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行動軟體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作者的什麽情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作者的什麽情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心關國家大事。

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原文選段: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麽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壹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

擴展資料:

這篇文章寫於慶歷六年(1046)。範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為了鞏固政權,改善這壹處境,以範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後人稱之為“慶歷新政”。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後為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歷新政”失敗後,範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範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於鄧州,而非寫於嶽陽樓。

按照宋代人的習慣,寫“記”以及散文壹類的文章,本人並不壹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過這種文章記錄事情、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誌。古時,邀人作記通常要附帶壹份所記之物的樣本,也就是畫卷或相關文獻之類的資料,以供作記之人參考。滕子京雖然被貶嶽州,但他在任期間,做了三件政績工程,希望能夠取得朝廷的諒解。重修嶽陽樓便是其中之壹,完成於慶歷五年(1045)。

滕子京為了提高其政績工程的知名度,贈給範仲淹《洞庭晚秋圖》,並向他求作兩記,壹則就是《嶽陽樓記》,另壹則是《偃虹堤記》。《嶽陽樓記》所述內容有實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記》則無跡可尋。但是在《偃虹堤記》中,範仲淹也同樣將偃虹堤描寫得具體翔實,相較嶽陽樓毫不遜色。因而,便引發了少數學者關於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是否去過嶽陽樓的爭議。?

參考資料:

《嶽陽樓記》——百度百科

  • 上一篇:《通天幹探》最後的結局是什麽?
  • 下一篇:新華三和華三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