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中國最早的漢字字體是什麽?

中國最早的漢字字體是什麽?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代寫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午)才被發現,最初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所以又稱甲骨文為“殷墟文字”。

這些文字大多是殷商王朝利用龜甲獸骨占蔔吉兇時寫刻的蔔辭和與占蔔有關的記事文字,故又稱為“蔔辭”。

甲骨文大部分為契刻,也有少量墨書;有直接契刻的,也有先書後刻的。因大多是契刻的,故又稱“契文”。

甲骨文大部分為殷商遺物,近年在陜西扶風、岐山壹帶的周原等地,也發現了壹些西周時代的甲骨,稱為“周原甲骨”。

壹百多年來,考占發掘有字的甲骨己累計十多萬片,甲骨文單字***4500字左右,其中經研究考釋,已經釋讀的約有1700字,現在古文字學家還在繼續研究之中。

2、金文

古代鑄或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通常專指商、周、秦、漢時期的銘文。因鐘和鼎是古代的重器,言鐘鼎可以概括其余的銅器,所以又稱為“鐘鼎文”。凹入的陰文稱“款”,凸出的陽文稱“識”,故又稱為“鐘鼎款識”。

金文略晚於甲骨文,是介於甲骨文與篆文之間出現的書體。

商代的金文遺留下來不多,字體與甲骨文比較相近。人們常將周代的銘文作為金文的代表。周代之後的銘文,字體逐漸過渡到篆書。

3、篆書

“篆書”又稱“篆文”,可分為“大篆”和“小篆”兩類。

“大篆”,是對“小篆”而言的,是秦統壹文字之前在秦國通行的字體。許慎所說的“史籀大篆”,是指“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魏晉以下此書全佚。今其文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收集的各種鐘鼎彜器之中。

“小篆”是在“史籀大篆”的基礎上形成的。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而形成“文字異形”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

政治上的高度統壹,必然要求文化上的大壹統,要求文字的統壹,於是,“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愛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李斯、趙高、胡毋敬等人是這次統壹文字的積極參與和制定者。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

4、隸書

小篆雖然規範,看起來也漂亮,但寫起來並不容易,應用時不能令人滿意。人們對文字這壹傳播思想記錄語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於是在小篆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字體——隸書。

到了漢代, 隸書逐漸成熟,占據了主要地位,這時由於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隸書已寫得相當美觀,留下了許多名碑,如《?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等風格各異的傑作,至今仍是學習隸書的最好範本。

5、楷書

隸書進壹步演化而成為 楷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字體,它比隸書更豐富而完備。三國時期的?鐘繇是在楷書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貢獻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發展,書法也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壹大批擅長寫楷書的名家.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擴展資料

古代漢字的特點和書寫習慣

從漢字的特點和人的生理習慣來看,壹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下、從左到右方便。如果從右往左橫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擋住右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結字的美觀。

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壹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壹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便於筆勢的連貫。

古人以右為尊,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

  • 上一篇:吉祥如意圖片招財,招財進寶 財源廣進 和吉祥如意哪個寓意好
  • 下一篇:手機會不會被另壹個產品取代?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