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苗族配飾有什麽講究

苗族配飾有什麽講究

胸頸飾包括:銀項圈、銀壓領、銀胸牌、銀胸吊飾等。

1.銀項圈

苗族很重視對胸頸部位的裝飾,由此銀項圈成為銀飾中制作考究的壹支。其可分為鏈型和圈型兩種。鏈型以鏈環相連,可活動變化;圈型則用銀片或銀條制成圈形,定型後不可活動。少數亦有鏈圈合壹的。此外,在貴州都柳江流域還流行壹種銀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則幾個,多則十兒個,由內及外,圈徑遞次增大。屬於鏈型的有8字環形項鏈、金瓜項鏈、串珠型項鏈、四方形項鏈、響鈴項鏈等。屬於圈型的有扭索項圈、絞絲項圈、串戒指項圈、百葉項圈、 簍花項圈、藤形項圈、銀龍項圈、方柱扭索項圈。鏈圈合壹的有百家保鎖帶鏈項圈。串戒指項圈很奇特,是以簍花銀片 為內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為避免戒指重疊,以銀絲將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為垂穗。絞絲項圈呈絞花狀,系用兩根銀條互相穿合,連續編圈制成,兩端用細銀絲扭索纏成圓柱形。其造型華麗。銀龍項圈為雙層,以銀片拼合,裏層扁平,表層呈半圓弧狀。其上為凸紋二龍戲珠圖,項圈下緣垂十壹串銀吊,吊分四級,為蝶、蓮臺菩薩、銀鈴、葉片等形象。其造型芋滿,工藝復雜,是苗族銀項圈中的精品。藤形項圈制作工藝較簡單,但古枝紮藤的造型卻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氣息。

 2,銀壓領

銀壓領是流行於湘西和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區的壓飾,因佩戴後可平貼衣襟而得名。銀壓領系從長命鎖演變而來。長命鎖的前身為"長命摟",始於漢代,是人們為避不祥,端午節時懸掛於門帽的五色絲線。至明代,演變成兒童專用頸飾,後逐漸發展成長命鎖。長命鎖在黔中和清水江流域的部分苗族地區,還保持原始的長方形,鎖上簍有"長命富貴"等宇樣,往往同項圈連體或配套使用。銀壓領脫離原型較遠,為半圓形或腰子形,體積增大數倍,紋樣芋富,制作工藝復雜。 湘西苗族的銀壓領為腰子形,表面摟空二龍戲珠的紋樣,並垂十只蝴蝶,每蝶垂三根銀鏈葉片吊。長16厘米的銀吊如瀑布傾瀉,掩及肚腹。雷公山腳的銀壓領更是兼用圓雕、浮雕及透雕技術,造型繁縛,工藝精美。壓領主紋為兩只圓雕銀腆磷,可活動的摟空銀球居中,其上銀龍騰躍,其下銀花簇簇。

3·銀胸牌

銀胸牌系部分苗族地區流行的胸飾,通常為單層長方形或半圓形簍花銀片制成,形狀規整,佩戴位置較銀壓領、銀鎖靠上。同銀壓領壹樣,銀胸牌也是由長命鎖演變而來,因此,這三種銀飾在同壹苗族分支內壹般只使用其中壹種,而不會兩種以上並存。有的銀胸牌為單片,體形小。也有的銀胸牌較大,且兩三片拼連,幾乎遮住佩戴者的整個胸腹,裝飾效果十分誇張。

4·銀胸吊飾

常見的銀胸吊飾有蝶形吊、鳥形吊、魚形吊、錢紋吊、騎馬人物吊等等,通常由銀鏈、吊牌、墜飾組成,多級,壹級壹形,遞次而下,多者可達四至五級。流行於都柳江流域的蝶形吊體形最大,分五級,總長在85厘米以上。該地的鳥形吊造型原始粗擴、樸拙可愛,堪稱壹絕。大部分地區的胸吊飾以精美取勝,玲攏剔透。其多以"五兵"為墜。以兵器為飾的"五兵佩", 流行於漢代,是當時的避邪之物。苗族銀腑吊飾中常見的兵器有刀、槍、盾、餐、棍,以及苗鄉不見使甩的劍、哉、澗、矛、鏟 等。苗族銀飾壹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壹方面又對 其進行改造,加入牙簽、挖耳勺、大鏟、鑷子等墜飾,所以,"五兵佩"在苗鄉被稱為"牙簽吊"。其他銀飾,如壓領、腰吊飾也 多有以五兵為墜的。

  • 上一篇:夢見自己在洗碗的預兆
  • 下一篇:《新尋仙》手遊隱藏任務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