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二師兄加速器

二師兄加速器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壹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壹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壹個感人的故事."愛",壹個多麽閃亮,多麽令人鐘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壹點.

在這本書裏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第壹節寫了壹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壹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壹個多麽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壹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壹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淩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裏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壹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壹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裏,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格林童話》是通過“寓教於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 。並且,通過寓言故事,教懂讀者壹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壹分耕耘,壹分收獲、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在語言上樸實無華、生動流暢,簡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來,栩栩如生,又充滿了德國的鄉土氣息,令人倍感親切。

《格林童話》寓教於樂,每壹則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號角》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太貪心,多做壹些幫助別人的事,壹定會得到他人的好報。《灰姑娘》則說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質總有壹天會被人發現的。《不孝的兒子》教人們懂得了對待父母、長輩壹定要孝順、尊敬……

《格林童話》源自民間,在藝術上通俗、質樸、粗獷、生動,表現了純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壹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醜的矛盾沖突置於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為壹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願,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壹個物欲如潮如流的社會裏,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壹下《格林童話》,在壹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裏妳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世間的善惡對錯。看《格林童話》就像是壹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壹下其中的意義,欣賞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采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海底兩萬裏》讀書筆記

打開《海底兩萬裏》,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家尼摩船長壹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壹個謎壹樣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卻會無聲地落淚;他知識淵博,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他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他會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甚至還為法國政府償還幾百億國債;他還會逃避人類,對他人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仍是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氣罐裏還有壹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氧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那最後壹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深深感動了我.

作者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壹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壹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壹只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麽獨角鯨,而是壹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壹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壹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壹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壹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壹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壹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沈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

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裏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

整個航程高潮叠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沈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鬥,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

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叠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壹名是源於海中的壹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壹樣紅.但是沒有任何壹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壹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壹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裏》壹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壹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活著》讀書筆記

只要活著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壹番也就丟下了.

壹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活著》講述的是壹個叫徐福貴的老人壹生的故事,這是壹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壹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著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著主人公的壹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沈思,內心沈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著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麽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壹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壹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壹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著,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著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壹個人,不,應該說是生活,為了活著,壹家人的活著,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著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壹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著的唯壹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壹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壹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壹家人天天在壹起,也就不在乎什麽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著,不就是壹家人平平安安在壹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壹點血就抽壹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壹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幹了.有慶嘴唇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壹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麽當會事,只是罵了壹聲抽血的:'妳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這裏真是說不出的憤懣,壹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麽會如此荒唐 怎麽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麽樣的人心 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沈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著,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著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著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壹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著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著.苦根,壹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著他外公到了七歲,發著高燒,幫著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壹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壹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壹過又過了這麽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著的意義是什麽 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壹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西遊記》讀書筆記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壹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壹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壹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壹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壹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壹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壹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壹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壹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麽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童年》讀書筆記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麽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壹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壹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壹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壹起熱烈地參加了壹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壹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麽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壹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壹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壹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麽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麽有什麽,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壹個是天堂, 壹個是地獄 ;壹個充滿陽光,壹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壹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壹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壹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壹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壹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麽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壹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壹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壹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壹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壹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壹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壹個別的作家的什麽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and I was wrong.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壹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壹半,就總想知道結尾.壹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占了上風.以是余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余大失所望——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麽錢夫人寫的"附錄——記錢鐘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壹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著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Damn楊絳這個家夥,沒事寫這個幹甚 !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壹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艷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麽關系.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鐘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鐘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系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壹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壹些.

但我認為,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壹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壹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眾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松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為,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學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初中後,這壹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壹樣.不過,我的心裏想著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壹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壹件事中,都有壹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壹點像小說裏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壹點是我要"批鬥"的.

《孟子》讀書筆記

作為傳統文化的先祖,孟子於中國的影響是達數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裏晴空的紅日,我即使局限於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覺得孟子的厲害處正在於,所提倡的“仁義”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系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舍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狹義的“仁義”是指封建時代人倫的忠義孝悌,實則是千百年來對孟子的誤解,因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三綱五倫已革了命;《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那末,此“仁義”還有永恒的意義可言嗎?所以我們今天理解孟子的“仁義”,實應站在高處,從廣義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對客觀普遍規律的認識,孟子的“仁義”也不二致。而這種認識,可讓孟子如壹熟練漁夫的手鉗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縱有大腿大腳亦是擺脫不了。無論事物表象出現多麽錯綜復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沈也不散亂,經常化險為夷、轉難為易,而綽綽有余。

當今著名於世界的“系統論”、“系統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舍本逐末,而要動態、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用毛澤東的話“幹振而枝披,將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義之道最為恰當不過了。而抓不到仁義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終生疲命於隨時浮現的海市蜃樓的追逐中去。

另有壹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後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汙的氣概。這點即註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壹發揮才幹的舞臺,則必能成壹王業的大人物也!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不同流合汙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業則整個世界都向他壹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當今社會形勢風起雲湧,常常人置於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壹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後,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壹總結:壹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 上一篇:泰劇桃色交易
  • 下一篇:《白色相簿》是什麽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