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什麽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什麽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梵trayo dha^tavah!,巴tisso dha^tuyo、tayo dha^tavo)

佛教世界觀用語。指眾生所存在的三種界域。又稱三有。其意義略如下述∶

(1)欲界∶指有食欲、淫欲、睡眠欲之處,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及六欲天。

(2)色界∶指有凈妙色法之處,即四禪天。

(3)無色界∶指無有色法之處,即四無色天,或說尚存微細色法之處。《順正理論》卷二十壹就三界的區別雲(大正29·459a)∶

‘若界有色而無定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界無色而有定者,是無色界。若界有色有欲境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無欲境者,是名色界。若界俱無,是無色界。’

依《俱舍論》卷八所述,三界的界有任持、種族之義。‘任持’指維持自相,意即欲界能持欲自相、色界能持色自相、無色界能持無色自相。‘種族’指具有生本(即因),即具有相續各種自相之因。此外,‘種族’是種種族類各有自己的性別,意即三界各別自類相續。因此,欲界是欲所屬之界。《瑜伽師地論》卷四也詳述三界之義。謂此三界在果報上雖有優劣、苦樂的差別,但皆是迷界,為聖者所厭棄,並喻之如火宅、牢獄。如《法華經》〈譬喻品〉雲(大正9·14c)∶‘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化城喻品〉雲(大正9·24c)∶‘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

此外,三界又可分為二十五有。此說法出自南本《涅盤經》卷十三、《止觀輔行》卷二之二等書。認為欲界中有四惡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界的四洲(東弗婆提、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單越)、六欲天(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四天,初禪又分出梵天,第四禪又分出五那含天、無想天;無色界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總計二十五有。若再將五那含天算為五天,則為二十九有。六道是將六欲天及其以上諸天,視為壹類,再加上人、四惡趣,***有六道。其中若將阿修羅包含在鬼、畜之中,則為五趣。又,若以定散區分三界,則欲界是散地;色、無色界是定地。若再將定地分為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凈地(以上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以上無色界)等八地,加上欲界的散地,***有九地,或稱為九有。(參見下頁附表)

嚴格來說,三界、五趣與六道有廣狹之別。五趣等只是異熟果,故其體無覆無記,只是有情之數,因此不通於善、染、外器世間、中有;而三界則總攝之。三界之中,除了無色界之方處不可定之外,余皆以須彌山為中心,而向四方上下分布。此詳載在《俱舍論》卷八。此外,華嚴、天臺等,將以上三界稱為界內,離出三界以外的,稱為界外。

◎附壹∶《法界安立圖》卷中之上(摘錄)

(壹)三界次第安立說

下方虛空中,有大風輪,高百六十萬由旬。水輪,高八十萬由旬,廣百廿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以眾生業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墮熟臟。金輪,高三十二萬由旬,水上有風風轉此水,於上成金輪;如熟乳生膏,是名金輪。地輪,深六十八千由旬。

輪圈山內,堿海、七金山、香水海至須彌山根。上升壹萬由旬,繞山縱廣壹萬由旬,是堅手天住。復上壹倍,繞山八千由旬,持華鬘天住。復上壹倍,繞山四千由旬,常放逸天住。復上壹倍,繞山四千由旬,日月星宿天住。復上壹倍,繞山四千由旬,是四王天住。

須彌山下,別有三級諸神住處,皆有七重墻垣,皆夜叉住。此三天皆藥叉住,四天王之所部。

復上升四萬由旬,山頂縱廣四萬由旬。其中,善見城縱廣萬由旬,是三十三天住。即從此山上升四萬由旬,有處如雲,七寶所成其猶大地,是炎摩天住。復上壹倍,有地如雲,是兜率天住。復上壹倍,有地如雲,是化樂天住。復上壹倍,有地如雲,是他化天住。次第乃至色究竟天,皆有地如雲。

《因本經》雲∶須彌山上,忉利天以上壹倍,有夜摩天。又更壹倍,有兜率天。展轉至梵身天下,有摩羅波旬宮殿,梵身天上有光音天,倍光音有遍凈天,倍遍凈有廣果天,倍廣果有不粗天。其下別有無想天,倍不粗有不煩天,次第善見天、善現天、至阿迦尼咤天。上更有名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

《毗曇論》∶佛言梵處近遠,如九月十五日有人在梵處,放百丈方石墬向下界,中間無礙,到後歲九月十五日至閻浮地。如是兩倍,至無量光天。又兩倍,至遍勝光天。倍倍加上,乃至阿迦尼咤天。此天放大石山,經六萬五千五百三十五年,中間無礙至閻浮地。《智論》雲∶從色界初際下壹丈石,經壹萬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始至地。(中略)

三界表:

┌—天道

│ 人道 ┌————————┐

┌六道┤ 修羅道│ │

│ │ 畜生道│ ┌東佛婆提│

│ │ 餓鬼道│ │西瞿耶尼│

│ └—地獄道├四部洲┤南閻浮提│

┌欲界┼———————┤ └北郁單越│

│ │ ┌四王天│ │ ┌天趣—┐

│ │ │忉利天│ ┌地獄趣 │ │人趣 │

│ └六欲天┤夜摩天│ │餓鬼趣 └五趣┤畜生趣├———————五趣雜染地┐

│ │兜率天└四惡趣┤畜生趣 │惡鬼趣│ │

│ │化樂天 └修羅趣 └地獄趣┘ │

│ └他化天 │

│ ┌——————————┐ ┌梵眾天—┬有尋有伺地┐ │

│ │ ┌無雲天 │┌初禪三天┤梵輔天—┘ ├離生喜樂地│

三界┤ │ │福生天 ││ └大梵天——無尋唯伺地┘ │

│色界十八天┤ │廣果天 ││ ┌少光天—┐ │

│ │ │無想天 └┤二禪三天┤無量光天├——————定生喜樂地├九地亦名九有

│ └四禪九天┤無煩天—┐ │ └極光天—┘ │

│ │無熱天—┤ │ ┌少凈天—┐ │

│ │善見天 │ └三禪三天┤無量凈天├無尋無伺地—離喜妙樂地│

│ │善現天 │ └遍凈天—┘ │

│ └究竟天 └——————————————————舍念清凈地│

│ ┌空無邊處天————————————空無邊處地│

│ │識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地│

└無色界四空天——————————┤無所有處天————————————無所有處地│

└非非想處天————————————非非想處地┘

(二)三界九地

通論界地者,三界、九地也。

(1)欲界六天∶下二,名地居天;上四,名空居天。四王,謂於四方統攝諸部鬼神故。忉利,謂須彌頂有三十三天宮故。《四教集》雲∶夜摩以華開合,分晝夜故。兜率於五欲境,生喜足故。化樂於境,善化而受樂故。他化於自他境,皆能自在化用故。《樓炭經》雲∶欲、色二界中,別有魔宮。其魔懷嫉,譬如石磨磨壞功德。縱廣六千由旬,宮墻七重。以前通名欲界,亦名五趣雜居地。

(2)色界十八天∶雖離欲染,尚有色質,故名色界。通名梵世,為已離欲染也。通號四禪,為離散動也。欲界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禪定感生。然有漏禪觀,六事行耳。此是凡夫伏惑,超世間道也。初禪,《俱舍論》名離生喜樂地,謂離欲界雜惡生,得輕安樂也。二禪,《俱舍》名定生喜樂地,謂有定水潤業,憂懸不逼也。三禪,名離喜妙樂地,心雖離喜,而喜樂自具也。四禪九天,然四禪報境但有三天,無想乃廣果別開。此四之上,有五不還天,乃聖賢別修靜慮,資廣果故業而生,與凡夫不同,故又別列。亦名五凈居,通名舍念清凈地。亦名根本四禪。

(3)無色界∶有四天。無業果色,有定果色,依正皆然。乃滅身歸無定性聲聞所居,或無想外道別報,或舍厭天人雜處,其類不壹,皆無色蘊。空處者,行者厭患色籠,心欲出離,即修觀智破三種色。識處者,謂厭患虛空無邊,修觀舍前外空,更緣內識。無所有處者,外境名空,內境名識,舍此二境,入無所有定。非想非非想處者,非識處之有想,非無所有之無想,舍前二處,而入上定。《順正理論》雲∶壹切天眾皆作聖言,為彼言辭同中印土,然不由學,自解典言。

論無色界身處,有二義。初言無處者,《婆沙》雲∶四空離形報無別處,但在欲、色二界,成就四空無色業。言無身者,《俱舍》雲∶無色,無身。纂雲∶無業果色,非異熟身。《楞嚴》雲∶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次言有處者,《起世》雲∶倍色究竟有空處,乃至非非想處,皆名諸天住處。《華嚴》雲∶菩薩鼻根,聞無色宮殿之香。言有身者,《阿含》雲∶舍利弗滅時,無色界天淚下如春細雨。《仁王經》列∶無色天眾。《中陰經》雲∶如來至無色界中,諸天禮拜。大眾部雲∶但無粗色,非無細色。《凈名疏》雲∶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呶色界有色。《涅盤經》雲∶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今此所明,當從後義。(中略)

(三)三界總別

總名三界,曰欲、色、無色也。自下從金剛際上至他化天,中間五趣雜居,壹切有情未離貪欲,故名欲界。自梵眾上至色究竟,此十八天正報身相如銀白色,宮殿真金赤色,光色互照,故名色界。自空處至非想處,此四天人同碧落,界若虛空,四蘊成身,無色蘊故名無色界。別名二十五有,謂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五那含,皆名為有者,謂因屬有漏,果系有為,有生有死故。

◎附二∶水野弘元著·郭忠生譯《原始佛教》第二章(摘錄)

佛教的三界說——‘三界’壹語或許亦是承襲自吠陀時代的天、空、地‘三界’——是采用佛教以前已有的觀念加以組織而來;這是為說明業力論的具體事相而產生的。釋尊時代雖然論及三界;可是,與其說釋尊是指具體的事實世界,毋寧說是精神上的世界。所謂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是指人的精神狀態。如果感官的欲求雜多,就叫‘欲界’。初禪至四禪的禪定狀態叫做‘色界’。進而更為寂靜的精神統壹狀態叫做‘無色界’。原始聖典除了以上的三界說之外,也有稱色界、無色界、滅界(nirodhadhatu)為三界的說法。這些所謂的‘界’實在不能視之為現實的世界。又‘出世間’聖者的不***世界,似乎指三界以外的世界;其實不外是指聖者內證的覺悟精神狀態。部派佛教為了具體說明業力論,才把三界當成有生物存在的具體世界。

這樣所組織而成的世界觀,已脫離佛教的本來立場;並具有不合理與矛盾之嫌。如果把三界當成具體的存在世界,則沒物質又只精神的世界與只有精神的生物,究竟能否存在?任何現象的存在必須落於時間與空間的範疇之中;沒有物質的世界,即是沒有空間延伸的世間,不含空間的存在是無法想像的。因此像無色界的世界及其生物,應是不存在的,遑論其天神的壽命歲數了!

〔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卷十七;《法華經》卷二;《華嚴經孔目章》卷二;《俱舍論》卷八;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三;《品類足論》卷五;《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五、卷九十八;《阿毗曇甘露味論》卷上;《大智度論》卷二十壹;《瑜伽師地論》卷四;定方晟《佛教にみる世界觀》;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下)第五編。

三界(tridhatu)

Sanjie

佛教術語。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界,義為類別。三界又可總分為有情界(有情識的生物)和器世界(處所)兩類,而以有情界為主體。三界是據有情所造善、惡業及修不同定業所感苦、樂、色、無色等不同果報而建立的。如“三界眾生,輪回六趣”即此義。

1、欲界。欲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處。趣,義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稱五趣雜居地。又有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成聖果者,又稱凡聖同居地。其中地獄有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八處,加上畜生、餓鬼為十惡趣。人有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等四處。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處。人天合為十善趣。此立足於人,地獄在下,最底層是無間地獄;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離欲的眾生所居。色,義為物質。“宮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靜慮十七天。靜慮即平靜思慮的禪定境界,四靜慮天即有情依成就禪定的深淺所感的不同果報,有四級處所。初靜慮三天(梵眾、梵輔、大梵),二靜慮三天(少光、天量光、極光凈),三靜慮三天(少凈、無量凈、遍凈),四靜慮八天(無雲、福生、廣果、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為聖者所居,聖者煩惱清凈,又稱五凈居天。是為凡聖分居地。

3、無色界。在色界之上。為無形色眾生所居。“但有四心,無色形質,故名無色界。”無色界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無色界無處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後,即於是處入某空處。由於無物質形態,又名四空天。此三界總為壹個世界。大乘佛教認為宇宙之中有無數這樣的世界。(劉明淵)

  • 上一篇:我想要QQ空間的漂浮的代碼
  • 下一篇:LOL電老鼠怎麽出裝,技能順序怎麽加?符文天賦又怎麽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