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行動軟體 - 植物不是聽不到,他只是不想理妳——《人類與自然的秘密連結》

植物不是聽不到,他只是不想理妳——《人類與自然的秘密連結》

當我們擁抱壹棵樹,沒有任何電氣作用發生——因為我們和樹木具有相同的電壓,這是截至目前為止可以確定的。然而,樹木難道不能至少以其他某種方式,來感知人類的觸碰嗎?

它只是想保護自己

有壹種可能發生在幼樹身上的現象—— 向觸性形態發育(thigmomorphogenesis) ,即 植物在被觸摸後 ,生長會變得較為緩慢。舉例來說,只要每天撫摸自己種植的番茄幾分鐘,就會造成 減緩增高且形成較粗的莖軸 的現象。

風也會在植物身上引發相同的行為模式:較低的高度能降低風作用在根部的杠桿力,此外,較粗的莖也更有益於穩定番茄株。這當然也適用於動物擦身而過時所造成的活動,因為較不穩固的植物便容易因此曲折。因此,番茄或其他小型的樹木很有可能在它們的遺傳清單中,有著對這種接觸(不僅僅是對風)的反應。

科學家發現, 被如此觸碰的受試樣本會產生更多的茉莉酸(ja *** onic acid) 。這種酸不僅會改變高度的增長,還會 *** 植物,促使莖條變粗,讓植物更加穩固。特別是太少受到光線照射的室內植栽,往往會有根單薄、不穩固的主幹,這種現象就更明顯。

幼樹會有向觸性形態發育的現象。Pexels

如果期待擁抱壹棵樹後能獲得正面的回應,那麽以上這些資訊肯定令人大失所望。因為, 前述的反應其實只是某種防禦策略,用來對抗不利於植物的外部影響 。此外,如果樹木得要從中察覺些什麽,必然要能感受壓力,應該要能感受到圍住其樹皮的手臂。壹定程度的壓力敏感度確實是有,只不過範圍、大小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如果有棵相鄰的樹木或有根金屬柱壓在某棵樹的樹幹上,這棵樹就會開始繞過障礙物生長。不過,所施加的力必須很大,尤其還要持久——人類的擁抱無法滿足這兩個因素。特別是大型樹木,還具備厚實樹皮,這些樹皮在較外圍的區域裏僅由死去的細胞組成,因此所能有的感覺,恐怕和我們的頭發差不了太多。

如大腦壹般的樹根,討厭壓力

相反地,我們倒是能在另壹個完全不同的區域找到很多感覺,那就是樹根:樹木會利用具有類似大腦結構的根尖在地底延伸,根尖會觸碰、品嘗、檢查並決定,往哪與如何繼續前行。譬如說有塊石頭擋住了路,感知構造就會察覺到它,從而另辟蹊徑。因此, 愛樹者所尋覓的觸感不是在樹幹上,而是在土地裏 。如果聯系能成功,那麽樹根該是第壹個位址。此外,樹根還有其他的優點,不僅相對易達,而且有別於樹在地面上的部位,它們連在冬日裏也壹樣活躍。只不過, 樹根既不喜歡壓力、也不喜歡新鮮空氣 ;所以,硬把那些脆弱的構造從地下掘出來沒有什麽意義,因為光在陽光下待上十分鐘,就宣告了樹根組織的死亡。

樹根不喜歡壓力,也不喜歡新鮮空氣。 Pexels

不過,最新的科學知識倒還有其他可供參考的建議,例如樹木的脈搏。脈搏?樹木當然沒有人類的這種心臟,但也需要類似的東西,否則樹木體內最重要的壹些流程便無法運作。

樹木也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血液之於人類,正如水之於樹木。關於如何將水運上樹冠,這壹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迄今仍是未解之謎。

任職於匈牙利蒂豪尼(Tihany) 巴拉頓湖沼學研究所(Balaton Limnological Institute)的安德拉斯.茲林斯基(Andr?s Zlinszky)博士,倒是讓這個幽暗的謎團露出壹絲曙光。早在幾年前,他就和來自芬蘭和奧地利的同事壹起觀察到, 樺樹會在夜間休息 :科學家在無風的夜晚裏用雷射測量樺樹,發現樹枝下垂達十公分; 而隨著太陽升起,樺樹會再度蘇醒,研究人員便稱此為樹木真正的睡眠行為

科學家發現樺樹會在夜間休息。Giphy

這項發現顯然讓安德拉斯.茲林斯基大為振奮,因為他又繼續與同僚安德斯.巴弗德(Anders Barfod)研究了另外 22 種不同的樹木。他再次發現到樹枝的起伏,只是節奏會有所不同; 樹枝不僅會在晝夜變化時發生起伏,每三到四個小時,也會有所起伏 。采取這種策略的原因會是什麽呢? 科學家把目光聚焦於水的運輸上——樹木會在這些時間間隔裏進行泵水運動 ,這合乎邏輯嗎?畢竟,其他的研究人員在此之前已經確定,樹幹的直徑會定期縮小 0.05 公厘,藉以再次擴大。科學家是否發現了某種脈搏的蹤跡,其會借由收縮將水逐步向上推送?這是不是壹種緩慢到我們迄今都未曾察覺的樹木脈搏呢?茲林斯基與巴弗德提出了這種假設,作為對自身觀察的合理解釋,從而也將樹木往動物界推了壹步。

遺憾的是,每三、四小時壹次的脈搏跳動實在太慢,即便是最最敏感的人,在擁抱樹木時也不可能感受到,因此我們在這裏也不會發現任何可感知的樹木信號。

植物聽得到我們說話嗎?

接下來,我想再仔細觀察壹下與樹木聯系的最後壹種可能,那就是: 我們的聲音 。這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工具,有不少人會嘗試與樹木或自己所栽種的室內植株交談。「嘗試」是什麽意思?意思就是:他們這麽做,而且期望植物能以某種方式回應。此外,也有壹些葡萄農會在果園裏播放各式各樣的音樂,而且認為自己知道,哪壹種音樂類型有助提高葡萄的產量。

在所有這壹切的背後,是否存在真相的核心——植物究竟能否聆聽?

葡萄農會在果園播放音樂,試圖提高葡萄的產量。Pexels

對後面那個問題,我可以大聲地回答:「能!」早在幾年前,研究人員就對 *** 芥(Arabidopsis thaliana)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 *** 芥的根部會依循頻率為 200 赫茲的敲擊聲定向,並朝相應的方向生長,同時也能產生如摩斯電碼般運作的聲響。

豌豆可以分辨聲音的真偽?!

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莫妮卡.加利雅諾(Monica Gagliano)發現, 豌豆可用根部聽到在地底下流淌的水 ,為此在土地裏埋了三根管子:第壹根管子裏只有錄音帶播放出的沙沙聲、第二根管子裏有實際的水流、第三根管子裏則有人為的流水聲—— 受試植物並未受到愚弄,只會紮根於真正的水上 ;但如果它們不渴,就不會表現出任何活動。然而,這真的算是聆聽嗎?加利雅諾及其團隊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根部應該確實有受到潺潺聲響的 *** ,這也正是他們所觀察到的。

植物(從而也包括樹木)是聽得到的。正如人類,它們也會針對性地運用自己的能力。就像我們之所以很少聽到超音波,是因為我們並不需要, 植物同樣也只會去傾聽那些對它們來說重要的事物 ,例如地下的流水。然而,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播放古典樂來 *** 葡萄生長的報導,該怎麽解釋?那些和樹木說話的經驗談,又該怎麽說?如果冷靜地進行科學觀察,那麽 根部的聽覺能力對此恐怕毫無貢獻 ,因為它們是埋在地下的,所以相對受到了良好的隔音。因此,我們必須環顧其上的區域,仔細審視樹幹、枝條與葉片,可有任何對聽覺有反應的跡象嗎?

植物能聽見我們的聲音並做出反應嗎?Giphy 被 *** 芥已讀不回

西德廣播公司(WDR)的壹個團隊在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讓向日葵持續數日暴露於不同的聲響下,其中也包括了古典音樂。結果顯示:暴露於不同聲響下的植物之間,並無任何生長差異。也許音樂是錯誤的切入點——應該尋找對植物來說真正重要的聲響。

譬如說毛毛蟲的啃咬聲,又會如何呢?這對綠色植物來說,意味某種致命的危險。這正是美國密蘇裏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所研究的主題:研究人員將毛毛蟲置於 *** 芥的樣本上,借助微小的雷射反射鏡探得同樣也讓莖有所震動的那些微小波動。如果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波動 去欺騙其他未受蟲害的受試植物,它們就會產生出在遭受攻擊時,會特別大量產出的防禦物質 。相反地,對相同頻率的風聲或其他聲響,受試植物則是「無動於衷」。

所以 *** 芥是聽得見的,這也完全有道理可循。透過聲音的警告,甚至可以在壹定距離外提前察覺危險,進而做好相應的準備。特別重要的是: 它們會忽略不會構成威脅的聲響 ——這可能包括了人類的言語,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真可惜!要不然,那些報導農作物能欣賞古典樂和搖滾樂的新聞,其實還挺美妙的。

不過,在音樂中是否存在著近似毛毛蟲啃咬的部分,倒是有待厘清。如果真是這樣,那麽這種事情或許就能說得通了;不過,如此壹來,莫紮特的音樂就不是被植物所欣賞,而只是遭到誤解罷了!

毛毛蟲啃咬樹葉,對植物來說是危害。Giphy

我完全可以理解與樹木交流的必要性。坐在這些龐然大物底下,撫摸著樹皮,安全感倍增;如果對於我們的存在、甚或我們的觸碰,樹木能有什麽主動或被動的回應,那麽這壹切就都圓滿了。我不會否認,這種事情是可能的;只不過,至少保守的科學,迄今對此尚無證據。

不過,即使這是事物的最終狀態,難道壹定非得要有個回應不可嗎?難道不會是,人類與樹木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裏?畢竟,在樹木存在於地球上的那些年年歲歲中,我們人類存在的時間僅僅只占了 0.1%。雖然樹木顯然對所有的這壹切無感,但反過來說,在人體裏卻肯定會有某種反應;關於這點,我將在後頭進壹步的說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如果我們在與樹木接觸時能有良好的感覺,而且,在最好的情況下,能讓樹木好好過著它們的野生生活,這暫時也就足夠了。

——本文摘自《人類與自然的秘密連結》,2021 年 6 月,日出出版。 相關標簽: 向觸性形態發育 植物 泵水運動 睡眠 聲音 茉莉酸 豌豆 防禦 *** 芥 yahoo 紐蟲 圓周率 雷達 康乃馨

  • 上一篇:重生我是貓txt全集下載
  • 下一篇:《後天2》好看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