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探索板塊構造劃分的秘密

探索板塊構造劃分的秘密

1.世界板塊劃分的宏觀輪廓

全球巖石圈被劃分為歐亞、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南極洲六大板塊(圖1-3-1)。①歐亞板塊:其範圍介於西太平洋海溝以西,喜馬拉雅-阿爾卑斯山脈以北,大西洋中脊以東和北冰洋中脊以南的廣大地區。②非洲板塊:其範圍包括大西洋中脊南部以東,印度洋中脊以西,印度洋中脊南部分支以北和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③印度板塊:又稱之為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包括大洋洲、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的北部、東部。④太平洋板塊:主要為太平洋巖石圈構成的板塊。⑤南極洲板塊:南極大陸和四周的海盆組成的板塊。⑥美洲板塊: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及其周圍的海盆。六大板塊中,除了太平洋板塊全是海洋巖石圈以外,其他五大板塊既有陸地也有海洋,可見板塊的劃分與海陸無關。

2.顯生宙時期亞洲古板塊劃分的脈絡

由於不同地質學家的認識和掌握資料的不同,所劃分的古板塊也不盡相同。李春昱院士對亞洲及其鄰區,在顯生宙時期,先後劃分為12個板塊(圖1-3-2)。①塔裏木-中朝板塊:由東西向斷續相連的古陸(朝鮮北部-華北、塔裏木、卡拉庫姆地塊)構成該板塊的陸核(大陸區),南北兩側為古生代造山帶所圍繞並構成其活動陸緣(陸緣區)。②華南-東南亞板塊:以揚子和印度支那半島的前震旦紀變質巖為陸核,圍繞陸核的為古生代和中生代造山帶構成其陸緣區。北與塔裏木-中朝板塊相接,西南為岡底斯中間板塊(青藏板塊),南為印度-澳大利亞板塊,東為菲律賓和太平洋板塊。③西伯利亞板塊:西起額爾齊斯河,南至中蒙邊境,東至白令海峽,是壹個大板塊,西部由阿拉巴爾、阿爾丹太古宙變質巖地盾和維季姆元古宙變質巖地盾組成其陸核,周圍為古生代和中生代穩定型沈積,其邊緣為古生代造山帶所圍繞並構成其活動陸緣,其南緣分別與中朝、哈薩克斯坦板塊相接。④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位於東歐、西伯利亞、塔裏木-中朝板塊之間,前寒武紀陸核零散地分布於區內,早古生代末形成該板塊的統壹大陸區,周圍為晚古生代洋盆所圍繞,晚期形成造山帶與上述各板塊相接。⑤東歐板塊(部分):東歐地臺、烏拉爾造山帶東緣和地臺南緣的古生代造山帶***同組成古生代的東歐板塊。大陸基底由太古宙和元古宙變質、淺變質巖組成,其上平緩地覆蓋著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⑥土耳其-中伊朗-岡底斯(青藏)中間板塊:為岡瓦納古陸與歐亞古陸間的板塊,基底固化於前寒武紀晚期,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由岡瓦納古陸分裂出來,向北移動,與歐亞北大陸相會合。⑦阿拉伯板塊:阿拉伯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原來都聯合壹起,成為岡瓦納古陸,自中生代中期才陸續分裂為幾個獨立的板塊。該板塊由新元古代變質巖組成陸核,其上覆蓋著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⑧印度板塊:陸核為由太古宙或元古宙變質巖構成的地盾或基底,西北側是蘇來曼新生代造山帶,西以恰曼斷裂、歐文斷裂與阿拉伯板塊分界,沿印度河上遊和雅魯藏布江為與岡底斯中間板塊的縫合帶。⑨非洲板塊:由新元古代變質巖構成的地盾與阿拉伯板塊上的努比亞地盾,在紅海未張裂之前原是壹體。⑩太平洋板塊(少部分):為大洋板塊,無陸核。菲律賓板塊:基本上為壹大洋板塊,西與東南亞板塊相接,東以依豆-小笠原深海溝、馬裏亞納深海溝與太平洋板塊分界。澳大利亞板塊(少部分):基本上均在亞洲之外,伊裏安島毛克山脈之南屬此板塊。以蘇門答臘、爪哇深海溝和班達弧外線的俯沖帶與東南亞板塊為界。

3.中國及其鄰區古板塊劃分

中國及其鄰區劃分為6個古板塊和10個造山系。6個板塊分別是:西伯利亞板塊、印度板塊、中朝板塊、揚子板塊、塔裏木板塊和印支南海板塊。10個造山系分別是:薩彥-額爾古納造山系、天山-興安造山系、烏拉爾-南天山造山系、昆侖-祁連-秦嶺造山系、西藏-馬來造山系(滇藏造山系)、滇越-華南造山系、喜馬拉雅造山系、東北亞(蒙古弧形)造山系、亞洲東緣造山系和西太平洋造山系(圖1-3-2)。

4.新疆及鄰區古板塊構造劃分

《中國新疆及鄰區大地構造圖及說明書》(成守德等,2004)將新疆及其鄰區劃分為西伯利亞板塊、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塔裏木板塊、青藏板塊和印度板塊五大板塊。新疆及鄰區由北而南可識別出額爾齊斯—布爾根、木紮爾特—紅柳河、康西瓦—昆中鯨魚湖和科希斯坦—雅魯藏布江4條不同時期的板塊縫合帶,它們把上述五大板塊焊接在壹起成為歐亞大陸的組成部分(圖1-3-3)。

  • 上一篇:女裝品牌大全
  • 下一篇:我有個vps,如何賣虛擬主機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