭稱“開山子”,水豆腐稱“水片子”;鬼稱“浸佬倌”;夢稱“黃粱子”;“翻”字要說成“斟”,或用別的字眼代替,如稱船帆為“風篷”,帆船為“風篷船”,煎魚翻邊為“斟邊”,睡覺翻身為“轉身”;吃魚時不能翻邊,煮肉不能翻動和切斷;“滾”要說“開”,“滾水”要說“開水”,“滾動”要說“開動”或“走動”;“倒”字不能說,東西也不能倒放; “沈”要說“浮”,姓“陳”要說姓“浮”,或稱“浮河裏”;城陵磯地名要稱“浮陵磯”。甚至連壹些能夠引起聯想的字音也需要避諱,如“周”與“洲”同音,與“丟”音近,也不能說,要說“周河裏”或“圍吉”;“廖”與“撂”同音,要說“張河裏”;“盛”與“沈”音近,故“盛飯”要說“添飯”;筷子要說“篙子”,尤其忌諱將筷子架在碗上,因為碗猶如船,筷子古稱“箸”,“箸”“住”同音,使人聯想到船“住”了,不能前進;用碗稱“轉轉錢”;調羹稱“鴨婆子”;飯瓢稱“抓把子”。特別是放排,禁忌更多,如開排時不能講“開排”,要講“解纜子,走啦!”煮飯時飯開了要講“飯漲了”;吃肉遇到骨頭,因骨頭使人聯想到巖(石)頭,故諱稱為“吃硬肉”,肉骨頭不能隨意拋入水中;燒火冒煙,因“煙”“淹”諧音,故不能說“煙”而只能說“霧”;“傘”“散”諧音,使人聯想到木解散開,只能說“開花子”;橋梁稱“兩頭搭”;“塔”“塌”諧音,諱稱“鉆天子”。類似諱語甚多,無法壹壹列舉。此外,還有壹些禁忌,例如,過險灘大川要嗚鑼;水上巡夜也只擊梆敲鼓;忌以手遮額眺望;船頭忌婦人踩踏;船上忌晾衣;跳板應搭在船中腰;裝貨前擦洗船時由船頭向後、由外向內擦,卸貨後則由船內向外擦;擺渡時,切忌18人或36人坐壹船同渡,等等。

8.沿途“敬廟”(廟會)。除了各船供奉、分散敬神以外,舊時湘江流域還有許多集體祭祀—廟會。諸如:洞庭宮廟會、江神廟會、楊泗將軍廟會、平浪宮廟會(長沙平浪宮在鹽倉街),等等。這些廟會,皆系民間組織的活動,由船民們推選為人正派者管理、籌劃,負責的人稱為“首士”。每壹廟會,分別由“首士”下達通知,組織祭祀活動。廟會的活動,主要為給菩薩做生日,菩薩“出行”,船家和民眾焚香祭祀,以及為菩薩送戲,等等。長沙壹帶舊時習俗,農歷二月初七開始洞庭宮廟會。第二天,為洞庭菩薩“出行”日。“出行”時,以數十面大三角紅旗作前導;幾十個炮銃手緊跟在後;接著,由三十二人擡著紅漆大轎,轎上端坐著“洞庭王爺菩薩”;前後有十幾條“護駕神龍”,翻騰起舞;火銃齊鳴,響聲震天;人們敲鑼擊鼓,尾隨其後,浩浩蕩蕩。湖(河)上船家,沿岸居民,則設案焚香,競相祝禱。橘子洲洞庭宮廟會連續進行三天(從二月初七至初九),以洞庭王爺“出行”那天最為熱鬧。

農歷二月十二日,是將軍廟會,為楊泗將軍“出行”之日。它的規模沒有洞庭王爺那麽大,時間也沒有那樣久(只有當天)。故民諺說:“壹號菩薩(指洞庭王爺)打號鑼,楊泗菩薩打蕩鑼(小鑼)。”

廟會期間,當地各行各業都要給洞庭王爺、楊泗將軍“送戲”,給他們祝賀、做壽。尤其是將軍生日那天,還要分別辦生日酒。由“首士”收錢集資承辦祭祀酒席,演出酬神戲曲。旨在祀神娛人,絲管交錯,歌舞和諧,壹片歡慶。

9.其他風俗與禁忌。長沙縣水運以瀏陽河、撈刀河為主。貨船有“秋船”“烏篷船”名號,擺渡的小舟叫“劃子”。水手稱為“船拐子”。分“瀏陽幫”與“長沙(善化)幫”兩個船幫。益陽、寧鄉等地的“烏杠子船”也可在瀏陽河、撈刀河來往,稱“外河幫”。各幫船只在相遇時搖晃篙槳致意。外幫船只進入縣內河道,須首先備禮拜訪各港“頭人”,叫“拜碼頭”。

船戶長期從事水上運輸,害怕險灘、暗礁和惡劣氣候。加之清代的江河無導航設備,僅在少數險段築臺懸燈或插竿立樁,守燈人撞擊巨鐘,導引船只循聲前進。如遇惡劣氣候,撞鐘人以槌系足,連續撞擊,告知過往船只作好避風準備。光緒末年長沙開埠,有輪船行駛,開始設浮標裝置,夜晚燃植物油燈。如遇大風大浪,油燈熄滅,惡性航運事故時有發生。

船戶還在船尾豎木質雌雄鞭,因雌雄鞭是唐將尉遲恭所用,尉遲恭曾為唐皇李世民守衛寢宮,鬼不敢近,被封為門神,認為以此二鞭可鎮住水妖。

行船途中,俗有“行船跑馬三莫問”之說,旅客忌問天氣、行程、停泊地點。船工認為這些答案盡在上天掌握之中,船工擅答即褻瀆水神。

木船途經寺廟、寶塔,均要焚香叩拜,求保平安。船只上岸維修或竣工下水均要用雞血淋灑船頭,避邪驅鬼;春節時,船頭披紅掛彩,船艙燃點蠟燭,乞求三十晚上的燈光能帶來好運。大年初壹,船主和水手壹同上船,將船徐徐向上移動壹點,謂之“出天行”。

行船時看到江心大魚或飄流大物忌高聲呼叫或亂指,怕水妖興風作浪。有河豚(俗稱“江豬子”)尾隨船後,要焚香作揖致敬,船民以為河豚是“河神派出觀察人間善惡的使者”。停泊時船頭朝上水,兩船靠近,不能腳踏兩邊船。

船頭為聖潔之地,男姓不得在船頭小便,婦女不準跨越船頭。初壹、十五船工打牙祭(俗稱“神福”),將大塊豬肉煮熟,先敬奉河神,然後將肉切塊,佐以豆豉辣椒回鍋拌炒,俗稱“回鍋肉”,又稱“船拐子肉”。

船工長期水上作業,在過去沒有氣象預報的情況下,積累了許多觀察天氣的經驗,以便未雨綢繆,早作防範。行船有許多諺語,如:“四面黑籠籠,必然刮怪風”“西邊起雲腳,早晚有雨落”“日落胭脂紅,無雨就是風”“日落西山壹點紅,夜半起來蓋雨篷”“三明壹暗(指東南西北四方),暗處生風;三暗壹明,明處來風”“早刮東風晏有雨,晚刮東風壹場空”“有雨四方亮,無雨空頂上”“熱極生風,悶極有雨”“三明三暗,大水平河坳”等等。

  • 上一篇:植物大戰僵屍貝塔版無限金幣指令是什麽?
  • 下一篇:用js如何實現模糊查詢帶下拉菜單?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