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論語壹則的文言文解釋

論語壹則的文言文解釋

1. 解釋論語壹則(初中的)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意誌堅強,因為他肩負著重大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遙遠嗎?'' 弘毅:剛強,勇毅. 已:停止.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堅毅,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而路程遙遠。

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這個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鬥到死才停止,這個歷程不是很遙遠嗎? 《論語》十則復習 文言朗讀 v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v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v 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v 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v ⑤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v 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v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v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v ⑨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v ⑩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言詞語歸納1——通假字 v 1、不亦說乎 v (通“悅”,愉快,高興) v 2、誨女知之乎 v (通“汝”,妳) v 3、是知也 v (通“智”,聰明) 文言詞語歸納2——古今異義 v 1、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v 古為“真誠、誠實”; v 今為“書信”,“相信,信任”等 文言詞語歸納3——詞類活用 v 1、溫故而知新 v (指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v 2、傳不習乎 v (老師傳授的知識。

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詞語歸納4——補充 1、學而時習之 2、人不知而不慍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7、其恕乎 文言翻譯 v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v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壹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裏)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v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v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v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v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v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v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v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v 孔子說:“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v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v 孔子說:“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v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v 孔子說:“幾個人壹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v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v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誌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v 文言翻譯 v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v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v 10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v 子貢問道:“有沒有壹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文章評價 v (1)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如:第1、2、3、4、5章。 v (2)關於思想品德修養。

如:第1、4、5、6、7、8、9、10章。 v (3)關於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如:第8、10兩章。 練習 v 1. 本文選自《 》,該書是壹部______________的儒家經典著作。

孔子是我國___________時期偉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 v (論語 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春秋 教育家) v 2.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壹項是( ) A. ①學而時習之 ②傳而不習乎 B.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詣太守,說如此 C.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D.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B) v 3.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壹項是( ) A. ①溫故而知新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 B.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日初出滄滄涼涼 C. ①任重而道遠 ②天即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D. ①傳不習乎 ②空谷傳響 v 4.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

①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雕_______ 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 v 5.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v ①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v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②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v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6、寫出選文中的成語(要求三個以上)。 v 答: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

2. 出自論語中的文言文解釋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壹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裏)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有子說:“若其人是壹個孝弟之人,而會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亂的,就更不會有了。君子專力在事情的根本處,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該是仁道的根本吧?

3.孔子說:“花言巧語,壹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5.孔子說:“要治理好壹個能出壹千乘兵車的大諸侯國其實並不難,只要能做到以下三點就行了:慎重處理國事取信於人民,節省開支愛護人民,征用民工只在農閑之時。”

6.孔子說:“諸位!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行為時常謹慎、守信,博愛大眾,而親近仁者。工作之余,則可研習六藝之文。”

7.子夏說:“只要能堅持向有才德的人學習,不斷改正自己愛好享娛之心,奉養父母能盡心盡力,為君王辦事能舍身為國,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雖然說不是在讀聖賢之書,但我壹定要說是在讀聖賢之書。”

8.孔子說:“君子要厚重,不厚重就沒有威嚴,所學的東西也不會堅固。在與人相處中要以忠信為主。不能與德才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如果有了過失或錯誤不要害怕改正。”

9.曾參說:“對於剛去世的人要謹慎地處理喪事,對於早已去世的人要真誠地祭祀、追憶,民眾受到感化和教育,仁德之心就壹定會更加敦厚、濃淳”。

10.子禽向子貢問道:“孔子到了這些諸侯國,壹定會聽到國君們來問政事,是孔子向他們提出了請求呢?還是他們向孔子提出了請求呢?”子貢回答說:“孔子具有溫、良、恭、儉、讓五種美德,所以迎得國君們的敬重,向他問政。孔子的請求,是不是與別人的請求不壹樣呢?”

11.孔子說:“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看他的誌向;他父親去世以後,要看他的行動;在他父親去世三年內不改變父親的意向,這樣的孩子可以稱得上‘孝’了。”

12.講規矩,不能亂。但在用時,應當以和為貴。先王,是先代的帝王。王,是指聖人在位者。先王為政之道,即是制禮用和。禮由先王所制立,歷代雖有增損,但以用和為最美.無論小事大事,皆用禮,而不用和,則於事有所不行。既知和為貴,然而專門用和,不用禮來節制,此亦不可行.

13.反復思維所說的話是否合宜。合宜則守信,不合宜則不必守信。自己要卑遜,但要近於禮,也就是要合乎禮節,這才能遠離恥辱。如果恭而不合禮,便是恥辱。所親不失其親,亦可宗敬。亦即所親的是仁義之人,是為不失其親。能夠所親不失其親是有知人之明,故可宗敬.

14.君子是求學求道的人。君子所求者,比食居更重要。君子做事要敏捷,但事先要審慮周詳.君子所學如有疑問,則去請問有道德有專學的人,求其指正。照以上所說而行,可以說是好學了.

15.子貢問:人雖貧窮,而無諂求,人雖富有,而不驕傲,何如.孔子說:可以.貧而樂道,如顏子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這比無諂更好。富而好禮,則能以恭敬待人,雖對貧賤之人亦能待之以恭敬,這比不驕更好。子貢即悟孔子之意,:此義就是詩所說的切磋琢磨嗎?孔子乃稱許子貢。從此可以與子貢談詩了。因為,告諸往而知來者.

16.空子說:別人不了解我,我還是我,於我自己並沒有什麽損失.

累死我了

3. 初壹《論語》三則文言文翻譯

1。司馬牛問怎樣做壹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麽憂愁和恐懼呢?”

2.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翻譯: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於禮的規定,那麽,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3。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理國家。孔子答道,“國君的行為要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要符合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行為要符合兒子的要求。”齊景公說,“說得好啊!要是真的國君的行為不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不符合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行為不符合兒子的要求。即使有糧餉俸祿,我能來享用它嗎?”

4. 論語壹則(帶解釋、相關故事)

1、《論語》第壹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並且經常去復習它,這不是壹件很愉快的事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這不也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嗎?沒有人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因此而煩惱怨恨,這不正是壹種君子的胸襟嗎?”

2、論語三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論語·為政》

譯文:

學習到的東西,常常去練習、實踐,不是很快樂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習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憑此做學習的榜樣

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因為迷惑而更加危險。

擴展資料:

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 上一篇:我想學編程(初學者)應該從什麽地方開始學起!
  • 下一篇:燃燒劇情詳細介紹 燃燒電視劇簡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