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柏林之聲為何被冠以“音響中的勞斯萊斯”?(下)

柏林之聲為何被冠以“音響中的勞斯萊斯”?(下)

燒錢點4:極低的失真度

“失真”是個常用詞,我之前給諾嫂做的A類功放,壹大優點就是失真很小,這是其他所有類型功放壹直盡力逼近和效仿的關鍵特性。尤其是在D類功放和數字處理技術盛行的當下,五花八門的失真糾正技術也成了區別系統好壞的壹個重要標尺。

我基於歐姆定律,舉壹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

優質的音響系統往往功率很高(原因後面會講到),因此揚聲器單元的內阻必須很小,比如別人4歐姆,它可能就要用2歐姆,才能換來兩倍的功率。這也意味著有兩倍的電流流過揚聲器和所用的導線,那麽此時的“線損”就變得尤其重要,如果繼續沿用普通導線,那麽就有4倍的功率損失在了導線上(電流的平方)。

所有揚聲器都有壹個死區的,也就是說低於某個門檻的信號是沒法讓它發出動靜的。當精心呵護的“細節”好不容易從功放送出來後,如果因為4倍的線損而夭折在半路上,前端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

減少線損沒有什麽好辦法,只有改良線材的純度(如使用高純度的優質純銅)、改善接插件的接觸電阻(如鍍金),以及成倍地增加導線截面積。為啥有那麽多發燒友花了幾萬塊,還告訴我們“那不過只是這幾根導線和插頭的投資罷了”,這些手段的確就值更高的價格。

(圖:什麽是發燒,99.9999%高純度無氧銅,加24k鍍晶連接器,低頻區的下潛感會有感觀性的改善)

當然,失真現象還廣泛存在於功放內部和揚聲器本身,既然是放大器,那壹定包括非線性失真、溫度漂移這些特征,這裏就不做技術層面的展開了。沒有天生不失真的傳遞,在器件選得足夠好的時候,要進壹步減少失真只能是先測量出系統各個環節的固有失真,然後調用大量的非線性技術予以補償和抵消,最終達到“感覺並沒失真”的效果。這些技術和努力,無不飽含技術人員的辛勤付出。

人聲的基頻通常在100Hz~1kHz的範疇,算上諧波,到3、4kHz就差不多了,保真度高、細節豐富的系統特別適合播放人聲為主的那種演唱,清純甘甜、浸人心脾的效果,比較典型的就是電影“無間道”裏面黃警官墜樓後的那段背景音樂,可以在QQ音樂上找找高品質的試試看。到家後,坐在車裏不想上樓是絕對有原因的。

(圖:電影“無間道”中黃警官墜樓的場景,背景音樂《再見,警察》)

(圖:馮曦妤《再見,警察》)

馮曦妤還有好幾首風格類似的曲子,也值得推薦,比如壹直在“打爛、打爛”的《我在那壹角落患過傷風》(真不知道為啥起這個名字),還有壹首特別優美的《The?Glorious?Death》,也都出自同壹個專輯。

(圖:馮曦妤《我在那壹角落患過傷風》)

(圖:馮曦妤《The?Glorious?Death》)

歌曲裏的人聲通常都是左右聲道等量灌入的,所以對聲場不太敏感,只要妳覺得歌者就在妳正前方即可。但也有人聲音樂需要體現定位區分度的情況,這裏特別向大家推薦壹個叫Pentatonix的樂隊,來自美國德州的純人聲樂團,四男壹女,口技模仿的樂種非常寬泛,無論是搖滾、朋克、電子、雷鬼音樂,還是鄉村音樂,都富於新的內涵,讓人耳目壹新,不愧是人聲的聽覺盛宴!

(圖:美國德克薩斯州的PTX樂隊,推薦他們的《Let?It?Go》,除了主唱之外,其他隊員的口技伴奏都是有定位的)

燒錢點5:高功率

終於要聊到為什麽高級音響需要更高的功率了,高功率可以讓音響更響,但並不是高檔音響的優勢就是它的音量更大,那是30年前的大眾審美,覺得越好的收錄機就該越響...

人耳是壹個富有偏見的器官,不同頻率的聲音,即便有同樣的分貝,也會被我們的耳朵視為“不壹樣響”,聲學物理學家測定了人耳的壹個等響度曲線(下圖)。

不要暈倒,不要暈倒,我壹句話給妳們講懂!

我們就看響度為100的那根線:比如我們有壹個1kHz,100dB(分貝)的聲音,在下圖就對應100這根線的1kHz處。我們沿著這根線往左看,到100Hz處,曲線就擡高到了103dB,這說明我們要讓100Hz的聲音和之前1kHz的聽上去幾乎壹樣響,我們必須增加3dB。

(圖:圖片來自“中國HiFi音響網”,zozozhe)

我們繼續沿著曲線往左看(更加低頻的區域),到了40Hz左右,曲線擡高了12dB!那麽為了讓大號和貝斯提琴的低音不受損失,妳必須增加12dB的輸出。

OK,還有壹個規律,就是每增加3dB的輸出,功放功率必須乘2!代入上面兩個情況裏,分別應該有2倍和16倍的功率余量,才玩得動交響樂。因此大功率的需求主要是體現在人耳不敏感的低頻部分的。為此更大功放、更大的低音單元、以及為了保證這個功率輸出下依然不失真而必須選用更貴的元器件和非線性糾正技術等等,起碼又是1萬多投進去了。

為低頻準備了足夠的儲備功率後,妳可以聽聽許茹蕓的《紅色愛情海》、蔡琴的《渡口》,後者是很多發燒友拿來試音的金曲,壹方面是蔡琴姐的嗓音,還有就是這曲子前端低沈的鼓聲,妳看看能不能單靠妳的音響就感覺到鼓面被錘擊的震動感。行家常說的“能量感”和“低頻入墻三尺半”都是指在這種配樂時的聽覺享受。(手機外放是壹個極端差的嘗試,妳可以用手機試試,《紅色愛情海》前奏裏的低音鼓聲,可能完全聽不到,更別談能量感了。)

(圖:許茹蕓《紅色愛情海》)

(圖:蔡琴《渡口》)

另外,大家也可以註意壹下最底部的深色虛線,這是“聞閾線”,也就是說低於這個曲線,我們的耳朵就完全聽不到了。假如系統的還原能力有限,20~60Hz區間的實際表現力就是沒法超過這根曲線太多,那我們可能感覺不到這個元素,對照前面講過的揚聲器的“死區”,那麽這也可以理解為人耳的“聽覺死區”。對於功率小的“標配汽車音響”系統,妳就是把低音擰到最大,出來的低音效果也只是胸悶的失真而已,因為功率才是硬門檻。

提高功率,也是有限度的。說白了提高功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音響在某些頻段上的響度,所以選用高靈敏度揚聲器單元也是壹個方案。有時候不得不兩者結合使用,達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單在壹個方向上埋頭努力,邊際效應就會逐漸惡化,成本很快也會陡增。

大功率的音響系統還有壹個優勢就是,在“大材小用”的時候,線性度極好,失真極小!這幾乎是所有半導體電子器件的特性。我很喜歡趁夜深人靜時鉆進車裏,只用百分之幾的功率聽聽喜歡的音樂,還不用擔心電池虧電:-)。

(圖:推薦壹首適合夜深人靜聽的歌曲,《大魚》,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也是周深的成名曲)

燒錢點6:精準分頻

教科書上說,人聽得到的聲音位於25Hz~20kHz,之前有壹個手機小視頻幫助妳測試妳可以聽到多高的頻率,我們公司很多同事普遍在13.5kHz以上就聽不到聲音了,14kHz以上就沒有壹個可以聽見。我們甚至懷疑到底是不是耳朵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聽覺的敏感範圍的確隨著年齡增長而變窄,而且不可逆,我們要註意保護耳朵哈。

揚聲器也有壹個相對頻率的敏感曲線,我們叫頻響曲線。

(圖:某款揚聲器的頻響曲線,上面兩根曲線分別是揚聲器法線方向的頻響和偏離30°時的頻響,有細微的差別。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上圖的縱軸每格代表10dB,既然聲強下降3dB都那麽明顯,不難看出這個揚聲器在70Hz~2kHz以外的頻率區間,將有比較明顯的響度衰減。那麽,如何更好地展現其他人耳依然可以聽到的頻段呢?

通常的方案大家也知道,用不同特性的揚聲器去覆蓋,比如為高、中、低頻各自選擇合適的揚聲器。OK,很多車子也就到此為止,能有三個不同頻段的揚聲器就已經不錯了!(尤其是A柱根部附近的高音單元,能有就是好車了哈?)

其實分頻背後隱藏的技術遠不止如此,簡單地說,妳上哪裏去找頻響特性無縫且無重疊互補的揚聲器呢?這是不存在的,它們各自的頻響特性壹定有很大的重合度,而重合的地方又會造成“過度響應”,因此帶來強烈的失真,為此,系統必須針對每個揚聲器的頻響特性來做取舍,讓它們最終疊在壹起後的系統總體頻響是“平坦的”。

我借用三張網絡圖片,幫助大家看明白精準分頻的效果(我壹時找不到是出處了,如果有人看得出這是哪位大咖的圖,請告知我,我備註上去,先表示感謝)。

(圖:三個揚聲器各自的頻響特性)

(圖:經過分頻器精確“裁切”後的頻響特性)

(圖:最終合成的系統頻響特性,從50Hz~19kHz都有很完美的頻響表現,軟件上再對20~50Hz做壹些彌補就更加完美了!)

所有這些東西都是要精確測定,再做模擬,才能實施的,感謝如今的DSP技術強大到幾乎無所不能的地步,否則回到電子管時代,我們應該怎麽做這麽精確的分頻和補償呢?

《加州旅館》是壹首非常經典的金曲,吉他、沙錘、低音鼓的聲音覆蓋的頻段非常寬廣,大家可以回味壹下,看看各個樂器的區分度如何。

(圖:老鷹樂隊《加州旅館》)

燒錢點7:其他

其實還有好多燒錢點呢,由於怕自己不夠專業,不敢壹條條展開細聊。文章寫了這麽長,我就總結壹下盡快收個場吧。

壹套優秀的音響是會讓人在安靜的時候願意小聲聽,仍然不丟失細節,仍然有較好的低頻成分;而在心情澎湃的時候,妳還會渴望調大音量,享受音樂的震撼。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此,大音量不會讓妳覺得刺耳或壓胸,而是依然保持著大音量的溫潤和雄渾,細小的聲音也會更加清晰悅耳。

小貼士:我們印象中都會認為“大音量會刺耳”,那是因為很多音響調大音量後,輸出信號的幅值增加,震動膜的振幅也增加,系統無論從電氣還是機械上都接近甚至達到飽和,這種“瀕臨極限”會產生很多難聽的高階諧波,改變了聲音的原貌才讓人感覺刺耳的。

這壹點我們可以歸屬為不同音量下的頻率成分穩定性,即無論大小音量,各個頻段的響度比例都保持不變,這也是普通音響很難做到的壹個境界,不信妳把車上的音響調小聲試試,看看低音鼓點是不是縮水很多,甚至聽不到低頻了?

對了,這套柏林之聲,電源噪音被抑制到了很低的水平,即便是在大音量下,曲子中該鴉雀無聲的時段,揚聲器裏的確就聽不到什麽雜音,無論當時發動機是否工作,曲與曲之間也是如此。要知道車載電源的質量遠比家庭影院要差勁,點火、發電機、各種用電器造成的高頻噪音、浪湧,時刻汙染著車上的12V電網,要命的是這些汙染大多是在聽覺可聞頻段內,要把它們濾除幹凈,才能不讓電源噪聲跑到揚聲器裏面去。除此之外,在開著音響點火的過程中(包括自動啟停介入),音樂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幹擾或間斷,這也說明音響系統內有強大的獨立電源系統,適應蓄電池電壓大幅波動的能力很強。

寫在最後

又是4000多字了,該收個尾了。

汽車音響再高級,我覺得嚴格意義上都不屬於HiFi範疇,這也是音響愛好者圈子裏爭論最多的話題之壹。到底經過了潤色後,還是不是HiFi?HiFi到底能不能稍微做壹些修飾?

汽車音響因為環境和條件惡劣,不可能直接原生態搬進車裏,那樣的東西再HiFi,也是沒法聽的,必須針對車輛結構和特征做壹些迎合和修正。但柏林之聲依然很大程度地保留了HiFi的味道,高頻甜美,中頻飽滿,低頻能量足而Q彈,只要音源質量比較好,還原出來的效果就是音樂廳級別。

當然,系統依然給車主提供了可獨立調整的三段式均衡器,有人問到底該調成什麽數字比較好。我這裏集中回答壹下,首先,不存在這個最佳設置,否則原廠就給我們設好了;其次,我感覺保留默認“000”就夠了,這時候的味道是“最HiFi”的,各頻段該有的都在那裏,都不差。我們之所以認為低音壹定要拉多點,高音也要擡起來壹些,這是那些不夠優秀的音響系統帶給我們的成見。這套均衡器,大家就當做為了迎合個性化而做的擺設吧,僅在妳確信有特殊偏好時再去動它。

(圖:618怎麽樣?888呢?666呢?)

車,早已超出了壹個代步工具、壹個仆人的角色。社交、名片、享樂、玩具、保障的屬性已經賦予了它們更多的價值。我強烈建議諾粉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盡量買好車、勤換車,多帶著家人壹起體驗科技賦予生活的精彩,畢竟妳我來趟人世的機會可能就這麽壹次。

祝大家2020及時行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魔音模式退出
  • 下一篇:三星i7500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