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行動軟體 -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距今多少年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距今多少年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The fifth great extinction of species)是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這壹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的是長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時代終結,海洋中的菊石類也壹同消失。

約三分之壹的科屬因此滅絕.其最大的影響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 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 這壹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壹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The fifth great extinction of species):

時間:6500萬年前後,白堊紀晚期

事件:突然,侏羅紀以來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了,全部菊石類滅絕。

又稱: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白堊紀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後的壹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沈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白堊層是壹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巖,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沈積,主要由壹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遊有孔蟲化石構成。

假說

關於這次滅絕,最通常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6500萬年前,壹顆十公裏寬的小行星碎片抵達地球,它質量達20000億噸,速度在地球引力下快速加快,從每小時6.5萬公裏增加到7.2萬公裏,合每秒20公裏,這麽快的速度,大氣層根本無法減速。它進入大氣層,開始燃燒,溫度接近20000℃,亮度是太陽表面的100萬倍,它飛越大西洋,朝墨西哥撞去,但當時的中國東海岸也能看見它。它5秒內就穿越了近地大氣層,爆炸威力相當於1億兆噸TNT當量。它撞擊了墨西哥灣淺水區,那裏的海水被蒸發,以每小時16萬公裏的速度沖擊外太空。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形成了壹片溫度高7800℃的雲層,5小時內,這片熱雲便包圍了地球,但卻難以消散,小行星還引發了地震和海嘯,致使火山大量噴發,雲層厚幾千米,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 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這種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十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了,大批的動物因饑餓而死,其中就有恐龍。

支持小行星撞擊說的科學家們推斷,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l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裏的物質進入了大氣中。由於大氣中高密度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沒有了陽光,植物逐漸枯萎死亡;沒有了植物,植食性的恐龍也饑餓而死;沒有了植食性的動物,肉食性的恐龍也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地消亡。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沒能幸免於難,在寒冷和饑餓中絕望地死去。小型的陸生動物,像壹些哺乳動物依靠殘余的食物勉強為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等到了古近紀陸生脊椎動物的再次大繁榮。

撞擊假說的支持者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觀點。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在K/T(白堊紀和古近紀)地質界線上發現的銥異常和沖擊石英。科學家推測,這種高含量的銥元素就是那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來的,沖擊石英就是在撞擊過程中形成的。

美國人查特吉大約l0年前提出了壹種類似的假說。他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的兇手不是壹顆小行星或者隕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擊到地球上,形成壹個環繞地球壹周的撞擊帶,其中有2塊巨大的彗星體成為了恐龍大滅絕的"主犯":壹塊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墨西哥灣附近的巨大的隕石坑,另外壹塊撞擊到現在的印度大陸上,形成的隕石坑比墨西哥灣附近的隕石坑還大。

  • 上一篇:wps雲盤是什麽
  • 下一篇:守衛劍閣所有版本的隱藏英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