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行動軟體 - 少林五祖是誰,禪是誰創立的,禪與佛有什麽關系,禪的大意是什麽?

少林五祖是誰,禪是誰創立的,禪與佛有什麽關系,禪的大意是什麽?

少林五祖是清朝的事,是壹個民間演繹的故事。其實不是真實的。樓上介紹了少林五祖,我不在贅述了。我說壹下其他的:禪宗是達磨創立的。達磨是印度人,按輩分他是印度的第28祖,在中國是禪宗初祖。 達磨[《神僧傳》卷第四]菩提達磨。南天竺婆羅門種。神慧疏朗聞皆曉悟。誌存大乘冥心虛寂。通微徹數定學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廣州。刺史表聞。武帝遣使詔迎至金陵。帝親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舍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並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師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問。如何是聖諦第壹義。師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省玄旨。師知機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蘆壹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趨魏境。尋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雲奉使西域回。遇師於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雲問何去。曰西天去。又謂雲曰。汝主已厭世。雲聞之茫然別師。東邁暨復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莊即位。雲具奏其事。帝令起壙。惟空棺壹只革履存焉。

禪宗 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史略  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學或修禪思想壹直獲得廣泛的流傳,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曾譯出多種禪經,禪學成為相當重要的流派。相傳菩提達摩於六朝齊、梁間從印度渡海東來,梁普通(520~526)前後到洛陽弘揚禪法。因其禪法不為當時佛教界所重,乃入少林寺安心壁觀,以“二入四行”禪法教導弟子慧可、道育等。慧可從達摩6年,達摩授以《楞伽經》4卷。後隱居於舒州皖公山(今安微潛山東北),傳法於僧璨。僧璨受法後又隱於舒州司空山(今安微太湖北),蕭然靜坐,不出文記,秘不傳法。唯有道信侍璨9年,得其衣法。後至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傳法,嘗勸道俗依《文殊說般若經 》壹行三昧,可見其除依《楞伽經》外,還以《般若經》為依據。後住湖北黃梅雙峰山(壹名破頭山)30多年,主張“坐禪守壹”,並傳法於弘忍。其另壹弟子法融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牛頭山傳牛頭禪。  弘忍得法後即至雙峰山東馮茂山(壹作馮墓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其禪學為“東山法門”。其“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口說玄理,默授與人”的作風,開中國佛教特有的禪風,對後來禪宗發展影響甚大。著名弟子有神秀、慧能、惠安、智詵等。相傳弘忍為選嗣法弟子,命大家各作壹偈,時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弘忍認為“未見本性”。慧能也作壹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認可,並秘密傳以衣法,為第六代祖。慧能得法後南歸,隱居15年,繼至曹溪住寶林寺。後應請在韶州大梵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並傳授無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懷讓、神會、玄覺、慧忠、法海等40余人。法海集其言行為《六祖壇經》,是為南宗。神秀於弘忍寂後至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弘禪,20余年中門人雲集,是為北宗。神會先後在南陽、洛陽大弘禪法,南宗遂成禪宗正統,慧能宗風獨尊於下。神秀北宗則門庭寂寞,傳不數代即衰亡。

經典  該宗所依經典,先是《楞伽經》,後為《金剛經》,《六祖壇經》是其代表作。

理論  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見性成佛。主要依據是達摩的“二入”、“四行”學說。“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憑借經教的啟示,深信眾生同壹真如本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蓋,不能顯露,所以要令其舍妄歸真,修壹種心如墻壁堅定不移的觀法,掃蕩壹切差別相,與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無為。這是該宗的理論基礎。行入即“四行”: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屬於修行實踐部分。慧能繼承這壹學說,在《六祖壇經》裏主張舍離文字義解,直徹心源。認為“於自性中,萬法皆見;壹切法自在性,名為清凈法身”。壹切般若智慧,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自性,“壹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提出了“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慧能從“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經文中,悟出了定慧等學微旨。禪宗的壹切思想,皆從此義引申擴充而來。  發展和演變  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形成禪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嶽、青原兩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宗流傳時間最長。臨濟宗在宋代開成黃龍、揚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  溈仰宗。溈山靈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創立。其修行理論繼承和發揚道壹、懷海“理事如如”的精神,認為萬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見性,即可成佛。  臨濟宗。義玄創立。因義玄住鎮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臨濟院而得名。提出“三玄”(三種原則)、“三要”(三種要點)、“四料簡”(四種簡別)、“四照用”(四種方法)等接引學人。因其機鋒峭峻,別成壹家。  曹洞宗。洞山良價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創立。其教法“五位君臣”說,從理事、體用關系上說明事理不二、體用無礙的道理。  雲門宗。文偃創立。因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在今廣東乳源縣北)光泰禪院而得名。其禪風被稱為雲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常用“顧”、“鑒”、“咦”三種表示,接引學人,表現出“剛勁”的宗風。  法眼宗。文益創立。南唐中主李璟賜謚其為“大法眼禪師”而得名。提出“理事不二,貴在圓融”和“不著他求,盡由心造”的主張。以“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器量,掃除情解”,概括其宗風。  黃龍派。慧南創立。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法門為“道不假修,但莫汙染;禪不假學,貴在息心”。  楊岐派。創始人方會。因住楊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鄉縣北)而得名。時人稱其兼百丈懷海、黃檗希運之長,得馬祖道壹大機、大用,渾無圭角,宗風如龍。  禪宗五派的思想,相差無幾,僅是門庭施設不同,接引學人方法有所區別,以致形成不同宗風。法眼宗文益在他所著《宗門十規論》中指出:“曹洞則敲唱為用,臨濟則互換為機,韶陽(指雲門——引者)則函蓋截流,溈仰則方圓默契”,指出四派不同之點。法眼宗的宗風則為“壹切現成”。  禪宗在五家七宗以後,禪風有所改變,有“頌古”、“評唱”等壹類禪門偈頌行世。後有克勤作《碧巖集》,影響很大。從此禪宗機用變成逢場作戲。後克勤弟子大慧宗杲銷毀《碧巖集》刻版,想杜絕不明根本、專尚語言的禪病。但不久又有刻版重出,宗杲的預定目的未能達到。後來他提倡“看話頭禪”,將“敲門磚”給發心參禪者,深受士大夫們歡迎。這種佛儒合流傾向,影響到宋明理學的形成。宗杲又反對正覺所倡導的“默照禪”,稱之為“邪禪”,認為是不求妙語,只以默照。實際上看話頭禪應用慧能定慧等學中的“慧學”,默照禪應用其中的“定學”,兩家只是方法上的不同。這兩家禪學,自宋以後,經元明清三代,至今不絕。  正值禪宗流弊嚴重,臨濟、曹洞互爭短長時,法眼宗延壽編《宗鏡錄》100卷,對各派宗旨分歧持調和態度,目的是扶衰救弊。但此書在100年後才刻版流通,不久又被增改,至明代才恢復舊觀。清雍正年間曾被推崇壹時,但始終未在禪門中發揮應用。以後金元間有曹洞宗行秀,元有臨濟宗明本,明末清初有臨濟宗圓悟、曹洞宗元賢等宗師,繼續弘揚禪法,都未能換回頹勢,並陸續出現三種情況:(1)宋初,不斷有人提倡禪凈合壹;(2)為爭奪法統,臨濟宗後人歪曲雲門宗的傳承,把雲門、法眼兩宗歸屬於南嶽懷讓壹系,而將青原行思壹系說成只有曹洞壹宗;(3)清帝雍正撰寫《揀魔辨異錄》,以政治威力幹涉禪宗內部糾紛,迫使被壓制的派系所屬各大禪寺,如杭州靈隱寺等,改換門庭。禪宗至此奄奄壹息。清代中葉後凈土信仰普遍,禪宗已成強弩之末,不穿魯縞。近代以來的禪寺,實際都已成為禪凈合壹的寺院。  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頤、朱熹、程頤、程顥、陸九淵、王守仁都從禪宗中汲取營養。禪宗思想也是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如譚嗣同、章太炎建立他們思想體系的淵源之壹。對外傳播亦甚廣。8世紀,新羅僧信行入唐從神秀受法,將北宗禪傳至朝鮮。道義從馬祖弟子智藏受法,回國傳入南宗禪,稱禪寂宗,後改稱曹溪宗,為朝鮮禪宗主流。12世紀末,日僧榮西入宋,受法於臨濟宗黃龍派虛庵懷敞,將此宗傳入日本,稱千光派。俊荷受楊岐派禪法,回國弘傳。南宋末年中國禪僧多人渡日,傳楊岐派禪法。13世紀初,日僧道元入宋,從洞山第十三代弟子天童如凈受法,將曹洞宗傳入日本。17世紀,福建黃檗山萬福寺隱元隆琦應邀赴日弘法,設壇傳授禪戒,成為與曹洞、臨濟並列的黃檗宗,至今不衰。禪

是梵語dhyana(禪那)的省略,意譯為“靜慮”、“思惟修”等。禪的本義是伏除欲界煩惱的色界“四禪”,意謂心中寂靜,沒有雜念,能如實了別壹切境界。《大智度論》卷十七:“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禪,秦言思惟修。”通常習慣與“定”合稱為“禪定”。講到“禪”,很容易聯想到“禪宗”。禪宗的“禪”即達摩來華所傳的“祖師禪”,亦稱“涅槃妙心”(參見《禪源都序》卷壹),包括“定”、“慧”兩方面,與“禪定”之“禪”是有區別的。如清·梁章鉅《歸田瑣記·慶城寺碑》:“暇日,至慶城寺,與僧滋亭談禪。”隨著禪文化的發展,產生了許多與“禪”有關的用語,如禪房、禪杖、禪林等。又如:因禪而得輕安,謂之“禪悅”;懶於修道,謂之“逃禪”

  • 上一篇:最近玩帝國時代2 出現花屏 ,我想應該是顯卡或顯示器的問題,想升級壹下。求電腦高手指點壹下
  • 下一篇:費城超時空實驗被質疑真假,人類真能實現時空穿越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