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協和"所說的是音樂風格的哪壹構成要素

"協和"所說的是音樂風格的哪壹構成要素

淺論音樂的社會功能

音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音樂對於社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貝多芬說過:“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我國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壹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欣賞音樂首先是壹種美的享受,可以調劑人們的生活,起到娛樂的作用。音樂可以傳遞感情,具有振奮精神、鼓舞鬥誌、增長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等作用。總之,音樂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娛樂與教化兩大功能。

音樂的娛樂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樂記》中指出:“夫樂者樂也。”就是說音樂即快樂也。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聽音樂的第壹目的壹般不是為了學習,也不是為了受教育,而是為了娛樂。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聽壹首輕松愉快的樂曲,在飲茶吃飯之時,伴以悠揚悅耳的音樂,不僅可以調劑生活,而且是壹種美的享受,是壹種娛樂。正是在這娛樂之中,人們松弛了工作中繃緊的神經,忘掉了生活中的煩惱,消除了工作中的疲勞,得到了休息。這是壹種高雅的娛樂,也是壹種積極的放松、有文化的休息。

音樂可以娛人,也可以自娛。在勞動中產生、發展的民歌更明顯地表現出這壹點。在壹些長時間、單調、重復性的勞動中,比如插秧、采茶、搖櫓、車水等等,人們會唱起號子,減少單調和枯燥的感覺,相對地消除了疲勞。而在長時間的手工勞動、趕集、上店的旅途中,如果人們唱起小調,就可以消除寂寞,帶有明顯的自娛性。

盡管壹般人欣賞音樂的目的在於娛樂,但在娛樂過程中,人們又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因此,教化也是音樂的主要功能之壹,而教化的形式則是“寓教於樂”。

音樂的教化作用,古今中外諸多先賢、學者對此有著深入的分析、研究論證。在我國,早在春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說過:“移風易俗,莫過於樂”,並把音樂列為“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之壹。漢代文學家司馬遷也說過:“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我國近代學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則力倡“美育”與“樂教”等。在西方,從古希臘時人們就充分認識到音樂的教化作用,當時斯巴達的立法者規定,所有的斯巴達人,無論男女老少和職位高低,壹律必須參加音樂訓練。在雅典,音樂是高貴的顯著標誌,只有自由雅典人才能接受音樂教育,奴隸被禁止參加音樂實踐。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是能夠影響宇宙的壹種力量.亞裏士多德通過“模仿說”解釋音樂的教化作用,他說音樂的直接模仿七情六欲,因此,人們聆聽模仿某種感情的音樂時,也會充滿同樣的感情,如果長期聆聽不正經的音樂,就會變成不正經的人,反之,常聽正經的音樂,就會變成正經的人。而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都認為通過壹套以體操和音樂為兩個要素的公眾教育體制,就可以造就“正經”人,體操訓練體質,音樂訓練心智.歐洲中世紀以後的大學,把音樂列為四個主要學科之壹。啟蒙運動中,盧騷再次提出審美教育等.由此可見,無論中西,音樂的教化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

好的音樂可以振奮精神,鼓舞鬥誌,甚至可以起到戰鬥的作用。國有壹句”四面楚歌”的成語,說的是在楚汗相爭時,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計,將楚霸王圍於駭下。漢張良讓軍士在四面唱起了楚國的歌曲,從而勾起了被圍楚國將士懷念家鄉的滿腹愁腸,渙散了軍心,瓦解了士氣,使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說明了音樂的戰鬥作用.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所產生的《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遊擊隊歌》,《太行山上》等歌曲,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許許多多熱血男兒高唱戰歌奔赴戰場,與敵人浴血奮戰。波蘭的愛國作曲家肖邦,曾以波蘭民間舞曲瑪祖卡的體裁,寫出了不少表達祖國人民在異族統治下的憤慨之情以及決心奮起抗爭的樂曲,鼓舞了人民的鬥誌,統治者因此下令禁演。肖邦的”瑪祖卡”被稱做”藏在花叢中的大炮”(舒曼語),其戰鬥作用不是很明顯嗎?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優秀品質.陶冶人的情操是音樂的主要社會功能之壹,對於世界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對於初涉人生的年輕人,尤其顯的重要.

情操,是指人的比較穩定的精神狀態而言。這種精神狀態的形成,而且能比較穩定(或曰成熟).是在其特定的社會條件下,每個人的不同家庭,不同環境,不同經歷,不同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等)的程度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磨練而形成的.音樂僅屬於“接受教育程度”這壹因素中的壹項,因而不能視做決定性因素,更不是唯壹的因素.但在同等條件下,音樂的陶冶顯然有著重要的影響.

  • 上一篇:mysql 查詢條件在當年壹月壹日到當前日期的記錄 sql語句怎麽寫?
  • 下一篇:性轉換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