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詩人劉墉簡介

詩人劉墉簡介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工書,尤長小楷劉墉簡介,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謚文清。

生平劉墉,祖籍江蘇省豐縣歡口鎮劉大營村。後至山東諸城(現高密),出身於山東諸城劉氏家族,這個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qǐ)曾擔任過四川布政使,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勛更是壹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說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劉墉生長在這樣世代書香、以科舉仕進為榮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不必言,後來他成為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也證明了其學識的淵深。但不知什麽原因,滿腹經綸的劉墉卻遲遲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劉墉簡介,至少目前尚未發現他在30歲之前參加科舉考試的記錄。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33歲的劉墉才因為父親的關系,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並獲進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預備資格,壹般從科考成績優異的進士中選拔,然後在庶常館學習深造,期滿考試合格者,授翰林院編修。清代翰林雖然薪俸較薄,但作為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近臣,號稱“清貴”,“有清壹代宰輔,多由此選”。而且,大臣死後如果想得到皇帝賜謚的“文”字,則必須是翰林出身。所以,清代以科舉仕進者尤重翰林出身。應當說,劉墉在仕途上開局良好。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殿試後,讀卷大臣將劉墉作為呈送卷第壹名。乾隆帝閱後認為“墉”無超人才華,也可能懷疑讀卷大臣巴結正在當朝大紅大紫的劉墉父親,將劉墉貶為二甲二名,將原擬第五名,也就是二甲二名的吳鴻拔為第壹甲第壹名,說道:“今取壹朝狀元,必得有眾人向往之才氣。平墉之人怎能奪冠?就這樣,本來是劉墉的狀元改為了進士。中進士後壹年後散館,授編修,進入仕途,初任江寧知府,再遷侍講。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劉統勛(時任陜甘總督)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受株連而遭逮治,旋得寬釋,降為編修。次年六月,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十月,提為安徽學政。任職期間,針對當時貢生、監生管理的混亂狀況,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部議準行”。

從乾隆二十壹年(1756)開始,劉墉被外放作地方官,此後20余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裏,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學政、知府,直至壹方面的督撫大員。在做地方官期間,他基本上還是秉承了乃父劉統勛的正直幹練、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對科場積弊、官場惡習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頓,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諸城縣誌》稱贊他:“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壹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同時,他也不遺余力地貫徹乾隆皇帝的意旨,查禁書,興文字獄,捉拿會黨,積極推行文化高壓政策。

劉墉做過提督安徽學政和提督江蘇學政。提督學政是壹省的教育長官,類似於教育廳長,但不同之處在於,學政不受當地最高行政長官的節制,獨立開展各項事務,督撫大員也不能侵其職掌。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學政離任,督撫才可暫時代管其事。學政還可以直接向皇帝上書,反映地方情況,吏治民風。

  • 上一篇:哪個網站能到飛虎神鷹張子健版的全集要FLV格式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 下一篇:周星馳新片《美人魚2》已定檔,看過《新喜劇之王》的妳會看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