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國畫中的“皴法”分幾種?各有什麽特點?

國畫中的“皴法”分幾種?各有什麽特點?

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卷雲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現樹身表皮的﹐有鱗皴﹑繩皴﹑橫皴等。

披麻皴 :由參差松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要靈活,皴擦並用,註意濃淡幹濕的豐富變化。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筆線短的稱短披麻。這種披法常用來表現土質山,或質疏松的巖石。

雲頭皴 :筆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環抱。如“夏雲多奇峰”,故稱雲頭皴。這種效法創自北宋山水畫家郭熙,他的山水煙雲隱現,奇峰多變,“獨步壹時”。

雨點皴 ;亦叫豆瓣披,為長點形的短促筆觸,常用中鋒稍間以側鋒畫出。它能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在畫史上運用雨點披的成功範例是北宋範寬,他的皺法被人稱為“槍筆”,他的山水具有“峰巒渾厚,勢狀雄厚今的獨特風格。

荷葉皴: 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巖石出現深刻的裂紋。當妳遠望黃山的蓮花、蓮芯二峰時,可以看到偷葉效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折帶皴 :用側鋒臥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大家”之壹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解索皴

米點皴: 是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井用,最能表現江南山水間晨初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米芾的點形闊大,稱大米點,米友仁畫出的點形略小,稱為小米點。

墨塊皴:畫大塊水墨,飽蘸墨水,必須筆筆鋪開,筆根著力,起手處更依附山石或叢樹邊緣,順勢連續點去,積大點而成塊。下筆宜快,如疾風驟雨,合沓而進,順勢屈曲,不宜僵直,墨痕邊緣宜毛,以便裝點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跡,即使不畫他物,邊緣便是雲氣,也宜松毛,可得雲蒸霞蔚之致。”展開 牛毛皴:中國山水畫 傳統技法之壹。是我國元代王蒙從“披麻皴”“解索皴”變化而來壹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而得名.此法著力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郁郁蒼蒼的景象。其中《夏山高隱圖》《青卞隱居圖》《夏日山居圖》皆是王蒙用此皴法的典範作品,明代沈周的《廬山高》也是此畫法的代表作。清代的八大對牛毛皴的點法大有體悟。 此皴法的特點: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復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其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馬牙皴;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之壹。所謂“馬牙皴”,如拔馬之牙,筋腳俱露也。馬牙之皴,側筆重按,橫踢而成,落筆按駐,禿平處像牙頭;行筆踢破,崩斷處如牙腳。輪廓與皴交搭渾化,隨廓隨皴,方得其妙。若先廓後皴,必成死板矣。此法北宋馬遠、元代黃子久多作之。

壹線皴:中鋒用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壹氣到底,線條遒勁,有參差松緊,點法如“壹”字或“混點”。

解鎖皴:講求用筆的起落、用墨的濃淡相宜和用線的錯落有致.是披麻皴演變而來的運筆要比披麻皴長,行筆屈回密集,如解開的繩索,故名解索皴。

芝麻皴:用筆作皴如芝麻小粒,聚點成皴,因其形似後人故命其名。宜表現巨巖、峰巒多凹凸之皴點。用筆較細而有穿插疏密之變化,亦如雨點。此法未成為某家之主婆皴法,敝見於唐代山水畫中。工藝繪畫中偶見。

拖泥帶水皴:此種皴法要求畫者在對景物作全面觀察理解,尊重客觀對象和畫者自身真實感受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景物的形、神、勢,借助形象記憶,發揮筆墨特點,大膽落墨。筆落紙以後,再按筆墨出現在畫面上的實際效果,根據造型的需要和筆墨組織的自身規律,不斷作隨機應變的調整。落筆時要心有定力,先後有序,筆筆生發,控制好筆墨的快慢節奏,畫好壹個局部再生發到另壹個局部地逐層鋪開,使畫中的景物與筆墨壹氣呵成,渾然壹體,這樣氣脈疏通,氣韻也自然生動。

礬頭皴:即如礬石之頭也。礬頭石多棱角,形多結方,每開壹面,周圍逼凸,直廓橫皴。每起工字細紋,高峙倒插,如疊礬堆。用筆中鋒,用墨可焦可濕。焦可加擦,濕則加染,劉松年多用此法。

沒骨皴:畫法是少見線條,多見大墨塊,象荷葉之用墨,先用大筆揮灑,略略找補細處。石濤在他的語錄中,也提到過這種手法。

骷髏皴:即如人之頭顱屍骨也。人頭枯骨,畫法何必以此立名?不知山石形象多似佛頭,若名佛頭,只見光禿,未得眶齒玲瓏、枯瘦嶙峋之狀,古人蓋有深間其間,李思訓每畫之。純用鉤勒,精細謹嚴,絲毫不茍,細中有力,密處有疏,或像龍頭,或如佛首,正側左右,眼鼻畢呈,短參差,形影俱在。宜作小幅,當用白描,更須以細樹夾葉、曲檻回廊襯之。

  • 上一篇:興風作浪的意思是什麽
  • 下一篇:iphone4s?怎麽添加桌面小插件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