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中國圓形屋頂建築都有哪些

中國圓形屋頂建築都有哪些

圜丘壇又稱祭天臺、拜天臺、祭臺,是壹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

壇周長534米,壇高5

2米,分上、中、下三層,各層欄板望柱及臺階數目均用陽數(又稱“天數”,即九的倍數),符"九五"之尊

壇面用艾葉青石砌就

壇面除中心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

每層都有漢白玉欄板望柱,均為9的倍數

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回音

古代中國將單數稱作陽數,雙數稱作陰數

在陽數中,數字9是“陽數之極”,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數”

古人認為九是陽數之極,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個圜丘壇都采用九的倍數來表示天子的權威

圜丘壇的欄板望柱和臺階數等,處處是9或者9的倍數

頂層圓形石板的外層是扇面形石塊,***有9層

最內壹層有9塊石塊,而每往外壹層就遞增9塊,中下層亦是如此

三層欄板的數量分別是上屋欄板72塊,中層108塊,下層180塊,合360周天度數

三層壇面的直徑總和為45丈,除了是9的倍數外,還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圜丘壇外有兩重圍墻,內圓外方,四面各辟欞星門壹座

西南角有望燈臺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遺跡),東南角有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

壇東還有神庫、神廚、宰牲亭、祭器庫、樂器庫和棕建庫等附屬建築

皇穹宇 圜丘壇以北是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_北側,座北朝南,圓形圍墻,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

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裏

它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稱皇穹宇

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檐攢尖頂建築,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象征青天

大殿直徑15

6米,高19

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同支撐起巨大的殿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構造精巧

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

正殿東西各有配殿,分別供奉日月星辰和雲雨雷電等諸神牌位

整個殿宇的外觀狀似圓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漢白玉須彌座臺基上,周圍均設石護欄

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

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站立於第壹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壹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三聲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墻

墻高3

72米,厚0

9米,直徑61

5米,周長193

2米

墻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墻頭覆著藍色琉璃瓦

圍墻的弧度十分規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

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墻而立,壹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壹、二百米的另壹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壹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

所以稱之為“回音壁”

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也稱為祈谷壇,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

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

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

目前的祈年殿是壹座直徑32

72米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谷壇,三層6米高,氣勢巍峨

壇周有矮墻壹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

壇北有皇幹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

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

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每年皇帝都在這裏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壹座有鎏金寶頂的三重檐的圓形大殿,殿檐顏色深藍,是用藍色琉璃瓦鋪砌的,因為天是藍色的,以此來象征天

祈年殿在建築上出色之處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塊互相銜接的榜、桷,支撐著三層連體的殿檐

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時辰;中外層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節氣;三層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頂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寶頂下雷公柱,代表皇帝壹統天下

其附屬建築有皇乾殿、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燔柴爐、瘞坎、具服臺、走牲路及72間長廊等

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石上鏤刻山形雲紋圖案,是明嘉靖時放置的鎮石

這座大殿坐落在面積達5900多平方米的圓形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分3層,高6米,每層都有雕花的漢白玉欄桿

這個臺基與大殿是不可分的藝術整體

當遊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門,往南望去,只見那條筆直的甬道,往南伸去,壹路上門廊重重,越遠越小,極目無盡,有壹種從天上下來的感覺

難怪壹位法國的建築專家在遊覽了天壇之後說:摩天大廈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卻沒有祈年殿那種高大與深邃的意境,達不到祈年殿的藝術高度

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被雷擊起火焚毀,據說,當時殿的大柱是用沈香木做的,燃燒時,清香的氣味,數裏之外都可以聞到

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

因找不到圖樣,掌管國家建築事務的工部便把曾經參加過祈所殿修繕事務的工匠們召集來,讓他們根據記憶、口述制成圖樣,再施工建造

因此,現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建築,但是,基本建築形式、結構,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

祈年殿內,天花板處是精致的“九龍藻井”,龍井柱則是描金彩繪

殿內中央有壹塊平面圓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紋,是自然形成的龍鳳花紋,壹條行龍抱著壹只鳳凰,這便是“龍鳳石”,即“龍鳳呈祥”

相傳,這塊石頭上原來只有鳳紋,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年長日久,龍、鳳有了靈感,金龍常常飛下來找鳳石上的鳳凰尋歡

不料有壹天正遇見嘉靖皇帝來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禮,金龍來不及飛回去,和石上的鳳凰壹起被嘉靖皇帝壓進圓石裏面,再也無法出來,從此才變成壹深壹淺的龍鳳石

1889年祈年殿被焚燒時,這塊龍鳳石被烈火熏燒了壹個晝夜,石塊雖未被燒碎,但龍紋被燒成淺黑色,鳳紋被燒得模糊不清

祈年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九間,稱東廡和西廡,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庫房

明代祭天時,除祭禱皇天上帝外,還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東、西、南、北、中的五大嶽,五小嶽的五鎮,四海四瀆(河湖)、風雲雷雨、山川、太歲、道教等各神祗和歷代帝王等

閑嘮天壇 1420年,明永樂皇帝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了天壇

這個巨大的祭天神廟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

也許和那個時候還保留著壹些相似,南城在今天仍是京城中比較後發展的區域

拜後發展之賜,南城鮮有鱗次櫛比的高大建築群用來遮天蔽地,從長安街中心地段往南即使是步行也不需要很久,就可以張望到高撐空中蓋笠壹樣的祈年殿鎏金寶石藍琉璃頂或是綿亙數公裏素樸的灰磚圍墻之壹隅

北方的園林不比江南建造的細巧雅致,多是宏大敘事,動輒占地數百公頃

有壹種說法,天壇當年的設計者們顧忌天壇是祭天之所,皇帝既然自稱是天之子,“老天”的居所自然要大過“天子”,因此天壇的占地面積比故宮要大兩倍

大概出於同樣的顧忌,天壇的主體建築都以深藍琉璃瓦敷頂,不敢僭越使用本屬皇家園林專用的明黃色琉璃,而每年度的祭天大典開始前皇帝更要到丹陛橋東側專設的具服臺臨時將黃袍換成藍袍以向上天演示他虔誠的敬畏和頂禮膜拜

這樣的祭典在這裏延續了數百年,直到上個世紀的1914年,史稱竊國大盜的袁世凱當上皇帝的時候又聲勢浩大地操辦了壹次之後就正式拉上了帷幕

天壇的南北東西各有壹門,其主要建築集中在內壇中軸線的南北兩端

對於匆匆的遊客來說,最好從南門開始遊覽

從南門進園,依次先到寰丘壇,這座幾何造型祭天壇的建築充滿奇思巧技,壇面、臺階、欄桿所用的漢白玉石塊全是九的倍數,象征九重天;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造型像是壹個小號的祈年殿;在皇穹宇的外面,有壹道圓形磨磚對縫的圍墻,門向南開,就是很有趣的回音壁

在回音壁試回音要方法得當,如果同行兩人,兩人應面向北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才能聽見彼此的說話

回音壁北有祈年殿、皇乾殿,是北端的重要建築,其間由壹條寬闊的丹陛橋相連接

天高雲淡的晚秋時節跨出祈年殿的大門,順著這條三百米長筆直的甬道往南望去,門廊重重,越遠越小,天地渺然雄渾似是極目無盡,令人不得不贊嘆當年設計建築的手法和靈感

天壇另有東側的遊廊、神廚、宰牲亭和西天門的齋宮等建築和古跡

特別是齋宮,因為是皇帝典禮前沐浴焚香清心靜養留宿齋戒的地方,不似天壇的其他建築那麽恢弘高遠儼儼然天庭氣概

暮春時分,齋宮內外兩道護城河的河池鋪滿盛開的紫花沙參,榆葉梅絢爛的花枝隱現在紅墻懸山頂綠琉璃瓦建造的重重回廊房舍和小小的月亮門上,透著庭院深深的人間氣息

難以想象,八國聯軍那時候怎麽就能把聯軍總司令部設在這樣清幽凈心之地而不得些感化

  • 上一篇:暗黑2裏面,地下墓穴怎麽去,
  • 下一篇:面具電視劇劇情介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