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溫庭筠《菩薩蠻》詩歌鑒賞

溫庭筠《菩薩蠻》詩歌鑒賞

《菩薩蠻》:

水精簾裏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水精簾裏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仍表現工瑞所講的溫詞的兩點特色,他標舉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簾”、 “玻璃枕”、“鴛鴦錦”,而且給人壹種參差錯落的美感。換頭的“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接連用了幾個舌尖和齒頭發音的字,則又從聲調中傳達出壹種美感。還有壹點值得註意的是第壹句中“水精”、“玻璃”壹般給人的感覺是冰冷的、堅硬的,而他馬上承接的“暖香惹夢鴛鴦錦”,則是溫暖的、柔軟的,這是壹個鮮明的對比,而同時在前兩句和三四句之間又有另外壹種對比,壹、二句是閨房中室內的景色,而“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是室外江上的景色,現在我們著重要講的就是溫詞第三點特色:突然的跳接。溫飛卿另幾首《菩薩蠻》詞也有這樣的寫法,如“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和“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壹夜經微雨”,都是從女子頭上的裝飾跳接到大自然的景物花草。溫飛卿的特色就正在於他不曾清楚地告訴妳是什麽。例如他還有“寶函鈿雀金鸂鶒,沈香閣上吳山碧”的句子,“函”即枕函,古代的枕函材料都是硬的,而且內部空心,故而名曰“函”。“寶函”也者,是說這個枕函上有金玉螺細的裝飾,“鈿雀”接在“寶函”之後,很可能是說“枕函”上用螺鈿鑲嵌出雀鳥的形狀,再加上“金鸂鶒”,給人壹種寶函上既有鈿雀又有金鸂鶒的印象。這實在有些繁復,在標舉名物時顯得沒有層次,當然,這只是壹種可能。還有另壹種可能就是“金鸂鶒”不是在寶函上的裝飾,而是香爐。後蜀詞人顧敻有詞雲:“繡幃香斷金鸂鶒”(《河傳》),說在那美麗的繡花的幃幕之後,金鸂鶒中焚的香已經燃盡。所以金鸂鶒明顯的是指香爐。中國古代香爐以銅做成,壹般有兩種形狀,壹種是獸形,李清照的詞“香冷金猊”(《鳳凰臺上憶吹簫》)可以為證。另外壹種是鳥形,有人謂之為“金鴨”。飛卿這詞中的“金鸂鶒”便是壹種鳥狀的香爐。而後面壹句他所寫的“沈香閣上吳山碧”,沈香閣也有兩種可能,壹便是摟閣的閣,就如同那唐玄宗陪楊貴妃賞牡丹花的沈香亭壹樣,同是建築中的亭閣。另壹種可能是像《開元天寶遺事》中所記述的,楊國忠等貴戚之家“以沈香為閣”,這種閣則並非建築,而是壹種放置東西的格架。“沈香閣上吳山碧”,如果以沈香閣為摟閣之類的建築而言,就是說妳站在沈香閣上遠眺外面青碧色的吳山,這是壹種解釋。而若以沈香閣是室內精美的格架之類的家俱而言,則“吳山碧”便是在此格架上用以裝飾的山水圖樣。接下來,溫飛卿仍不做理性的解說,卻以“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這樣的室外景色跳接承之,所以有人不喜歡溫詞,像李冰若《栩莊漫記》就說他的詞是“浪費麗字,扞格晦澀”。我現在要說明的是宇宙中壹切事物,他的優劣長短都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不喜歡溫詞的人說他“浪費麗字,扞格晦澀。”這是從壹個角度看問題。而常州派的詞人說他的詞有屈騷壹類的喻托,說他的十四首《菩薩蠻》是“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節逆敘。”(張惠言《詞選》)說他的壹首首之間的連接就如同司馬相如給陳皇後寫的《長門賦》,而他是將《長門賦》的章法倒過來了,所謂“節節逆敘”是也。這種說法純粹是深文周內的猜想。至於張惠言曾經還說“照花四句,《離騷》 ‘初服’之意”,則還不失壹種有依據的聯想。剛才我們說了溫詞引起人們這種聯想的特色是因為他敘寫的口吻和情意,與托喻的傳統有暗合之處,他寫“簪花”、 “照鏡”、“畫眉”,與中國詩歌中美人思婦之作的傳統有壹致的地方。唯其敘寫的不明白,而且常用突然的跳接,留下許多空白的地方而不連貫,所以就使得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去填補這些空白,給了讀者填充和聯想的餘地,這正是溫詞之所以使讀者會有那豐富的聯想的緣故,也是溫詞第三點的特色。溫詞另兩首《南歌子》:“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及“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都寫男女間相思愛慕之情,這當然是晚唐五代詞壹般的特色,因為那時的詞人多是寫詩人才子與歌兒舞伎之間的愛情,而這種感情奇妙的壹點就是可以引起喻托的聯想,而從男女之間相思愛慕的感情引起喻托的聯想還不僅是中國詩歌的傳統而已,同時這也是西洋文學的傳統,不管妳愛慕的是什麽,是理想、事業、主義或宗教等等,在人世之間最具體、最鮮明、最強烈、最容易引起人們***鳴的還是男女之間的相思愛慕之情,這正是詞這種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毫無深遠的意義和價值的歌曲後來竟可以引伸出這樣深廣寄托的含義的主要原因。壹切愛慕懷思景仰追尋的感情都與這種激情有相似之處。西方文學也有這種傳統,所以西方詩歌中也往往用男女之情表現宗教的感情,《聖經》中的《雅歌》就都是愛情的詩篇。再加以溫詞突然跳接的筆法更留下許多空白之處,給了讀者很大的聯想的余地。這正是溫詞容易引起人托喻之想的重要緣故。當然五代的艷詞有許多都是不給人托喻之想的。舉壹個例子來看,即如《花間集》中張泌的《浣溪紗》:“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直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就並不能給人什麽深刻的托意的聯想。我壹向以為詩歌給人的感發生命有大小厚薄深淺高下之分,這首小詞寫得何嘗沒有情趣呢,但是他寫得太明白了,就是壹個男孩追著壹個坐在香車中的女孩子進城,風把車簾吹起來,少女回頭時他看到了她姣好的容貌,萍水相逢,無緣認識,只得裝醉相隨,終被那女子罵作“太狂生”,僅此而已。這自然不可能引起人屈子《離騷》的聯想,因為事情都寫得很分明,可是溫詞不明說卻與傳統暗合,這便是溫詞的妙處。所以溫詞要將幾個特點結合起來,才能得到人們去把他的詞比附屈騷這樣的結果,因為它除空白以外,還結合了喻托的傳統。我們接著看“寶函鈿雀金鸂鶒”這首詞的下半闋:“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畫樓上是盼望著遠行人的女子,而不但她所盼望的人沒有回來,甚至連音信都斷絕了。芳草又長滿江南的岸邊,“芳草江南岸”是說當芳草又長滿江南的時候,就代表又是壹年過去了。結合上半闋的“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我分明記得在驛橋送別的時候,曾經折柳相贈,而今“楊柳又如絲”了,而我在驛橋送別的人卻仍未回返,並且是“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則同時強調了時光的流逝。而與中國詩歌喻托的傳統暗合的是後兩句“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他又提到了“鸞鏡”與“花枝”,盡管遠行的人再也不回來,盡管楊柳年復壹年的綠條披拂,春草年復壹年的綠了江南岸,盡管年復壹年的音信斷絕,但我仍然用鸞鏡和花枝來珍賞自己,用以保持我真誠的、純潔的、纏綿的、持久的相思懷念的心意,因而就表現了壹種忠貞的品質。飛卿詞給人聯想,就是因為他把幾個特點結合起來了。除以上幾點特色外,我還要補充說明壹點,就是中國的詩詞還有另外壹個傳統,另外壹種習慣,就是妳所寫的環境背景與妳所寫的人物的品德資質感情要有壹種互相映襯的作用,我們舉例來說,《古詩十九首》中有好幾首寫怨女思婦的詩,同樣的題材,它所寫的主人翁怨女思婦資質感情是不同的,所以它所寫的環境與背景也是不同的。《古詩十九首》的第二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個女子是“娥娥紅粉妝”,還露出纖纖之玉手,當窗而立,招搖於眾目之中,這是哪個類型的女子呢?詩中說是“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所寫的是壹個不甘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古詩十九首》又有壹首:“西北有高樓,上於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壹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壹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這是何等的委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妳所能聽見的只是從高樓中傳出的隨風飄來的斷斷續續的音樂之聲,她何曾“皎皎當窗牖”何曾“纖纖出素手”?那上與浮雲齊的高樓暗示了壹種何等高潔的品德,何等的資質。所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環境顯示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品德和資質。那麽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溫飛卿詞中所透露的是怎樣壹種環境,“水精簾裏玻璃枕”,水晶和玻璃都是晶瑩的、透明的、寒冷的、堅硬的,集中的表現了壹種品質。這裏,需要我們再發揮壹下聯想。李太白有壹首《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是壹首非常好的小詩。李太白常帶著我們飛揚起來,他這首《玉階怨》所寫的已超越了玉階之上女於的那種單純的對相思之人的怨情,而把這種感情提升了,讓我們看到了更高遠、更美麗、更晶瑩、更玲瓏的值得追求的壹種美好的境界。而使得這首詩的境界提升起來的,就是因為他所用的“玉階”、“白露”、“水晶簾”和“玲瓏”、“秋月”都集中的表現了壹種皎潔晶瑩的品質,而溫詞“水精簾裏”壹句便也表現了壹種既皎潔晶瑩而又寂寞淒寒的境界。剛才已經說過,溫詞標舉的物象,表面是不通的,其實在這不通之間,這些現象完全有感發的意義和作用。第壹句“水精簾裏玻璃枕”,有的本子 “玻璃”作“珊瑚”,“珊瑚”二字不如“玻璃”好,壹是聲音平,二是形象不如“玻璃”好,水晶簾的晶瑩、透明、堅硬、純潔,只有玻璃才能與之相稱。這壹句不只是傳達了現實中女子在閨房中掛的水晶簾、睡的玻璃枕,而是通過水晶簾與玻璃枕的晶瑩、透明、堅硬、純潔和寒冷所造成的環境氣氛,襯托出那女子所有的孤獨寂寞寒冷的感覺和晶瑩透明純潔的品質。而更妙的則在這句與“暖香惹夢鴛鴦錦”相接,外表的孤獨和寒冷更突出陪襯了內心之中感情的纏綿熱烈,“暖”是何等溫馨、溫暖的壹種感覺,“香”是何等芬芳的壹種氣息,“惹”是壹種何等纖柔纏綿的壹種牽縈,而暖香之中所牽惹出的夢境又該是何等的夢境自可想像而知。“鴛鴦錦”,“鴛鴦”是錦上的花樣圖案,“鴛鴦”所代表的又是最完滿、最美好的愛情,“錦”是材料的質地,是絲織品中最精美的品類,所以他說“鴛鴦錦”。但值得註意的是溫飛卿並沒說是“鴛鴦錦”的什麽,是鴛鴦錦的被?是鴛鴦錦的褥?他都沒有明說,但那女子相思懷念的感情卻都通過這些形象以及連接這些形象的狀語和述語傳達出來了。其下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二句,是溫詞的跳接,這中間的過渡要讓讀者去填充,這正是那些死於句下的詩不能引起人的欣賞和感動的緣故。“江上柳如煙”,理性的解釋以為可能是夢境,可是這首詞在感情的自覺上已經富有美感,感發了我們。簾內的溫磬的情誼如斯,簾外淒清的風光如彼,“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這兩句的感發無須理性的解釋,就在於這兩句的兩組形象的對舉。還不僅如此;“柳”和“雁”的兩個形象,也可以給人許多聯想。 “柳”常使人聯想到離別,相傳為李白作的《憶秦娥》詞就曾說“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而“柳如煙”的朦朧本身就意味著感情的幽微,和“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起同樣的作用,因此,“江上柳如煙”壹句便浸透了離別的情意。至於“雁”,則古人以為可以傳達書信,而且飛行時常列隊成人字,李清照的《壹剪梅》詞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也令人懷想到遠人。再加以溫詞的聲調:“水精簾裏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兩句的韻字都是上聲,上聲揚起的要眇、遙遠的聲音效果傳達出的夢境之中懷思遙想的感情,這是很難準確的加以說明的,只有靠心靈的感觸去體會。而下面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兩句,末尾又都用了兩個壹先的韻字,有壹種很輕倩而淒清的感覺。所以這首詞不僅是形象好,聲音也配合得很好。而且不只是上半闋寫得好,壹首詩歌的生命都是整體的,所以要把下半闋聯系起來才更見其好處。[NextPage]

下半闋的“藕絲秋色淺”,藕絲是壹種衣料,極言其細、柔、薄、輕,古詩中多有用到“藕絲衫”、“藕絲裙”的地方,而溫飛卿卻又沒有明說,只標舉了質地的特性。“秋色”是顏色,從大自然來看,當秋風吹來時,自然界的顏色特質是由青轉黃,《紅樓夢》中鳳姐常叫人從衣櫃中取這樣那樣顏色的衣料,其中就有秋香色的,我直覺的感受以為該是壹種介乎黃與綠之間的柔和的顏色。我最近看到壹種詞的選本,它註解“藕絲”是粉紅的顏色,我對於這樣的解釋不大理解,不知其何所據而以為藕絲是顏色,而且還是粉紅色。據我的體驗,溫詞不可能把寫粉紅顏色的“藕絲”和“秋色”混和起來說,所以“藕絲”應是質料,“秋色”才是顏色。藕絲是那般柔軟的質料,秋色是那般溫柔的色調,而“秋色淺”更是那淡淡的秋色,這句並沒有說是藕絲裙抑或是藕絲衫,不管是藕絲的什麽,只要是藕絲的材料,只要是秋色的顏色,穿著“藕絲秋色”的不管是衫是裙的人都應該是美麗溫柔的人物。“人勝參差剪”,什麽叫人勝?《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每當人日剪彩為幡勝,稱人勝」,中國古代的迷信以春節後正月初數日的天氣好壞預測未來壹年的生物吉兇,壹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第七天天氣好,就預示人口的興旺平安,故而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每逢人日,閨中女子便把五彩的材料剪成各種花樣,做成彩幡,用頭簪插在頭上,比較誰的最美,稱為“幡勝”。“參差”是高低長短不整齊的樣子,喻示人勝的花樣繁多。而更值得註意的是“人勝參差剪”壹句中透露出來的懷人的感情,古人就多在人日寫懷人之詩,岑參便寫有人日懷杜甫的詩,說“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所以“人日”二字是整首詩透露消息之所在。我們還可以把“人勝”二字與“雁飛殘月天”壹句聯系起來看,隋朝薛道衡有詩句雲:“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雁都飛回來了,而人尚未回還,所以這兩句透露有懷人的情意。而且“秋色淺”、“參差剪”連用了好幾個用牙齒和舌尖摩擦而發出的聲音表達了那份委婉曲折銘心刻骨的懷念。下面的“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二句,“香紅”指的本該是花,不過花是理性的說明,飛卿不用“紅花”壹辭而寫作“香紅”,香是花的氣味,紅是花的顏色,都是直接的感覺,所以“香紅”即是花,而且正是女子頭上插戴的花,同“照花前後鏡”, “鸞鏡與花枝”壹樣,不只是美感的觸發,更重要的是與美人芳草之傳統的暗合。應該註意的是同樣寫簪花,卻有區別。王國維說:“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寫得明白、深切,充滿沈痛之感,每字都有每字的份量,而溫飛卿只寫“照花前後鏡”,“鸞鏡與花枝”和“雙鬢隔香紅”,連“簪花”的本語都不用。而“雙鬢隔香紅”則連形象都沒說清楚,因為“雙鬢隔香紅”的“隔”字有兩個可能,壹個是說雙鬢被香紅——花在中間隔開,另壹個是雙鬢的香紅隔開在兩邊。但是無論花是插在中間或兩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處寫花是要說明那女子的壹片美好的感情。像飛卿這種寫法,也並非全無來歷。因為在文學史的演進中,必然有其過程和趨勢,只不過大的天才比常人先走幾步,但壹定是以過去的歷程為基礎的,絕對不會以前是空白,所以閱讀作品時壹定不可忘記其傳統背景。文學的體式是由比較樸素的、平鋪直敘的,發展到比較復雜繁瑣,比較變化的,這是文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中晚唐的階段,詩歌已有了註重直接感受和感性敘寫的趨勢,李賀的詩“畫闌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秋香”者桂花也,“土花”者苔蘚也,就是也完全從感性來寫,不作理性說明。像李商隱的《錦瑟》詩中間兩聯四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壹句壹個形象,也完全不用理性的說明,這是壹個趨勢。溫飛卿則是以這種方式寫詞很成功的壹個作者。在這種偏重感性的直覺,而不用理性的說明的方式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溫飛卿在直感的物象之中完成了傳達的作用,並且與文化傳統暗合,提供了豐富的喻托的聯想,所以他是成功的。末句“玉釵頭上風”,聽起來似乎不通,其實“風”字是很妙的,如果只說“人勝參差剪”,只說“雙鬢隔香紅”,那“人勝”和“香紅”都是呆板不動的,但加上壹個“風”字就有活力了。辛稼軒有首詞寫過這樣兩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辛稼軒是壹個很了不起的詞人,他能用非常鮮明的形象表現他的感發,草未青,樹未綠,花未紅,辛稼軒卻從人日裏美人頭上的幡勝看到了春天的到來,“裊裊春幡”那是飄動的。韋莊有首《浣溪紗》詞說“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是說美人在寒食的春天拂曉妝成,那團團的柳絮斜飛下來裊動於女子頭上的花鈿之間,她這時已從堂中卷簾走到了堂前。這最後壹句可以作溫詞的註腳。“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正暗示了這女子在行動之中,那頭上戴的花朵和幡勝在春風之中的裊動。

  • 上一篇:openstuduo保存不了idf文件
  • 下一篇:學日語的軟件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