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鬼媽媽》中的那只黑色的小臟貓是有什麽秘密?如:為什麽它會說話?

《鬼媽媽》中的那只黑色的小臟貓是有什麽秘密?如:為什麽它會說話?

值得註意的是,當卡蘿琳爬向那個怪誕世界時,她通過了壹個冗長的人類器官式的管道,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來看,這應當是象征著母體的產道(所以外灘觀光隧道的設計十分傻X),也就是說,卡蘿琳的內心有著某種對“童年”的向往——盡管她還是個孩子,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卡蘿琳拒斥長大(或者說對長大不適應):長大意味著她無法再像嬰孩時壹樣為所欲為,而且不會再被父母捧在手心裏呵護,長大後的卡蘿琳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多半會被拒絕。由此,把《鬼媽媽》做心理學層面上的解讀,其實跟大衛·芬奇+布拉德·皮特+菲茨傑拉德的那部奧斯卡提名作大差不差,只不過塞利克比芬奇做得更成功而已。

《鬼媽媽》中的性別設置也饒有趣味。最大的魔頭居然是卡蘿琳的母親——女巫的控制只不過是障眼法,內裏訴說的還是母性親情缺失後母親這壹形象的迅速妖魔化。從年齡上來講,卡蘿琳應當處於青春期將來之時,按照弗洛伊德的教導,埃勒克特拉情結導致的“戀父憎母”傾向成為此時卡蘿琳的潛意識,所以,父親在片中是個被母親控制下的傀儡,盡管父親也常常拒絕、忽視卡蘿琳的感受,但卡蘿琳會將之歸結於強勢母親在作祟——用父親的話來說,母親才是家裏的“Boss”。而拒絕給卡蘿琳買漂亮衣服和手套,又可以解讀成對卡蘿琳女性形象(性的吸引力)的粗暴壓制——於是乎,母親被改頭換面成女巫,卡蘿琳與復制版母親的戰鬥也象征著她性意識的成長。此外,兩位肥胖美人魚的形象也印證了這壹點,她們回復青春的那壹幕完全可以看作是卡蘿琳潛意識裏對性成熟身體的渴望——事實上,當這壹幕出現時,卡蘿琳馬上被二人請上了舞臺與之***舞。

我們甚至可以看出,對於母親的厭惡在《鬼媽媽》中導致了對男性的“推崇”——片中的男性(雄性)形象沒有絕對負面的,從父親到復制版父親(後者想告訴卡蘿琳實情卻被擬人化的鋼琴捂住了嘴,而鋼琴顯然是“母親”的魔法控制下的,即使在怪誕世界裏,也是復制版的父親帶著卡蘿琳騎螳螂逛花園,盡享人間樂事),從B先生到瓦比,乃至那只黑貓——黑貓壹開始被卡蘿琳當成是母貓,因而是“邪惡”的,壹旦黑貓開口說話發出男聲,它\他就成了正義使者。

當然,更有趣的角色是瓦比,作為壹個男性,他也處在某種“邪惡”女性的控制下(包括他那最後才露臉的奶奶和奶奶神秘消失的孿生姐妹),而在邪惡世界裏,瓦比成了卡蘿琳最可靠的助手,瓦比甚至舍棄自己將卡蘿琳救出。然而瓦比壹開始並不招卡蘿琳待見,她討厭這個男孩的喋喋不休,而且瓦比長得也比較磕磣,腦袋還總是耷拉著,但這個形象卻在最後贏得了卡蘿琳以及觀眾們的垂青——我將之看作是女性看待男性伴侶的心路歷程的卡通濃縮版:在女人眼裏,他們的男友\丈夫總是有著令人難以忍受的缺點,但最後嘛,他還是可以接受\可愛的(這顯然是基於對婚姻、家庭整體認識之上的比較成人化的看法:既不是對男性偶像的徹底崇拜也不是對世俗男子的純粹厭惡)。

最後卡蘿琳對父母的拯救我們也可以將之類比於《千與千尋》,壹個有趣的細節是:《鬼媽媽》裏的被困靈魂也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當然還有壹個突出的表征是紐扣做眼睛),這就象征著童真本性(人性)的迷失。卡蘿琳父母代表的成人已經迷失在沒有神秘感、沒有敬畏、沒有生活情趣乃至親情淡漠的外部世界裏(在《千與千尋》裏則把外部世界描述成了物欲橫流、毫無環保意識的骯臟處所,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卡蘿琳承擔起了拯救的重任,當然,最後她與千尋壹樣,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擺脫了紐扣眼睛),救回了父母家人——兩部影片的結局也很類似,千尋的父母跟卡蘿琳的父母壹樣被拯救而不自知,當然這也可以為故事塗抹上壹層更加奇幻的超自然藝術色彩。

總之,《鬼媽媽》展現了壹個女孩變成女人的驚心動魄過程,而作為男性,這個故事提醒我的是:養壹個青春期的女兒,要比養壹個青春期的兒子更麻煩,但在關鍵時刻,女兒往往比兒子更管用。

  • 上一篇:趙迎的教學成績
  • 下一篇:致工藤新壹的挑戰書怪鳥傳說之謎的制作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