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博弈論是什麽

博弈論是什麽

壹,博弈總論

博弈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壹定的環境條件,在壹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博奕論是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

什麽是博弈論?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壹個行為如同在壹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壹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論是研究棋手們 “出棋” 著數中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系統化為壹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遊戲或曰博弈如象棋、撲克等。數學家們將具體的問題抽象化,通過建立自完備的邏輯框架、體系研究其規律及變化。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壹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壹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對如許重重迷霧,博弈論怎樣著手分析解決問題,怎樣對作為現實歸納的抽象數學問題求出最優解、從而為在理論上指導實踐提供可能性呢?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誌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對於非合作、純競爭型博弈,諾伊曼所解決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兩個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壹個人贏壹著則另壹個人必輸壹著,凈獲利為零。在這裏抽象化後的博弈問題是,已知參與者集合(兩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著) ,和盈利集合(贏子輸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壹個理論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對參與雙方來說都最“合理” 、最優的具體策略?怎樣才是“合理” ?應用傳統決定論中的“最小最大” 準則,即博弈的每壹方都假設對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並據此最優化自己的對策,諾伊曼從數學上證明,通過壹定的線性運算,對於每壹個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夠找到壹個“最小最大解” 。通過壹定的線性運算,競爭雙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隨機使用某套最優策略中的各個步驟,就可以最終達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當。當然,其隱含的意義在於,這套最優策略並不依賴於對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話說,這個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體現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

雖然二人零和博弈的解決具有重大的意義,但作為壹個理論來說,它應用於實踐的範圍是極其有限的。不提耽於遊戲的玩家,可以說除了軍事競爭,幾乎難再有用武之地。二人零和博弈主要的局限性有二,壹是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常常有多方參與而不是只有兩方;二是參與各方相互作用的結果並不壹定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整個群體可能具有大於零或小於零的凈獲利。對於後者,讓我們來看壹個歷史上最經典的有趣個例: “囚徒困境” 。話說警方抓到兩個盜竊犯,惜證據尚不足,遂寄希望於嫌犯自己招供。警方把兩個犯人隔離起來,分別審問,交代政策如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妳招了,另壹個人沒招,那麽就將妳釋放,另壹人判20年;同樣如果妳不招,另壹個人招了,那麽妳得被判20年,另壹個人被釋放。如果兩個人都招,警方證據就足了,兩人都判10年。至於兩個人都不招的情況,不用警方交代,兩個人都得判,但因證據不力,判得都要輕許多,比如1年。警方最後說,那邊還有個警察,對妳的同夥交代壹模壹樣的政策呢。罪犯心裏打起小九九,如果對方招了,我招是10年,不招是20年,是招劃算;如果對方不招,我招是無罪釋放,不招是1年,還是招劃算。於是乎,招!兩個“精明” 的小偷都招了,都被判了10年,正中警方下懷。聰明的讀者,其實如果兩個小偷都不招,就會被各判1年,對他們來說豈不更好?在這個囚徒困境問題中,參與者仍是兩名(兩個盜竊犯) ,但這不再是壹個零和的博弈,人受損並不等於我收益。兩個小偷可能壹***被判20年,或壹***只被判2年。

對於多人參與、非零和的博弈問題,在納什之前,無人知道如何求解,或者說怎樣找到類似於最小最大解那樣的“平衡” 。而找不到解,下面的研究當然無法進行,更談不上指導實踐了。納什對博弈論的巨大貢獻,正在於他天才性地提出了“納什均衡” 的基本概念,為更加普遍廣泛的博弈問題找到了解。納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在這個解集中所有參與者的策略都是對其他參與者所用策略的最佳對策,沒有人能夠通過單單改變自己的策略提高收益。以前面的囚徒困境為例,如果小偷甲相信小偷乙招供,那麽他的最佳策略是招供,而如果小偷乙相信小偷甲招供,那麽他的最佳策略仍是招供。這就是壹個納什均衡,它是“自確定” 的。在囚徒困境中,只存在壹個納什均衡。但若將條件改變壹下,在許多其它的具體問題中,納什均衡可能不止壹個。納什巧妙地運用數學技巧,證明了如下納什定理:對於任何壹個n人參與,非合作博弈(零和或非零和) ,如果每個參與者都只有有限條策略,那麽壹定存在至少壹個納什均衡解集。象許多科學上最傑出的思想壹樣,這壹概念以極簡潔明了的方式解決了懸而未解的難題。看似簡單,似乎屬於那種“本來我也能想到” 的東西,然而那時除了納什,壹代宗師諾伊曼也沒有想到。納什均衡的提出,對博弈論的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納什均衡的概念已成為現代博弈論的基石和中心(雖然在少數博弈理論家中此點仍有爭議) 。納什的好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迪克西特曾說,“如果每次有人說起或寫下納什均衡這幾個字,納什都能拿到壹塊錢的話,那麽他現在會是個大富翁了!”

上面提到的博弈理論試圖解決的都是非合作型問題,也就是參與者之間除了決策結果相互影響,沒有其它形式的信息交流。通過囚徒困境壹例可以看出,如果參與者兩個小偷之間能夠彼此商議,他們做出的策略決定會截然不同(當然是兩人壹起抵賴劃算) 。誠然,在各種生活行為中,人與人之間除了競爭關系,還存在合作關系,常常是兩種關系並存,合理的合作能夠給雙方帶來***同利益。這是合作型博弈論研究的範疇。諾伊曼在《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壹書中建立了合作型博弈論的基本模型,但是對於其中及其重要的雙向協商問題(即參與者如何“討價還價”) ,沒有能給出壹個確定的解。納什對這壹領域同樣做出了卓越貢獻,他不僅提出了討價還價問題的公理化解法,直接裨益勞動經濟和國際貿易,還在理論上利用這個解法良好的預測性進壹步提出納什方案:將合作型博弈中的協商轉化為壹個更廣泛的非合作型博弈的壹個步驟--協商的目的最終仍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此外,在測試博弈論的行為實驗學上,納什也是壹名先驅。他曾展開討價還價和聯盟形成的實驗,並曾敏銳地指出,在其他實驗者的囚徒困境實驗裏,反復讓壹對參與者重復實驗實際上將單步策略問題轉化成了壹個大的多步策略問題。而後壹思想初次提示了後來發展起來的在經濟和政治領域起重要作用的重復博弈理論中緘默***謀的可能性。

這些也許看起來略顯枯燥的理論,以邏輯推理為工具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競爭和合作行為進行嚴謹有序的數學歸納,當數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將直覺上升為科學,再反作用於生活時,其影響之深遠難以盡述。今天,納什為之做出基礎性貢獻的現代博弈理論經過許多專家的不斷發展,不僅自身理論體系日臻成熟和完善,而且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甚至生物學等各個領域。在生物學領域,博弈論被用於研究種族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中種間和種內的競爭,以及單個基因之間的競爭,並反過來推動博弈論的思想發展。在政治、軍事學領域,博弈論被用於分析選舉策略、戰爭起因、立法議程安排等等重大事宜。在經濟學領域,博弈論更是已經融入整個學科的主流,經濟學教材和雜誌無不收入博弈論的內容,經濟學家們已經把研究策略相互作用的博弈論當作最合適的分析工具分析各類經濟問題,諸如公***經濟、國際貿易、自然資源經濟、工業管理等等,等等。就博弈論應用於經濟學的直接效益,舉個實例,如《美麗心靈》壹書中提到,1994年美國政府向商家拍賣大部份電磁波譜。這壹多回合拍賣由壹批博弈論專家本著最大化政府收益和各商家的利用率原則精心設計,取得極大的成功。政府獲得超過壹百億美元的收入,各頻率的波譜也都找到了滿意的歸宿。與此相對映的是,新西蘭壹個類似卻沒有經過博弈理論設計的拍賣會慘遭失敗。政府只獲得預計收入的15%,而被拍賣的頻率也未能物盡其用。譬如因為無人競爭,壹個大學生只花1美元就買到了壹個電視臺許可證!正因為博弈論對現代經濟學具有如此重大的沖擊和影響,1994年瑞典皇家學院宣布該年全世界科學家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之經濟學獎頒發給包括納什在內的三位數學家,以表彰他們對非合作型博弈論的開拓性分析。

二, 以下的六段是關於納什的介紹

世界終於因為博弈論而承認了納什的天才,這壹年,他已是66歲的老人。與其在科學上令人眩目的傑出貢獻相比,他用幾十年漫長的歲月書寫的充滿才華和激情、充滿磨難和苦痛、交織理性和瘋狂的傳奇人生,竟也毫不遜色,教人無限感慨和敬仰。納什出生於1928年壹個電子工程師家庭,少年時代壹方面性格孤僻,壹方面顯示出非凡的數學才能。17歲進入今卡耐基梅隆大學時原專業是化學工程,但是在慧眼識珠的老師的建議下,轉行專攻數學。在此期間他選修了壹門國際經濟學課程,從而引發了對經濟學命題的興趣,後來發表的關於合作型博弈討價還價問題的論文就是源於這時的壹些想法。20歲時納什在卡耐基拿到數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優裕的獎學金,成為這裏的壹名研究生。他對許多數學學科都表現出興趣,如拓撲學、代數學、幾何學、博弈論和邏輯學等。著手準備博士論文時,他決心獨創壹個屬於自己的嶄新課題。最終過去曾思考的討價還價問題引導他建立非合作型博弈論的基本原理。1949年,21歲的納什寫下壹篇著名的論文《多人博弈的均衡點》,提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解法、整個現代非合作型博弈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壹,也奠定了44年後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基礎。1950年納什曾帶著他的想法去會見當時名滿天下的諾伊曼,遭到斷然否定,但是在普林斯頓大學寬松的科學環境下,他的論文仍然得到發表並引起了轟動。同年他以論文《非合作型博弈》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以純數學家自居的納什,畢業後在蘭德研究所和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期間,證明了壹個反直覺的等距嵌入定理,並引入全新的方法證明困難得多的高維等距嵌入定理,強有力地推動了對偏微分方程存在性、唯壹性和連續性定理的證明。對於純數學家來說,數學是精神的藝術體操,評判壹項研究的優劣,標準在於其數學深度及是否引入了數學新思想、新方法,或是解決了長期懸而未解的難題。從這壹角度,納什的這壹成果,以及數年後於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時的更加艱深的數學研究,比他的納什均衡還要讓數學同行們信服。確實,1958年納什因其在數學領域的優異工作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新壹代天才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人物。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納什春風得意、事業就要達到頂峰時,卻突然遭受命運無情的重重壹撞,從雲端墜下地獄。納什在他的而立之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他不是壹個完美的人,早在1952年,納什懈逅了壹位大他5歲的姑娘,與之交往,次年有了個私生子,此後仍壹直與她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1956年他的父母發現了兒子的風流韻事,不久後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不知是否與此打擊有關,也不知納什是否曾為此自責。1957年他與麻省理工學院年輕美麗的女學生愛莉西婭結婚,此後四十多年患難與***的愛情和親情可以見證,這或許是他的個人生活中最完美、最幸運的壹刻。1958年愛莉西婭身懷有孕,尚未分娩,納什的精神狀況就開始惡化。他的舉止越來越古怪,壹步步走向心智狂亂。

納什所患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癥,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可怕的壹種。病人被時斷時續不切實際的瘋狂念頭充斥頭腦,並且會產生幻視、幻聽,同自己假想出來的人交談。納什會著對空氣說,某份報紙裏藏有來自另壹個星球的只有他能破解的信息;會突然辭去在麻省的職位,只身跑到歐洲,要放棄美國國籍,還是愛莉西婭跟去把他拖回來;在家中,他不斷地威脅著妻子愛莉西婭。萬般無奈之下,愛莉西婭於1962年和納什離婚。但是她對他的忠誠愛情並沒有就此消失。70年納什的母親去世,而他的姐姐無法負擔他,就在納什孤苦無依、就要流落街頭的時候,善良的愛莉西婭接他來與自己同住。她不僅在起居上關心他,而且以女性特有的細心敏感照料著他的心情。她體貼他不肯去醫院封閉治療的願望,並把家搬到遠離喧囂的普林斯頓,希望寧靜熟悉的學術氛圍有助於穩定納什的情緒。

這是壹場奇特的博弈。納什,這個研究理性策略的數學天才,猝然間失去了賴以自傲的理性思維,身不由己地在清醒和瘋狂之間來回掙紮徘徊,是永遠墜向深淵還是走回家園?在那個無人能解的世界裏,他始終沒有放棄的對數學的熱愛。我們無法知道納什所承受的所有痛苦,但是足可以揣摩意願和能力之間的巨大沖突是怎樣漫長的精神災難。幸運的是,在這場博弈裏,還有壹個忠貞不渝的參與者,當他喃喃自語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時,當他象幽靈似的逡巡於綠色校園時,總是壹雙溫存的眼睛和手臂勇敢地陪伴著他。世上最堅強的兩樣東西,意誌和愛情,結合在壹起,創造出壹個最優策略,那就是 - 奇跡。是的,世界目睹了這場博弈的喜劇性結局,在納什罹患精神分裂癥三十余年後的九十年代,他的精神逐漸恢復了正常。1994年納什博士在為諾貝爾獎撰寫的自傳中沒有提及精神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倒是說精神失常使他擺脫了常軌思維的束縛,可以幫助他創造全新的理論。結尾處他寫道,“從統計上說,任何數學家或科學家在66歲時,都似乎已經不可能再有大的建樹。但我仍在努力著,那25年異型思維的‘假期’ 本來就是不正常的。這樣我就還有希望,也許通過目前的研究或將來產生的新思想,我還能夠做出壹點有價值的東西。” 讀到此處,不能不為之壹嘆,嘆這個博弈論大師非凡的天才,嘆他頑強的意誌,和對科學毫無保留的執著之心!或許,這些也是愛莉西婭愛的源泉罷?

世事如棋局局新。前壹輩人的輝煌和辛酸俱已成為歷史,未來掌握在後來者的手中,取決於他(她) 們的每壹個決定。我們的人生,又將會是壹場什麽樣的博弈呢?

三,(下面是我收集到的壹些例子,對其中的內容我自己作了壹些修改,更簡潔,即使妳不是經濟專業的學生也容易理解)

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過程,博弈意味著通過選擇合適策略達到合意結果。作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遊戲規則;作為社會的最佳策略,是通過規則引導社會整體福利的增加。

永不停息的博弈

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做是永不停息的博弈決策過程。人們每天從壹早醒來就必須不斷地作決定,我們日復壹日決定早餐要吃什麽,直到養成固定的飲食習慣;要不要到超市瘋狂采購壹番;要、在轉盤賭局裏下紅或是下黑,甚至讀壹本書……不管有意無意,深思熟慮或壹時沖動,妳已經開始讀這本書了——這就是壹個決定。

還有更重大的:報考什麽學校、選擇什麽專業、從事什麽樣的工作、怎樣開展壹項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該和誰合作、做不做兼職、要不要辭掉工作、要不要競爭總裁的職位。甚至是要不要結婚、什麽時候結婚、該和誰結婚、要不要孩子、怎樣將孩子撫養成人等,這只不過是人生重大決策的幾個例子。

在這些決策中,存在壹個***同的因素,那就是妳並不是壹個人在作決定,在壹個毫無幹擾的真空世界裏作決定。相反,妳的身邊充斥著和妳壹樣的決策者,他們的選擇與妳的選擇相互作用。這種互動關系自然會對妳的思維和行動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別人的選擇和決策直接影響著妳的決策結果。魯濱孫壹個人淪落荒島,做什麽都是他自己說了算;可是等來了個“星期五”,他就要面對博弈問題了。

博弈論是由兩位傑出的學者——馮·諾曼和摩根斯坦在上世紀中期創立的。用專業術語說,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在直接相互作用時,人們如何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如何達到均衡的問題”。

為了解釋和理解博弈決策的相互影響,我們不妨設想壹個石匠的決策和壹個拳擊手的決策會有什麽區別。當石匠考慮怎樣開鑿石頭的時候,他的“對象”原則上是被動的和中立的,不會對他表現策略對抗。然而,當壹名拳擊手打算攻擊對方要害的時候,不僅他的每壹步計劃都會招致抵抗,而且他還面臨對方主動的攻擊。他必須設法克服這些抵抗和攻擊。

在人與人的博弈中,妳必須意識到,妳的商業對手、未來伴侶乃至妳的孩子都是聰明而有主見的人,是關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動的和中立的角色。壹方面,他們的目標常常與妳的目標發生沖突;另壹方面,他們當中包含著潛在的合作因素。在妳作決定的時候,必須將這些沖突考慮在內,同時註意發揮合作因素的作用。

為了自己,也為了與他人更好地合作,妳需要學習壹點博弈論的策略思維。正是因此,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說:“要想在現代社會做壹個有文化的人,妳必須對博弈論有壹個大致了解。”

貼士:

博弈論說來有點繞嘴,但是內容還是很好理解的,那就是每個對弈者在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時?不但要根據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也要考慮到他的決策行為對其他人的可能影響,以及其他人的行為對他的可能影響,通過選擇最佳行動計劃,來尋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遊戲是人生的抽象

“博弈”這個詞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它就是“遊戲”的意思。更準確點說,是可以分出勝負的遊戲。博弈論如果直譯就是“遊戲理論”。不妨說,博弈論是通過“玩遊戲”獲得人生競爭知識的。

遊戲是什麽?簡單地說,遊戲是人生的抽象。

比如國際象棋,有這樣幾種角色:國王、皇後、騎士、主教和小兵,儼然是壹個政教兼具的小王國。當然,比照人生,這個模型是太簡略了,但是壹樣可以反映人生的某些道理。而且,惟其簡略,這些原本被生活的復雜表象所掩蓋的道理才更清晰可見。

面對復雜事物時,人們常落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被細節壓得喘不過氣來,找不到重點。而在遊戲中,可以反映出壹些現實世界的問題,並將幹擾因素減至最低,是壹種很適當的決策入門方法。

圍棋可能是最簡單也是最復雜的遊戲,它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但直到現在,我們也未必真弄懂了它。最簡化的棋盤——縱橫各19條線(最初是17條)編織成的壹張網;最簡化的棋子(只分黑白兩色);最簡單的規則(輪流下子,兩氣活棋,空多者勝,再加上壹些“劫爭”之類的補充規定),壹個對圍棋壹無所知的人也能在幾分鐘內學會,可是它的玄妙深奧卻又超過了任何壹種棋類遊戲。如果妳對圍棋下過壹些工夫,妳就壹定能從中領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輸就是贏”、“流水不爭先”、“亂中求勝”、“過猶不及”等等。在這壹點上,遊戲有些像我們從小閱讀的寓言故事,我們不正是從這些“小中見大”的故事中學會生活的道理嗎?

不要小看遊戲,它的確是人生的模型。從小我們就是從遊戲裏學習怎樣生活、怎樣與他人相處、怎樣適應並利用這世界上的種種規則,並在這個過程中確立自己的人格。因此,千萬不要低估遊戲,它確實能反映真正的人生。

貼士:

零和遊戲:遊戲者有輸有贏,但整個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整個博弈的過程就是壹個零和遊戲。

從遊戲到人生

壹個參加了海灣戰爭的美國飛行員回國後,有人問他對戰爭的感想,他回答道:就像在玩電腦遊戲。事實上,現在很多電腦遊戲已經被應用於軍事訓練。“9·11”之後,微軟的壹款飛行遊戲受到了關註,因為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駕駛飛機在紐約等大城市上空飛行的感覺,甚至可以從世貿大樓中間穿過。人們擔心:恐怖分子可以借助這個遊戲獲得練習機會,或許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遊戲是學習的好方法。擊敗了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曾說過:“滑鐵盧之役的勝負是在伊頓中學操場上決定的。”平時勤於練習技巧和戰術,在危急時才不致慌了手腳,這個原則適用於大多數的比賽或遊戲。

最妙的是:在遊戲過程中,妳不會損失任何東西?當然除了部分自尊外 ,即使是輸了也不會有什麽損失。在大富翁的遊戲中,妳可以從壹眨眼輸掉幾百萬元的經驗裏,學會如何精明地買賣房地產,事後又不必付出任何代價。

當然,遊戲各不相同,對遊戲者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長於思考性的遊戲,但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決策智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在拳擊或相撲這樣按“重量級”來劃分比賽等級的遊戲中,聰明才智就不那麽重要了。

玩遊戲需要用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技巧。其中壹種是基本技巧,比如打籃球不能缺少的投籃能力、在法律界工作不能缺少的案例積累、玩圍棋遊戲的時候還需要記住大量的“定式”(雙方可以接受的變化,可稱為圍棋盤上的“均衡”)等。這些技巧壹旦脫離了遊戲,可能就沒有多大用處了。但博弈論的策略思維則是另外壹種技巧。策略思維從妳的基本技巧出發,考慮的是怎樣將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戰略的籌劃和博弈論的道理其實是相通的:妳的決策必須贏過對手,個人、家庭、部族或國家才有活命的機會。

貼士:

法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迪梅普萊有壹個很大的私人園林。每逢周末,總是會有人到她的園林裏采花、拾蘑菇,更有甚者還在那裏搭起了帳篷露營野餐。雖然管理人員多次在園林四周圍上籬笆,還豎起了“私人園林,禁止入內”的木牌,可所有這些努力都無濟於事。迪梅普萊知道了這種情況後,就吩咐管理人員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寫著“如果有人在園林中被毒蛇咬傷後,最近的醫院距此15公裏”的字樣,並把它們立在園林四周。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私自闖入她的園林了。——如果習慣的方法不能解決問題,就要調整自己的視角和觀念。

多人博弈不可避免的矛盾

遊戲不只限於兩個對手,有很多遊戲是多人參加的。如果後果要由許多人***同承擔,那麽整個決策過程將會更加困難;因為妳將面臨不同成員與不同目標的排列組合。而關於多人決策,可以通過小組對抗的模式來了解,在這類競賽中,好的決策可以創造勝利。

真正的多人決策有許多不同的形態:有時候雖然參與決策人數眾多,卻只要壹種意見,這是理想委員制;有些是兩人***同參與決策,但卻處於對立的狀態,如角力、下棋、擊劍、網球單打等;另外還有多人多意見的決策形態,如國會、聯合國、撲克牌局、政治黨派等。姑且不論生活品質高低,這些決策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追求人類在地球上的永續生存。然而,雖有許多極重要的決策有待確定並付諸實施,但我們卻沒有壹套理性的做法完全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之類的困境。每個決策者與選擇方案的組合都自成壹個系統,成就的決策好壞不壹,也有些組合則完全無法運作。在某些情況下,根本不可能作出不自相矛盾的決策。

博弈是壹種策略的相互依存狀況:妳的選擇?即策略 將會得到什麽結果,取決於另壹個或者另壹群有目的的行動者的選擇。處於壹個博弈中的決策者稱為參與者,而他們的選擇稱為行動。壹個博弈當中的參與者的利益可能嚴格對立,壹人所得永遠等於另壹人所失。這樣的博弈稱為零和博弈。

不過,更常見的情況是,既有***同利益,也有利益沖突,從而可能出現導致***同受益或者***同受害的策略組合。在實踐當中,博弈可能包含壹些相繼行動過程,也可能包含壹些同步行動過程,因此須將技巧綜合起來,靈活運用,思考和決定自己最佳行動應該是什麽。

貼士:

如果妳離開雙方相互適應的簡單原則,那麽妳的聰明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公平來自博弈

博弈不壹定是壞事,也未必不能取得好的結果。我們今天享受的豐富的物質生活,都是來源於自由市場的競爭——同樣也是博弈的結果。亞當斯密在1776年所發表的

四,羅伯特·奧曼的博弈論及其經濟理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簡介:

羅伯特·奧曼(robert j.aumann)1930年6月出生於法蘭克福,1950年畢業於紐約大學並獲數學學士學位。之後,又於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分別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和數學博士學位。1966年,羅伯特·奧曼被選為經濟計量協會會員,現任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數學研究院教授、紐約州立大學斯坦尼分校經濟系和決策科學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數學俱樂部主席、美國經濟聯合會榮譽會員等。他擔任多家專業雜誌社的編輯,如《國際對策論雜誌》、《數理經濟學雜誌》、《經濟學理論雜誌》、《經濟計量學》、《運籌學數學》、《應用數學和博弈和經濟行為的siam雜誌》等。

羅伯特·奧曼作為壹名傑出的經濟學家

  • 上一篇:聶魯達的詩
  • 下一篇:魔晶獵人這部動漫講述了些怎麽特別的經歷?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