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文言文代表死的字

文言文代表死的字

1. 求文言文中表示“死”的字,即詳解

壹、等級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駕崩、山陵崩等。

2、薨: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祿:士死曰不祿。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圓寂:佛教用語,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語,指所幻想的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稱(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端坐死亡。

三、避諱及謙稱

9、百年以(之)後:死亡的委婉說法。

10、見背:(書面語)指長輩去世,委婉的說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11、? :婉詞,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詞,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詞,稱人死。

14、歸天:填溝壑: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例如: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後》。

四、褒貶

15、犧牲: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了自己的生命。

16、就義:為正義事業而被殺害。

17、見閻王:指死,含有貶義。

18、蹬腿:(蹬腿兒)指人死亡(含詼諧意)

19、壹命嗚呼:指死(含詼諧意)

20、見鬼:指死亡或毀滅。例如:讓這些害人蟲見鬼去吧。

21、翹辮子:死(含譏笑或詼諧意)。例如:袁世凱做皇帝沒幾天就翹辮子了。

五、中性

22、歿:(書面語)死。

23、殤:(書面語)沒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敗。

25、亡故:死去。

26、斷氣: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於名譽、地位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帶有點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於年老體衰而死亡(區別於病死)

30、升天:稱人死亡(迷信)

31、壽終正寢: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將就木:壽命已經不長了,快要進棺材了。

35、晏駕:君主時代稱帝王死。

2. 求文言文中表示“死”的字,即詳解

1、薨逝,拼音:hōngshì,指王侯之死。同薨殂。據《禮記》的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於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唐以後二品以上官職死亦以此稱之)。

2、崩:專用於指帝王之死。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死的稱呼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絕對不能混淆。

3、大夫去世叫卒,卒字表示衣服裁剪完成,有結束的意思。

4、士去世叫不祿,也就是以停止領取俸祿來表示死。

5、平民死亡才叫做死。專用於庶人,即無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級官員、差役的死。

6、殤(shāng),古代稱未成年人死為殤。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

7、當然也有按年齡的,8至11歲死為“下殤。”12至15歲死為“中殤”。16歲至19歲死為“上殤”。若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則不為“殤”。青壯年死謂之“夭亡。”老年死謂之“壽終”。

3. 文言文中有死的意思的字有哪些

按身份等級

謂天子死為“崩”或“駕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壹般官員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對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死曰“卒”。

按年齡

不滿20歲死曰“殤”,此又分三類:8~11歲為“下殤”,12~15歲“中殤”。16~19歲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

青壯年死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按特殊原因

為某事舍命為“殉” 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兇死”

其他

民間對死的敬稱,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隕”者。

壹般稱人死為“辭世”、“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時見之於書面的壹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壹律寫“已故”。

4. 代表死亡的字

代表死亡的字有:死、歿

壹、死拼音:sǐ

釋義:

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亡。~人。這棵樹~了。~棋。~火山。

2.不顧生命;拼死:~戰。~守。

3.至死,表示堅決:~不認輸。~也不松手。

4.表示達到極點:笑~人。高興~了。~頑固。

5.不可調和的:~敵。~對頭。

6.固定;死板;不活動:~腦筋。~心眼。~規矩。~水。開會的時間要定~。

7.不能通過:~胡同。~路壹條。把漏洞堵~。

二、歿拼音:

釋義:

1.死:病~。也作沒。

2.形聲。從歺( è),(mò)聲。歺殘骨,與死亡有關。本義:死

3.通“刎”。自殺 。如:歿身(殺身;終生)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死,澌也,人所離也。從歺,從人。凡死之屬皆從死。

白話版《說文解字》:死,生氣耗盡,表示人的靈魂與軀體相分離。字形采用“歺、人”會義。所有與死相關的字,都采用“死”作邊旁。

擴展資料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死活[sǐ huó]

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多用於否定句):這種做法簡直是不顧別人的~。

2.生死[shēng sǐ]

生存和死亡:~關頭。~與***。同~,***患難。

3.該死[gāi sǐ]

表示厭惡、憤恨或埋怨:~的貓叼走壹條魚。真~,我又把鑰匙丟在家裏了。

4.死亡[sǐ wáng]

有機體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終結;失去生命。與“生存”相對。

5.猝死[cù sǐ]

突然死亡。多由冠狀動脈強烈痙攣造成嚴重心律失常(常為心室顫動)引起。就地進行人工呼吸等可能救活。

5. 表示死字的詞語

長逝:1.遠去。 2.謂逝世,去世。

逝世:1.去世:不幸逝世。

病逝:1.因病去世。

永逝:1.永遠消逝。 2.逝世。

喪逝:1.逝世。

亡逝:1.猶亡故。逝世。

奄逝:1.謂去世。

夭逝:1.短命早死。

傾逝:1.逝世。

徂(cú)逝: 1.亡故。 2.遠行。 3.流逝。

逝殂(cú):1.猶死亡。

淪逝:1.沒世,逝世。

淹逝:1.疾速地過去。 2.去世。

先逝:1.先行。 2.先逝世。

逝死:1.死去。

逝滅:1.消逝,滅亡。

往逝:1.猶去世。

6. 死在古文中的說法

(壹)古代根據人的社會地位,對“死亡”各有其名稱。

《禮記》謂天子死為“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清代,對於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二)根據人的年齡。不滿20歲死亡的謂之“殤”。

此又分為三類:8~11歲死者為“下殤”;12~15歲死者為“中殤”;16~19歲死者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

青壯年死者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均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老年死者謂之“壽終”。

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三)根據人的死因。為某種事情舍命者謂之“殉”,如為職責因公而死謂之“殉職”;戰爭中死於陣地者謂之“陣亡”,現作“犧牲”。

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兇死”等等。

(四)根據人的宗教信仰。和尚死謂之“圓寂”、“示寂”;喇嘛死謂之“涅盤”;道士死謂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等等。

(五)民間對死的敬稱(禮貌用語)。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殞”者;壹般稱人死為“辭世”(與世長辭)、“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時見之於書面的壹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壹律寫“已故”。

(六)北京民間土語、俏皮話(非禮貌用語)稱死者有不同說法。如“見閻王爺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擔)”,“聽蛐蛐兒叫喚去了(言已人土與秋蟲為伴了)”,“嗝兒屁著涼了”、“翹辮子”、“踹腿”、“蹬腿兒”等等。

但多具有貶義,不能用在喪禮和其他正式場合上。

  • 上一篇:茭白燒香菇怎樣做才好吃?
  • 下一篇:什麽是學校藝術墻面以及藝術畫表現特征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