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行動軟體 - 嗜痂成癖是什麽意思

嗜痂成癖是什麽意思

比喻愛好怪誕的事物已成為壹種癖好

解釋:嗜:愛好;痂:瘡口表面的硬殼。形容怪癖的嗜好。

出處:《南史·劉穆之傳》:“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

例子:郭沫若《新陳代謝》:“或說出壹番民主的意義出來,那未免近於嗜痂成癖了。”

用法:作賓語、定語;形容怪癖的嗜好。

感情:嗜痂成癖是中性詞。

近義:嗜痂之癖

知識拓展:

原文·出處

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灸瘡,痂落在床,邕取食之。靈休大驚,痂未落者,悉褫取飴邕。邕去,靈休與何勖書曰:“劉邕向顧見噉,遂舉體流血。”——李延壽《南史·劉穆之傳》節選

譯文·故事

劉邕性情上有愛吃瘡痂的癖好,以為味道像鮑魚。他曾經造訪孟靈休,靈休先前得過灸瘡,瘡痂掉落在床上,劉邕便撿起吃了它們。靈休非常吃驚,瘡痂還沒有掉落的,也都剝下來送給了劉邕。劉邕走後,靈休給何勖寫信說:“劉邕日前光顧(我)被吃,於是(導致)渾身流血。”

釋義·點評

鰒魚:即鮑魚。灸瘡:灸治後局部因灼傷而化膿潰爛成瘡。褫(chǐ):奪去衣服;這裏指剝下來。飴:古同“貽”,贈送。向顧見噉(dàn):向,先前;顧,光顧;見,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噉,同“啖”。

劉邕是南朝宋開國功臣劉穆之的孫子,劉慮之的兒子,繼承了劉穆之的爵位。這個人有非常嚴重的“異食癖”,愛吃人身上的瘡痂,認為這東西跟鮑魚的味道差不多。他到朋友孟靈休那裏做客,孟靈休剛患過灸瘡,床上有掉落的瘡痂,劉邕看見後,竟當著孟靈休的面,撿起來吃了。以至於讓孟靈休很是吃驚。

但吃驚過後,接下來發生的事更讓人不堪想像——孟靈休居然把身體上還沒有掉落的瘡痂也摳了下來送給劉邕吃。這場面是怎樣壹種情景?想想就讓人作嘔。這樣壹來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孟靈休開始渾身流血。

魏晉之際,講究個性張揚,所以名人多“作怪”,多有匪夷所思的行為。劉邕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去魏晉不遠,想來仍慕先朝遺風,或許也想學學王猛“捫虱而談”的把齷齪當瀟灑以傳名後世,也未可知。成語“嗜痂成癖”或說“嗜痂之癖”,就是由劉邕的這個故事而來。

嗜:愛好。痂:瘡口或傷口表面凝結的硬殼。因此稱怪僻的嗜好為“嗜痂”。運用舉例——明·馮夢龍《<智囊補>自敘》:“余坐蔣氏三徑齋小樓近兩月,輯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請教於海內之明哲,往往濫蒙嘉許,而嗜痂者遂兾余有續刻。

  • 上一篇:js字符串indexof與search使用時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網友評價汪峰新歌很難聽,妳是如何看待這首歌?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