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下面案例體現了教師的哪些專業行為?

下面案例體現了教師的哪些專業行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顯著的特色之壹,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遊戲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在其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遊戲是兒童的生命”。通過實證性研究,專家發現:玩遊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以往的遊戲過程中,教師往往控制性較強,幼兒的遊戲活動通常是在教似的高控制,高指導下進行的。孩子今天玩什麽,什麽時間玩,怎麽玩,玩到什麽程度,均由教師決定,這樣的遊戲並不是幼兒主觀願望中想要的遊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的經驗”“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發揮教師在 幼兒遊戲中的特殊作用,讓幼兒在遊戲中真正獲得發展,成為遊戲的主人。

針對幼兒遊戲中的自發探索與需求,近幾年所創新的區域遊戲,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決定遊戲的材料、方式、方法、內容以及夥伴,並按自己的方式和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對幼兒的直接控制程度降低。為了使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得到滿足,充分發揮孩子們在區域遊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區域遊戲時,擔任觀察者、指導者、評價者的角色。

壹、幼兒遊戲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促進幼兒更好的遊戲。

只有出自自己內在的需要和興趣而選擇的遊戲才是真正的快樂的遊戲。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區域遊戲前,可以觀察孩子們日常活動的情況,如孩子喜歡玩什麽樣的遊戲主題,內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來感興趣的是什麽,孩子通常和誰壹起玩等。教師根據自己的細心觀察和了解,鼓勵孩子們自由的去選擇自己需要和感興趣的遊戲,從而獲得自由選擇的快樂。

在幼兒的遊戲活動中,教師作為壹個觀察者,應註意觀察幼兒的遊戲活動,了解幼兒遊戲的意圖,能力及行為表現。對觀察的遊戲行為加以分析,才能決定指導的對象和方式,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促進遊戲的開展。如小班幼兒自我調節活動的能力較差,往往長時間的做壹種 活動,當“運輸工”的幼兒反復裝運玩具,累得滿頭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師觀察遊戲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幫助幼兒調配活動,建議他去當“交通警察”,坐在崗亭裏開紅綠燈,從而獲得休息。

二、遊戲過程中,教師應註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壹日活動”時,“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指導藝術。如果以直接指導(間接指導)和被動(主動)兩個方面看相關關系,可以發現:教師直接指導得越多,幼兒越被動;反之,教師直接指導得越少,幼兒主動性就越強,自主遊戲的目的越能體現。

但是,教師直接指導的過分減少和開放度的加大,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產生壹些過激行為。又因為年齡,經驗的限制,遊戲內容往往單壹,遊戲水平不高。所以在遊戲中,教師應註意兩個極端,壹是認為間接指導就是不指導,讓幼兒放任自流,認為自主遊戲就是讓幼兒隨意玩,教師無須幹預,只要不打起來,在壹旁看著就行;二是看到放任自流的結果,矯枉過度而強制介入,追求遊戲結果,直接告訴幼兒應該怎麽玩,缺乏引導幼兒探索和發展的信心和耐心。

因此,掌握好遊戲指導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導會讓幼兒墨守成規,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導也會使幼兒無規則意識,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在幼兒園遊戲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壹個個幼兒手拿聽疹器,註射器或熱鬧的東擢西紮,或呆呆地坐在桌子後面“堅守崗位”,而教師則不停的叮囑:“妳們的醫院幹凈嗎?妳們在什麽地方打針呀?病人來了妳們怎麽給病人看病呀?”,教師腳不歇嘴不停,幼兒看上去似乎很高興,實際上沒有任何權利,只有教師提出請幼兒後面幹什麽,他們才會去實施。長此以往,幼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依賴的心理反而加重。因此,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延續遊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杜威的反省思維五步法認為:疑惑是思維的第壹步,停留在“是什麽”上。發問則表明幼兒自己意識到他的疑惑和他所面臨的問題,也表明他在問題解決上的自覺主動的努力,是思維的關鍵。包括自我發問,向同伴求助性詢問和向教師求證性提問,深入到“怎麽樣”和“為什麽”的程度。最後得出解決的方法,達到思維的頂點。這壹理論告訴我們,教師的指導前提要深入幼兒,對允許幼兒做什麽,怎麽做和幼兒可能怎麽做有所準備。教師應該抓住契機點,以介入者身份加入,體會,幫助幼兒深入到“為什麽”和“怎麽辦”的層次,並讓孩子們進行熱烈的討論,有效的培養了幼兒科學思維的能力。

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壹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

3、把握遊戲前的引發。

要做好遊戲前的引發,首先可以從環境入手,為幼兒創設開放的自主遊戲的環境,註重環境的暗示性。如,所有的工具:剪刀、服裝等都貼上標簽,擺放在架子上。有利於幼兒自己取用;提供適當的場地。其次,註意材料提供上的層次和創造性,盡可能提供充足、豐富、可塑性強、多功能性的材料鼓勵孩子自己選擇,讓每個孩子都享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讓幼兒與材料發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最後,教師還可以以引發的方式,從而實現快樂遊戲的目的。

教師要做好遊戲前的準備工作,必須仔細觀察和分析幼兒階段遊戲的表現,了解幼兒是否需要幫助?提供什麽樣的幫助最合適?明確在活動中的主題地位,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力指導和滿足幼兒的需要。

三、註重遊戲中的評價作用,讓幼兒體驗快樂。

遊戲評價是教師遊戲指導中重要的壹環,也往往難以把握。教師應該讓幼兒成為遊戲評價的主角,多給幼兒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分享遊戲時的感受,討論感興趣的問題,給幼兒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機會。

正確評價幼兒的遊戲,教師應該抓住幼兒遊戲的本質特點,充分考慮幼兒內在的需要和感受,否則會使遊戲失去本身的價值。首先,應明確遊戲評價的目的。註重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創設和支持每壹個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的創造,激發 幼兒進壹步遊戲的興趣和熱情。其次,要重視遊戲評價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遊戲對於幼兒的魅力,就在於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遊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同樣,遊戲評價也應從幼兒的體驗出發,讓幼兒成為評價的主體。

為此,教師應引導幼兒就遊戲情況開展討論,讓幼兒體驗和回味遊戲過程,幫助幼兒整理和提升遊戲中零散的經驗,修正錯誤經驗並找出存在的問題,從中促進幼兒的綜合能力的發展。最後,正確處理好幼兒遊戲中自由與規則的關系。在評價幼兒遊戲時,教師時常會在崇尚自由與強調規則之間的動搖,其實規則和自由並不矛盾,如果規則來自幼兒,或者來於外部的規則符合幼兒的遊戲心理需要,有利於遊戲的開展,那麽幼兒不僅能夠較好的理解和遵守規則,而且也有利於幼兒遊戲規則的指導下更好的在遊戲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並從中逐步將規則內化為自己行為的壹部分,在遊戲活動中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教師應該做壹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 上一篇:“ticket”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郭麒麟娶了李雪琴,德雲社會不會更火?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