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青島現存最老的建築是什麽

青島現存最老的建築是什麽

坐落於信號山上的青島迎賓館是德國人於1905年在拆毀青島上青島村後的地皮上建的德國侵華總督官邸,它典雅、華麗、氣勢宏偉,因為它大部分是用青島特有的花崗石建造的,還有壹個名字叫石頭樓。該樓於1907年建成後並沒有給侵略者帶來什麽好運,因而上個世紀解放前的幾十年裏,它還壹直被人們稱作“兇宅”。

據1936年2月的日記體遊記《青島遊記》記載:“此房屋建築,雖極美輪美奐,但居此者無壹不兇終隙末。此樓建成後,德國某提督居此沒幾年就被國會去職,罪狀既為此房屋建造奢華,耗費巨大。繼任某總督,居此不久,又遭歐戰。日軍戰奪青島居此司令,不久就死了。後由我國接受。居此房屋者,有畢庶澄.陳中浮.馬福祥,或毀身.或病死無壹吉利者.既姚君亦壹度居此,卒被去官.故今茲縱屋中布置奢華,但微睹往事,已無人敢居,只留作款待嘉賓之用而已。”

上個世紀50年代,迎賓館曾作為中蘇少先隊夏令營的營地,每晚露天放映蘇聯電影吸引周圍少兒多多。

1957年毛主席還在青島迎賓館召集中央政治局開會,在此發動了著名的反右運動。

後來謝胡,西哈努克等元首級各國政要來青,青島迎賓館必是他們下榻的地方。

如今,青島迎賓館還是壹個青島的重要旅遊景點。

離我家大約二百米的地方,有壹條早在上個世紀初就聞名於世的大街叫廣西路。德國殖民青島時期德人修建它的時候,起的名字叫海因裏希親王大街。它西起火車站前的泰安路(基爾大街),跨越中山路(弗裏德裏西大街)、安徽路(盧因特坡爾德大街)、江蘇路(俾斯麥大街)等路口,向東壹直延伸到龍口路(阿裏拉大街/炮兵營路),全長大約1565米,路面大約寬二十五米,為德國膠澳租借地最早辟建的道路之壹。----------- 海因裏希親王大街,可能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城市中央商務區。據報載:德國殖民青島時期,除了德國的捷成、美最時、西門子外,英國的太古、怡和、英美煙草,美國的標準石油、德士古石油、亞細亞石油、通用電氣等,都把他們駐青島的分支機構設立於這條街上。 廣西路(海因裏希大街)南面與大海壹街之隔,西面直通膠濟鐵路終點站-青島站。過去這裏是帝國主義耀武揚威的地方,而現在它已是青島老城區最美麗的窗口街道之壹了。

青島的天後宮距離我居住的龍華路大約只有五分鐘的步行路程,坐落在緊靠大海的太平路南端,是壹座德國占領時期唯壹壹座保留在歐人居住區的中國古建築。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老青島人都知道有句話叫“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早在壹百多年前青島建市以前四百多年,這座“中國大廟”就是青島沿海地區漁民航海人寄托希望.祭祀神靈的聖地了。1898年德占領膠澳後,對青島進行城市統壹規劃,沿海壹帶被劃定為歐人居住區。具有中國建築風格的天後宮成為德國人的障礙他們急欲拆除。後經能夠代表同業參與市政的商人胡存約等聯合眾人奮力抗爭,才保住天後宮沒被拆除。天後宮歷經五百多年風雨幸存至今,彌足珍貴。初建成時,天後宮由三間聖母殿和龍王財神兩配殿構成。五百多年裏,天後宮前後歷經明.清.民國等七次維修擴建,特別是清代雍正十壹年(1733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兩次較大規模的修擴,使其成為具有較大規模的建築群。1996年全面修復天後宮後,市府將其辟為“青島民俗博物館”,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現在的天後宮占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二進庭院造型,建有正殿.配殿.前後兩廂房,還有戲樓.鐘.鼓樓.以及附屬建築計16棟80余間,除唱戲樓為硫璃瓦蓋頂裝飾外,其余的全部為清水墻,小灰色瓦,並配以蘇式彩繪.雕梁畫棟引人註目,整個建築藝術體現了傳統和園林風格。-- 在整個青島地區的古代建築中,青島天後宮的建築藝術和彩繪藝術都是首屈壹指的。門內還立兩塊石碑,記載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後宮的情景,是了解青島歷史的重要資料。

  • 上一篇:不限時免排隊玩雲遊戲的軟件
  • 下一篇:3dmax9英文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