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哪裏

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哪裏

 “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意思是:大雨將至,風聲四起,吹徹高樓的情景,黑雲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墻壓塌似的。這句詩還比喻局勢將有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壹種勢力兵臨城下的特殊形勢。“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唐代詩人許渾的《鹹陽城東樓》,”黑雲壓城城欲摧“出自於唐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鹹陽城東樓》原文

  鹹陽城東樓

 唐·許渾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鹹陽城東樓》翻譯

 登上高樓萬裏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仿佛家鄉沙洲。

 溪雲突起紅日沈落在寺閣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鹹陽樓。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過客莫問當年興亡之事,只見渭水壹如既往向東奔流。

《鹹陽城東樓》註釋

 ⑴鹹陽:舊城在今陜西西安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裏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唐代鹹陽城隔渭水與新都長安相望。

 ⑵蒹葭:蘆葦壹類的水草。蒹,荻;葭,蘆。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裏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

 ⑶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

 ⑷“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⑸當年:壹作“前朝”。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遊子,也包括作者在內。

 ⑹“故國”句:壹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壹作“光”。故國,指秦漢故都鹹陽。東來,指詩人自東邊而來。

《鹹陽城東樓》賞析

 此詩用雲、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壹個蕭條淒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景別致而淒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鹹陽城東樓》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許渾任監察禦史時。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壹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詩。

《鹹陽城東樓》作者介紹

 許渾,字用晦,壹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遂為丹陽人。武後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後任當塗、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察禦史,因病乞歸,後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

《雁門太守行》原文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翻譯

 黑雲壓下城頭,城墻像要塌陷壹樣;盔甲映著日光,金鱗似的閃亮。

 號角的聲音在秋色裏響徹天空,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

 寒風半卷紅旗,輕騎馳向易水邊;天寒霜氣凝重,戰鼓聲低沈不起。

 為報答國君招納重用賢才的誠意,揮舞著利劍甘願為君王血戰到死!

《雁門太守行》註釋

 ⑴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行,歌行,壹種詩歌體裁。

 ⑵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彌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城欲摧:城墻仿佛就要坍塌。摧,毀。

 ⑶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壹作“向月”。金鱗:形容鎧甲閃光如金色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⑷角:古代軍中壹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⑸燕脂:即胭脂,深紅色。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這裏寫夕陽掩映下,塞土有如胭脂凝成,紫色更顯得濃艷。

 ⑹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

 ⑺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沈。

 ⑻報:報答。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意:信任,重用。

 ⑼玉龍:寶劍的代稱。傳說晉代雷煥曾得玉匣,內藏二劍,後入水化為龍。君:君王。

《雁門太守行》賞析

 此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地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首句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並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第二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鬥的殘酷;第三句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的場面;最後壹句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雁門太守行》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第壹種說法認為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振武軍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第二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

《雁門太守行》作者介紹

 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壹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郁低沈,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

  • 上一篇:電腦開機顯示“system32\DRIVERS\pci.sys文件丟失”開不了機怎麽解決?
  • 下一篇:喜迎七壹建黨節心得體會600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